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李后强:智链千万家 服务新“三农”

作者:李后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6-29 15:17:57 浏览次数:87 【字体:

智链千万家 服务新“三农”

李后强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共同见证“智链农资·共享未来”供销共享为农综合服务平台的正式上线,刚才还意外获得智库特聘专家证书,十分高兴。“扩圈延链”是当前的大趋势。“供销共享为农综合服务平台”背景清晰、依据充分、方向正确、路径可行、举措科学、覆盖广泛、优势突出、未来可期!契合中央要求、四川部署、供销实际、时代脉动,这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民生实事,更是供销系统深化综合改革、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次创新实践,值得热烈祝贺!

在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是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出现新的变化、新的特征和新的要求,因此要解决新“三农”问题必须有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方法。供销共享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在实际运作中,要解决“数据采集难、真假辨别难、用户信任难、市场收费难、安全保障难、物流供给难、技术更新难”七个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供销特质的新路子。要强化“七个意识”:一是强化“三个面向”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二是强化“量子思维”意识,认识牛顿思维的局限性,在测不准、波粒二象性中把握确定性;三是强化“没有内卷”意识,优质资源永远稀缺,内卷发生在平均值以下,要把自己做到足够优秀;四是强化“没有难题”意识,关键是打开心结、提高维度、真正开窍,一切问题都是主观问题、都是伪命题;五是强化“人人成才”意识,关键是要有慧眼法眼,做到人尽其才、放在恰当岗位;六是强化“拓扑变换”意识,不管体积大小,善于连接解套,保持本质不变;七是强化“根据地”意识,坚持“增量共享”模式,走群众路线,各地建立信息站。同时,我们还要回答:

一、为何要建?——回应农资行业的“痛”与“盼”

农资是农业的“粮食”,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资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农民对“高效、绿色、精准”的农资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传统农资流通链条长、信息不对称、服务碎片化等问题,仍在制约着行业效率提升——农户买农资“跑断腿、比三家”,经销商卖农资“压库存、愁回款”,生产企业拓市场“触达难、成本高”,金融服务“下沉慢、风控弱”……这些痛点,既是行业的“堵点”,更是打造这个平台的初心。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供销合作社始终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深刻认识到:单靠传统的“一买一卖”,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只有构建“全链条、智能化、共享化”的服务体系,才能让农资真正“活”起来、“惠”下去。 这正是“智链农资·共享未来”平台诞生的时代背景。

二、凭什么能做好?——供销基因+数字赋能的“双轮驱动”

平台的落地,不是偶然,而是供销系统数十年服务积淀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

一方面,传承了供销合作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的红色基因——全国2.8万家基层供销社、40万家综合服务社,织就了一张覆盖县、乡、村的“服务网”,这是最坚实的“腿脚”;另一方面,拥抱新质生产力,联合国内顶尖的农业科技团队,打造了一套“全要素、全场景、全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从农资采购、仓储物流,到技术服务、金融支持,再到农产品上行,每个环节都能“一键直达”。

我们希望这个平台继续强化“三大核心能力”:

一是“智链”——让农资流通更高效。平台打通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户种植需求,动态匹配上游生产企业的产能,实现“以需定产、以销定存”。过去,农户买化肥要跑3家店比价;现在,打开手机APP,周边几公里内的优质农资、实时报价、配送时间一目了然,还能享受“集单集配”的成本优惠。

二是“共享”——让服务资源更普惠。平台整合了供销系统内外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比如,联合农科院专家团队,提供“田间诊断+线上开方”的技术服务;对接银行、保险机构,推出“无抵押、低利率”的农资贷和价格指数保险;开放县域仓储、配送中心,让中小经销商共享仓储设施,降低运营成本。一句话:平台不是“独行侠”,而是“资源池”,让每一份资源都发挥最大价值。

三是“赋能”——让农业主体更强大。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平台提供“成长档案”服务:从种植计划制定、农资使用指导,到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对接,全程跟踪赋能。比如,山东试点的“鲁粮农场”项目,通过平台对接订单农业,农户亩均收益提升了20%;河南的“化肥减量增效”专区,通过精准配肥技术,帮助农户减少化肥使用量15%,真正实现了“降本、提质、增效”。

三、未来怎么走?——携手同行,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平台的上线,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深知,服务“三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接下来,我们希望做好三件事:

一是“下沉”,让服务更接地气。争取在全国各省(区、市)设立县级运营中心,招募多名“乡村服务专员”——他们可能是村里的种植能手、返乡创业青年,也可能是基层供销社的老员工。我们希望这些“土专家”“田秀才”,能把平台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让老人也能学会用手机下单,让大户也能享受定制化方案。

二是“开放”,让生态更繁荣。平台的大门永远向合作伙伴敞开,生产企业可以入驻“云工厂”,直接对接需求;经销商可以加入“共享仓储”,轻资产运营;服务商可以开发“微应用”,接入平台流量。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农业领域的“淘宝”“微信”——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受益。

三是“坚守”,让初心更坚定。平台绝不赚“坑农害农”的昧心钱!所有农资产品必须经过质量严选,所有服务价格必须公开透明,所有纠纷投诉必须24小时响应。只有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平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科技赋能,更离不开每一个“三农”人的奋斗。今天,“智链农资·共享未来”平台的上线,不仅是一个工具的诞生,更是一个生态的起点。我们期待:

——让每一粒种子、每一袋化肥,都能通过平台找到最需要它的土地;

——让每一位农户、每一家合作社,都能通过平台获得成长的力量;

——让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品牌,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希望做到——智链千万家,服务新“三农”!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把平台打造成农民的“贴心管家”、行业的“智慧大脑”、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此文系李后强教授在2025年6月28日上午举行的“智链农资·共享未来”供销共享为农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