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8-14 22:06:04

【咸丰】《阆中县志》(八卷)

作者:四川省地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7-07-05 16:30:00 浏览次数:2598 【字体:

清徐继镛修,李惺等纂。徐继镛,广东番禺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任阆中县知县,后历官成都、宜宾等知县。李惺(1787—1864),字伯子,号西沤,晚号拙修老人,四川垫江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二十二年(1817)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四年(1819)散馆,二十五年(1820)授检讨,寻迁国子监司业,调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道光十二年(1832)奔父丧,哀毁尽礼,时祖母袁氏年九十余,母傅氏年六十余,遂归养亲,旋应当局之邀主讲于眉山、泸州、剑阁、三台等地,主讲成都锦江书院二十余年,造士众多,尤为人称道赞誉。咸丰十年(1860),清廷为对付滇民起义加其以五品卿衔为四川在乡团练大臣,以老辞不拜。川督刘秉章属刘蓉致书恳促亦辞不赴。咸丰元年(1851)他应阆中知事徐继镛之邀主纂《阆中县志》八卷。其序例于志书体要多所发明,既补旧志之缺,又正旧志之误,颇为后人所称道。其学淹贯百家而无门户之见,尝以《药言》等综析名理,以浅语导迷津。晚年迎至成都属修《四川省通志》,遂以疾终。其门人刻《西沤全集》,其中《药言》、《冰言》、《老学究语》等颇为学界所称道。林思进《清寂堂集》谓“有清二百余年,蜀中无学术之可言,言学术必自西沤先生始。”

900061c48db94872a3e904eff4e9cc52.jpg

徐继镛来任知县后,初寻旧志而一无所得,越三载,方搜得一册四川通江县进士李钟峨保存下来的明代旧志残本,疑为明嘉靖《保宁府志》之残书。同时,还得到乾隆年间任本县训导的毛子逵(四川简州(今简阳县)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纂辑的“志稿”十卷(今已散佚),便以此为蓝本,与县中人士商议之后,设局于桓侯祠之双灯馆内,特请李惺前来总领此事,举事纂修。另采“通志”、“府志”有关记载,搜集遗闻佚事,于咸丰元年(1851)秋纂辑成书付梓。

此志分二十五门,约15万字,其卷七、八为“志余”,补其他二十四门所未备者,下分六目。未专设艺文门,诗文皆附载于各有关门类之中,以山川古迹、祠庙寺观、学校书院等收录为多。人物门记载最为详尽,历史上著名人物,如三国时蜀汉之马忠、程畿、黄权,宋代裴庄、陈尧佐、陈尧叟、陈尧咨、鲜于侁、张宪(岳飞爱将)等人之事迹无不备录。其次以山川古迹之记载为有价值。志余则较多收载历代轶闻趣事、水旱兵匪之灾乱等,亦有一定史料价值。

 今存咸丰元年(1851)刻本。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