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邛崃汉代古火井——世界第一井‖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13 14:12:16 浏览次数: 【字体:

邛崃汉代古火井

——世界第一井

袁 征

成都邛崃市火井镇,位于邛崃市区西南30余公里,紧邻天台山,距成都市中心约100公里,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汉代古火井遗址(徐波 供图)

火井古镇简介牌(袁韧 供图)

相比今日的邛崃古称临邛而言,今日的火井从它始建之日起就再也没有改变过称谓,这在我国行政地名变更史上是罕见的。

北周年间(557—581),设火井镇。

隋大业十二年(616),设火井县。

唐武德初年,天象学家袁天罡出任火井第一任县令。

元二十一年(1284),设火井巡检司。

民国二年(1913)后,相继设火井漕区、火井漕乡。

1950年,设火井乡公所。

1958年,设火井公社。

1981年,设火井乡。

1985年,设火井镇。

火井古镇一隅(孔海京 供图)

祖国疆域辽阔,重名乡镇颇多。不过,我们惊讶地发现,通过百度引擎搜索火井镇,屏幕上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大家脚下这方土地。并且,再也没有出现同名的乡镇。

火井古镇老街(袁俭 供图)

火井镇是史上著名蜀中才女黄崇嘏的故里。黄崇嘏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父母早亡,自幼女扮男装。她饱读诗书,才华过人。成年后,临邛县发生大火,她被诬陷下狱。在狱中,黄崇嘏写诗自陈清白。永平军节度使周庠阅后备受感动,将其释放,并推荐其代任司户参军,主管赋税、户籍。黄崇嘏为官清廉,处事明断,尽展理政之才,人皆称道。周庠欲把女儿嫁给黄崇嘏,黄崇嘏无奈赋诗道出隐情。周庠读后大为称奇,嘉其贞洁,允许她辞官归隐。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主要情节,就是根据黄崇嘏的故事编写的。为纪念黄崇嘏,人们将铜鼓山改称崇嘏山。清同治五年(1866),山上修建了崇嘏塔。

火井古镇崇嘏塔(徐文江 供图)

火井镇虽然名中带火,却比成都市区凉爽许多。镇子临河而建,生态环境优良。文井江贯穿全境,山清水秀,是个天然氧吧。这里有千年黄葛树,500亩桃、李、梨观光旅游园区,3500亩优质猕猴桃基地,3500亩优质核桃基地和43000亩竹源基地。

邛崃市火井和南宝一带蕴藏着温泉资源。目前,当地政府正积极筹划在火井开发建设温泉项目。

火井古镇一隅(林芝兰 供图)

一条名叫盐井溪的文井江支流,蜿蜒曲折,潺湲流淌,将火井古镇分为河北街和河南街。河北街是现存的老街,河南街现代气息较浓。九龙桥、腾龙桥、回龙桥、状元桥将南北两岸紧紧连接起来。

火井古镇九龙桥(徐文河 供图)

火井古镇腾龙桥(高香云 供图)

火井古镇回龙桥(吴疆 供图)

火井古镇上保存着一条长约1500米的清末民初古街,街道两旁排列着旧时川内常见的木结构小青瓦房屋。光滑的石板路,古朴的木架房,陈旧的木板壁,可移动的木板门等,散发出浓郁的古色古香。老房子临街一面的铺板可灵活组装或拆卸,早晨拆下铺板就是店铺,傍晚组装起铺板就关门歇业。当地一些居民在古街上利用自家老屋摆摊销售小商品,一边玩手机,一边哼小曲,怡然自得,给古镇增添了恬静、安闲的氛围。

火井古镇一隅(林芝兰 供图)

火井古镇知名的老建筑有海屋、陈氏旧居、女子学校遗址、老县衙遗址、清乾隆戏台遗址、火神庙遗址等。

海屋位于河北街10号,是火井镇首屈一指的豪华建筑。建于1934年4月,坐北向南。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平面呈二进“日”字形四合院,整体采用悬山式砖木结构。门楼为民国初年典型牌坊式建筑,中堂与前厅对称。前院为一楼一底,后院为单层小青瓦木结构。前后院皆有天井,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居。

