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百年老厂焕新生 中国绸都“丝”振兴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4-10-28 20:41:20 浏览次数:470 【字体:

百年老厂焕新生

中国绸都“丝”振兴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金秋十月,天气渐凉,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六合丝厂景区内,前来参观、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

体验了本土丝绸非遗蜡染技艺,参观了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游客罗念直言:“作为一名南充人,我与丝绸的情感很深厚。这次参观,我第一次站在全球化的宏大视野中,理解南充跟‘丝绸之路’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下,我对家乡、对丝路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图片

位于南充市高坪区的“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南充市高坪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第一次出口

被日本皇室“视为国宝”

早在西周时期,古南充已有关于蚕桑的文字记载。据《华阳国志·巴志》,在约3000多年前的巴子国时期,古南充地区山原多平、盛产蚕桑,蚕丝制品是献给周王室的贡品。

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都京镇六合丝厂境内曾出土一根10多米长的乌木,经鉴定是5000年前的一棵大马桑叶。这无疑成为古老桑业、蚕业在南充地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佐证。

图片

陈列于六合博览园内的乌木(南充市高坪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到了唐朝,蜀锦品牌发展达到鼎盛。南充产出一种果州绫,不仅送入长安,更东渡日本。1939年版的《新修南充县志·外事记》记载了一事:1926年秋,一位名为白坚的南充人到日本奈良游学,在参观“帝室正仓库院”时,看见唐朝时输送到日本的古绫。当时的日本文学博士内藤虎对他说:“是绫为蜀绫,其红色为蜀红。夫蜀中产绫惟顺庆……自唐时果州之绫已为重于长安。由长安输之日本,日本皇室珍藏至今,视其国宝。”

古南充产出的丝绸,曾通过哪些方式出口,又出口到何地?据史学家考证,南充产出丝绸有两条“外销”道路:一是经阆中、汉中、宝鸡到达西安,经北方丝绸之路到达中亚、地中海。河西走廊曾考古出土过南充出产的古蜀锦。另一条则向西,经成都、邛崃、雅安汇入南方丝绸之路。明清《续文献通考》记载,“果州绫,输蜀身毒道”。果州,正是今天的南充;身毒,就是今天的印度。

第二次出口

“万人工厂”产出外贸丝

南充丝绸真正意义上走向国际,当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与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密不可分。

1912年,张澜按照“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南充市高坪区创办了六合丝厂。当时的他或许没有料到,这个工厂能够见证中国现代及当代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中国西部唯一保存完整、规模较大且至今仍在生产的缫丝业工业企业。

图片

六合丝厂的生丝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南充市高坪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当时,张澜明确提出“南充成为蚕丝业著名产区”的奋斗目标。1915年,六合丝厂产出的生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为南充丝绸走向世界打开了通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六合丝厂招收了大量桑蚕丝绸技术人员、留学归来的人才,添置设备,扩大生产。1941年,六合丝厂蚕丝产量占四川丝业公司50%以上,被缫丝界同仁誉为“世界缫丝业大厂之最”。

解放后,六合丝厂仍走在时代前列。1954年,该厂获评“红旗丝厂”,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获得四川省及南充地区多项荣誉并连续保持,得到了“红旗不过嘉陵江”的美誉。

1985年,为保证外销品产量和质量,南充划定生丝定点出口,六合丝厂主攻出口日本。一组数据说明了当时丝绸出口的盛况——20世纪80年代,南充每年出口创汇高达8000万至1亿美元,稳居西部城市第一把交椅,位列全国十大丝绸基地第二位,出口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

当时的六合丝厂,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拥有学校、医院、电视台、报刊、食堂、小吃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万人工厂”。1994年,六合丝厂出口创汇达335万美元,成为当时南充丝绸出口创汇的一个顶峰。

第三次出口

“一带一路”东风下的突破

如何利用好“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推动丝绸这一传统优势制造业产品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如今的南充市高坪区,正积极探索用工业、文旅两条腿走路。

图片

当地举办研学活动,让外国青年感受到“绸都”的魅力(南充市高坪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工业领域,以六合丝厂为代表,当地丝纺服装企业抢抓时代机遇,主动深化改革,引进先进技术填补市场空白,健全人才招引、培育、选拔机制,开辟多种销售渠道。

在文旅方面,六合丝厂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将厂区部分旧址改造为景区,打造六合丝绸博览园,深挖百年历史文化底蕴,利用在丝绸领域广泛的影响力,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结合的发展模式。

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实质性成效。2005年,南充被授予“中国绸都”称号。六合丝厂的产品远销欧美、日韩、港澳台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在西部地区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2023年,以六合丝厂为龙头企业,都京丝纺服装产业园获评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个集织绸、服装、印染、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加速成型。目前,南充市高坪区有丝纺服装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超6000人,年产值达16.89亿元。

2022年,六合丝厂获评为“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六合丝绸博览园成功举办了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博鳌国际世界丝绸源点峰会。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六合丝绸博览园榜上有名。2023年,六合丝绸博览园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

图片

孩子们体验本土丝绸非遗蜡染技艺(南充市高坪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按照规划,当地还将持续深入发掘丝绸文化内核,依托“世界丝绸源点”名片打造“丝绸”主题全域旅游格局,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相关部门将加快高坪区蚕桑产业“一带一园三基地”建设,推动蚕桑、丝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南充丝绸走出国门,融入东南亚及南亚经济圈,让南充丝绸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人民网

采写: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来源: 人民网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