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四川盆景漫话

作者:朱蓉 发布时间:2011-02-15 15:39:00 浏览次数:1095 【字体:

盆景为再现自然的艺术品,汉代已有雏型,唐宋时始盛,明清以来,中国盆景逐步发展繁荣,并分出三大流派:四川盆景与岭南、江浙两派盆景。

四川盆景主要是成都盆景。相传唐代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时,在新繁建园林,制盆景,官吏士绅争先效法,风行一时。但四川最早最直接的盆景当推宋代苏洵的“木假山”,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苏洵及苏轼、苏辙将“木假山”带赴汴京,据苏洵《木假山记》,此木假山为三峰对峙,梅尧臣及以后的陆游等观赏后纷纷写诗以赞。明清时四川盆景便见繁荣,每值成都青羊宫花会期间,川中各县即送来盆景,相互比美。清代云天和,为成都有名的盆景和花木大师,负责布置成都四十八道衙门的盆景、花木。其时官府好以花木作装饰,而民间公馆、店铺和士绅之家,也以摆设盆景、花木为时尚。

四川盆景,从明代起转向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则不为人们重视,至清代依然。清代成都山水盆景,都为“缸山”,缸内配山,山上布树并置一些点缀物。至民国时,“缸山”盆景除配上黄杨、虎耳草、土地庙等外,多用桐油石灰塑造“渔樵耕读”和“二十四孝”的传统意境。

从民国初年起,官府摆设盆景、花木有所减少,而民间反而兴盛。虽战乱迭起,四川盆景还是有所发展,成都青羊宫花会时人们仍然互相交流作品,追求盆景艺术。艺人纪成久甚至在崇庆太平场河畔苦苦研究树桩盆景近20年。20世纪40年代以后,成都赏玩盆景的人越来越多,有钱人家多喜摆上一两件,以示风雅。当时家藏盆景上百件者就近百户,最著名的是黄希成、黄晴岩、陈益庭、王国章、文天龙等,微型盆景收集者刘雄也很有名。

建国以后四川盆景空前繁荣,在全国颇有影响,独具特色。其桩头盆景(又叫古桩),多以孤树为主体;不配山石,古雅奇特,悬根露节,盘根错节,以蟠扎技艺见长;山水盆景更有较大发展,1952年成都李忠玉、冯灌文、王明文等人将树桩与日本水石相结合,将盆景推向“移天缩地,盆立大千”的境界,山水盆景兴起,波及全国。四川山水盆景,多以瘦、漏、奇、皱之石为之,不用人物、桥亭等点缀物,仅以竹、树、水配合,咫尺盆间,缩聚万里之景,展现巴山蜀水的幽秀险雄,令人惊叹不已。近年来盆景艺术家制作的“秀挹三峨”、“青城天下幽”、“蜀江水碧蜀山青”、“剑门雄关”、“巫山十二峰”等作品,蜚声国内。

盆景在四川深受人们喜爱,现在一般家庭都喜欢摆设盆景,美化环境,并将盆景作为贵礼相赠。而各地公园等处也展出盆景,供人观赏,成都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杜甫草堂等公园的盆景,更为引人注目,游人如同徜徉于巴蜀山水之中。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