火井镇海屋(陈一农 供图)

如今,在海屋内还有一处展厅面积约700平方米的成都尔玛民俗博物馆。

2007年,海屋被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罗燕冰 供图)

陈氏旧居位于河南街41号,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大门局部为民国初年增建改建,四周有2米多高的围墙环绕。整个园子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悬山式木质穿斗结构,全是小青瓦平房。平面为三进复合式院落,呈“目”字形,有前厅、中厅、后厅、前院、后院、别院、厨房、仓房等。布局错落有致,结构严谨,属典型的川西民居。

陈氏旧居(施维树 供图)

火井古镇上有一株千年黄葛树,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它是唐代火井县令张巡所植,为这座千年古镇平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火井镇内唐代火井县令张巡所植的黄葛树(图源:澎湃新闻)

火井古镇的美食主要有粽子、火井挂面、冷竹笋、火锅牛肉、蜀香串串、火井麻羊肉、干煸黄鳝、家常黄辣丁、火井豆腐脑、火井酸辣粉、嫩玉米馍馍等。

火井古镇麻羊汤锅(郭宏志 供图)

火井古镇因秦汉时期有一口水井里喷出高高的火焰,且持续不断燃烧而得名。说来也奇怪,这口井既是水井,也是火井,井里既有水,又有火,完全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常规。

相传,汉代临邛西南地面有盐卤水浸出,村民们竞相挖井熬盐。挖井越深,出盐越多。是夜,一道苍蓝霹雳破霄,重重砸向大地。顿时,火焰从一口最深的盐井中喷射而出,高达数丈。村民们在惊慌之余发明了分离盐卤水与气体的方法,顺势点火熬盐。

邛崃先民们起初对冒出的地下火多有恐惧,谓之为“鬼火”。当古临邛人开始利用终日燃烧的火焰烹食烧煮时,才逐渐认识到它的益处,敬之为“神火”。在邛崃历史文化密码中,人们对火的敬畏和尊崇,就是从这口火井开始的。

火井天然气遗址(图源:方志四川)

迄今,火井古镇依旧延续着古老的一年一度神火祭祀仪式。人们礼敬供奉这口开凿于西汉的火井,颂扬它喷出的神火法力无边,保佑当地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给百姓带来取之不尽的财富。热烈的场面,虔诚的仪式,充分表现了当地人对火井的尊崇。

央视科教频道报道火井古镇开展礼敬火神活动(徐淑琴 截屏)

火井古镇位于断层地带,浅表底层天然气由此溢出,遇到雷击后着火燃烧。由于下面有深层的气源补充,所以能够持续不断燃烧。邛崃先民们尊崇的地下神火,实际上就是蕴藏于地层中的天然气体燃烧所致。

西汉史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载:“临邛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六十余丈……井上煮盐。”这是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记录。

西晋藏书家张华《博物志》卷九中载:“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执盆盖井上,煮盐,得盐。”

西晋大臣左思《蜀都赋》载:“火井沉荧于幽泉,飞焰高煽于天垂。”

东晋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载:“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火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南朝梁代人刘昭《后汉书集注》载:“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以盆著井上,煮之得盐。”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载:“西川有火井,事甚奇。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剥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未见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间大奇事也!”

《邛州府志》载:“在州治西南八十里有火井。蜀都赋:火星荧于幽泉,高焰煽于天陲。注曰: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焰出,以竹筒盛之,其火无灰。井有水、火,取井火煮水,一斛得盐五斗。家火煮之则盐少。”

东汉时期四川人制盐的场景(图源:方志四川)

如今,火井古镇上的老人们口中依然流传着《孔明治火井》的民间故事。

公元219年前后,正在管理成都、修明政治、发展生产、直接过问盐铁产销的诸葛亮,亲自到临邛火井视察,并对火井进行过一番合理开发。面对丰富的天然气不断涌出,诸葛亮指导人们将石盘中心凿开一个小孔,盖住井口。砍来斑竹,剖皮去掉竹节再合拢。用生漆浇布缠紧,一根根地衔接起来,做成竹制天然气管道。将竹筒管道一头从石盘孔心塞入井中,一头引至各户灶下。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邛崃火井属卤气共生矿。从幽深的井里喷涌而出的不仅有终日不绝的天然气,而且伴有大量浓度极高的盐卤水。天赐的天然气和盐卤,用井火熬卤水结盐,正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于是,诸葛亮吩咐人们在火井周围筑灶,在灶上煮盐。灶头多了,生产规模就扩大了。经过如此改进,当地盐产量迅速增长。三国时期,盐成了蜀地重要的物产之一,盐税则成为蜀汉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蜀国因诸葛亮推广火井制盐,号称以盐立国。

诸葛亮对火井改良以后,不仅解决了军需用盐,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还有利于当地的民众民生。

火井古镇一隅(何旅章 供图)

火井古镇上的村民王亚江家至今仍保持着用古老方法使用天然气,而天然气就采自王家自留地2000米深的地下。

20世纪80年代初,采气队在这里钻探。认为这口天然气井产气量太小,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于是将其废弃。但是,废井里的天然气依然源源不断外泄。井口既不能封死,又不能完全敞开。采气队便采用古人的办法,留出一个小孔,用竹筒将天然气引出,用皮套把竹管连接处封死,交付给看护井口的王亚江父辈使用。此后,王家以这种传统方式使用天然气,坐享日常生活的便利。

央视科教频道报道火井镇村民王亚江用传统方式使用天然气(陈玉琼 截屏)

如果说火井的发现是个意外,那么,古代临邛人用竹子输送天然气则是人类智慧所为,堪称史上最早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因此,“临邛火井”毫无争议地被世界上公认为开发利用天然气的第一井,在科技史上为我国占据了一个骄人的地位。

在欧洲,最早使用天然气的是大不列颠北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时间是公元1668年。他们有了天然气后,一度被如何输送所困扰。一番煞费苦心,终于发现风干后的羊小肠可充当输气管,这才解决了应用问题。

对比之下可知,扬雄记录四川临邛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时间,要比西方早1600多年。由此,古临邛火井毫无争议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天下第一井。

英国著名博士李约瑟说:“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探井和凿洞技术,肯定是中国人的发明。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这种技术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就已经在四川临邛加以应用”。

火井古镇“世界第一井”简介牌(武家荣 供图)

汉代火井遗址坐落在火井古镇以西1.5公里郑家坝花果山上。沿红砂石阶拾级而上,便来到一个面积约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这就是古火井广场。广场正面是广阔的田野,其余三面有四季常青的雪松环绕。站在花果山顶,可将整个火井古镇尽收眼底。

距古火井广场不远的盐井溪旁有一个“斑竹林”。因当年制作输气管道,竹子已被砍尽。

“斑竹林”附近的一座山岗名为“卧龙岗”,山上曾建有一座八角庙,专门供奉孔明神像。

古火井广场(贾宪生 供图)

在古火井广场上,巍然矗立着一座石碑。碑高6米,顶端雕塑着升腾的火焰,昭示着这口井曾经烈焰熊熊,护佑苍生。碑身正面刻着“汉代古火井”5个大字,侧面刻着“世界第一井”5个大字。碑座上分别刻有《汉代古火井史实录》和《汉代古火井碑序》。

《汉代古火井碑序》中有一段文字:“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置锅灶达数十,更盈利逾万千。”

汉代古火井世界第一井石碑(陶洪生 供图)

在汉代古火井石碑旁边,竖立着一口古火井。井台高约半米,内径约1米,井口呈六角形。21世纪初,一群酷爱家乡的热心人不要分文报酬,从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寻得汉砖垒砌古火井井口。汉砖呈灰黑色,上面菱形图案清晰可见。

火井古镇上的居民习惯将汉代古火井称作“六角井”或“诸葛井”,一些老人至今还能吟唱古老的童谣:“天上有星星,地下有火井。孔明来火井,去看六角井。六角井,火又大,水又清,熬得盐巴亮晶晶。”

汉代火井遗址(范克非 供图)

火井古镇上有不少茶馆,为喜欢摆“龙门阵”的人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场所。有关天然气的话题就像一个奇大无比的“话匣子”,只要打开它,“龙门阵”似乎一个下午也摆不完。

在摆谈中,人们感叹,火井之火是邛崃富庶文明的发端,也是邛崃地域文化的延伸。火井古镇已不再承担军事要塞的重担,六角井的火焰亦早已熄灭。但是,它留下来的火种依然熊熊燃烧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燃烧在家家户户的灶台上。

古老的输送管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被铸铁管、钢管取代。经过不断技术革新,邛崃如今已成为川西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一条条天然气公司的输气管道跨过溪流,迈过深山,源源不断将大地深处的气体送往山外。

2020年5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发现了一条富含天然气的新区带,预计潜在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四川盆地中部将开辟出一个新的天然气规模接替区。

2022年上半年,成都市天然气用户数达到326万户。其中,居民用户320万户。

2022年9月26日,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泄漏。随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与电价大涨。

2023年6月,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发生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31人死亡、7人受伤。

2024年2月1日凌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陆续接到9例因燃气热水器洗澡而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的病例。

2024年5月21日,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Woodside)CEO梅格·奥尼尔警告称,在全球冲突导致市场持续动荡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在2030年前仍可能面临新的天然气短缺问题。

2024年5月23日早晨,哈尔滨市香坊区古香街附近一居民楼4楼发生爆炸,造成1名老人死亡,3人受伤。爆炸原因疑似因家中未关煤气罐,在早上打火时出现闪爆。

2024年5月27日,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

2024年5月27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研发建造的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完成下水,这意味着我国又增加一家具备建造船舶领域最高端船舶能力的造船厂。

……

汉代火井遗址(张克明 供图)

无论悠闲者们将“龙门阵”摆得多么天花乱坠,最终还是归结到了一点,这就是:从人类最先使用天然气的角度看,邛崃汉代古火井当属世界第一井!

写于2024年5月30日

参考资料:

1.《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完成下水》,光明网,2024年5月27日。

2.《5月27日国内液化天然气行情上涨》,生意社,2024年5月27日。

3.《能源巨头警告:澳大利亚或在2030年之前面临天然气短缺》,经济观察网,2024年5月27日。

4.《热闻|哈尔滨一居民楼发生爆炸,小小煤气罐破坏力有多大?》,齐鲁壹点,2024年5月23日。

5.张嘉友、何晨晨,《天府南来第一州:话说邛崃的前世今生》,方志四川,2024年4月20日。

6.《都是因此中毒!一夜抢救9人,1人不幸去世》,光明网,2024年2月5日。

7.《首次披露!宁夏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受害者本该有逃生机会”》,光明网,2024年1月23日。

8.《天然气,一场被国内资本忽视的能源革命》,钛媒体APP,2023年11月28日。

9.胡立嘉,《古临邛火井 盐井遗迹考》,鼎尚者,2023年4月26日。

10.徐平的书屋,《四川古镇|邛崃火井》,四川古镇,2023年4月23日。

11.《扬雄留下了哪些成都“印记”?》,方志四川,2023年4月2日。

12.《什么是天然气?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天然气的是哪个国家?》,化工轻工,2023年2月20日。

13.《成都燃气半年报业绩微升1.99%,首发募投项目两度延期》,界面新闻,2022年8月17日。

14.《女状元炼成记》,方志四川,2022年5月27日。

15.《临邛诸葛井,不熄的汉代神火》,澎湃新闻,2021年7月18日。

16.杨迪,《四川盆地获重要天然气发现 预计潜在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新华社,2020年5月6日。

17.《四川早就有“火井”讲的是什么?》,易书科技,2019年4月12日。

18.《“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百度百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