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乡村】仁寿县方家镇:乡风文明吹进哨楼村 让村史馆留住“乡愁”

作者:朱力 王璐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30 19:23:38 浏览次数:401 【字体:

仁寿县方家镇

乡风文明吹进哨楼村

让村史馆留住“乡愁”

朱力 王璐

冬日暖阳,驱车行进在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的乡间公路上,青山依途过,不时可见厂房林立,鱼塘似碧玉“镶嵌”大地,玉米丰收后种植的秋土豆成熟待收……一幅巴蜀浅丘冬景图轴呈现于眼前。哨楼村“廉泉让水地 文里武乡风”的美名流传已久,历时3年多时间,于2023年底建成村史馆。近年来,哨楼村发挥村史馆存史、资政、育人功能,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郑建超 摄)

如今作家村 乡村振兴文化有力量

哨楼村地处仁寿县方家镇东南方向,北距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80余公里,距仁寿县城12公里,交通便捷发达,面积11.4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共1901户5626人。

村史馆坐落在村内的一片山湾中,从上到下,依次是村史馆、村委会、村职能机构和企业办公地三座主要建筑。主体建筑左侧一排是会议室和接待中心,在村史馆的右侧是一片由作家捐赠的小树林,每颗小树下面有一个仿书籍形状的石刻牌,载明捐赠作家的基本情况。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的大名赫然在列。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附近作家小树林一景(郑建超 摄)

作家小树林和配套的作家书屋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指导,眉山市文联和仁寿县委宣传部支持,旨在通过作家与一棵树一个村庄的结缘,从生命本源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人类文化本源重返精神原乡,为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进行文化赋能。据悉,哨楼村将陆续邀请百名作家、百名画家、百名摄影家围绕哨楼村的历史和今天的巨变进行创作,讲述哨楼村乡村振兴故事。

千年古村落自古进士村 湖广填四川地

村史馆大门右侧,一尊象征哨楼村拓荒精神的《拓荒牛》雕塑安然而立,不远处,现代化农业保鲜库映入眼帘,展示出哨楼村人奋进现代化的步伐。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前《拓荒牛》雕塑(郑建超 摄)

走进村史馆大门,迎面而来的即是从古至今,从哨楼村诞生的乡贤:李春旺,明朝万历年间人,哨楼村第一位文科进士,辜有闻,清代光绪年间武进士……据哨楼村统计,明清以来,各姓族人移民入川,落户本村以来,村中崇文重教,一共诞生了文武进士、举人、贡生50余名,文武秀才300余名,出现了辜姓、李姓两个著名的科举家族。其中,辜姓一族诞生进士举人达20人,李姓一门有10余人。两个家族不仅诞生了仁寿县全县七分之一的明代文科进士,还诞生了明清时期仁寿县五分之一的武举人。可谓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村史馆内的乡贤雕塑(郑建超 摄)

李春旺第八代孙武举人李有春掌握了一门马背捏像的技艺,后为私塾教师之孙李钦斋发扬光大。他将诗文、文学与泥塑相融合,创作出的泥塑雅俗共赏、形神兼备,被称为钦斋泥塑,传承至今。钦斋泥塑作品屡获国内国际大奖,远销国内外。这门技艺被列入眉山市市级非遗。

图片

钦斋泥塑作品《齐白石》(郑建超 摄)

图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0月8日第7版报道:用泥塑记录乡愁

村史显示,哨楼村有哨楼山。咸丰十年,匪患猖獗,村民募捐,在山上修建哨楼放哨,后遂称哨楼山,村名也由此而来。上溯哨楼村历史,自汉代就有人类活动,今有10余窟崖墓遗址,唐代咸通六年(公元865年),距哨楼村数里外的大高寺由都押录事潘演父子捐建。唐末,哨楼村滥沟石佛湾摩崖石窟开始雕凿。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姓氏渊源(郑建超 摄)

从村民的族谱来看,哨楼村是一个移民村,目前尚未发现古蜀人的后裔。辜、张、李、黄各姓家族皆因明清湖广填四川而来。

红色有荣光 倾力兴修黑龙滩

20世纪7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100万仁寿儿女,以“重新安排仁寿山河”的气概,经过15年艰苦奋斗,建成黑龙滩水利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工程最大蓄水3.6亿立方米,正常蓄水3亿立方米,工程建成解决了仁寿及周边200万人口的用水和12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工程建设时,常年的施工队员达到4万多人。冬、春两季建设大突击时,每天有多达10余万人吃住在工地。黑龙滩水库被誉为是仁寿人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一锄一锄挖出来的,一箩筐一箩筐挑出来的。

在黑龙滩水库的修建过程中,由当时的方家区群众(含哨楼村群众)组成的方家营工程队,常年有3700多人参与在建设一线,突击时,上万人在建设一线,为黑龙滩水库建设贡献了有力的力量。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展出的群众生产生活用品(郑建超 摄)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展出的群众生产生活用品(郑建超 摄)

漫步在村史馆,随处可见村民居家生产生活用品,比如纺线锤、旧瓷盆、黑白电视机、自行车、鱼篓、蓑衣等,激起满满的乡愁。

重文兴产 乡村振兴谱新篇

图片

国画《哨楼村》(郑建超 摄)

如今的哨楼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疾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实现粮食种植3000亩,蔬菜种植600亩,淡水养虾600亩,养鱼800亩,青花椒种植1200亩,肉牛存栏1500余头,养羊400余只,养猪存栏600头,配套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中心,提灌站4座,修建农业生产性蓄水池46口,滴灌排管150亩,修建400吨冻库一座。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9.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乡村治理方面,道路网络交通基本成型,天然气覆盖率48%,自来水安装98%,网络覆盖100%,卫生厕所改造完成95%;对方曲河沿线2.7公里河道开展河道整治、游步道修建、水井修复等提升,提升宜居新风貌;推行“四小园建设”,即农家小菜园、农家小果园、农家小花园、农家小游园,现已完成100余户风貌提升改造,改造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节气等元素,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实现美丽乡村展新颜。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一景(图源: 哨楼村党总支委员会)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哨楼村乡贤同村两委一道通过在“联谊会上树典型、院坝里面谈治、乡贤会上说发展、田埂边上解矛盾”等一系列措施,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全力打造“眉山市领先、全省一流”哨楼村村史纪念馆;组建人才资源库,发挥人才聚合优势,鼓励支持返乡大学生、非遗传承人、乡贤等参与和服务村史馆建设,让“忠孝传家,文武双全”的家风家训深入人心,崇善尚德蔚然成风。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一景(周闻道 供图,图源: 四川方志图库)

据悉,哨楼村先后获得四川省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眉山市村级集体经济增量收益“十佳村”、省级“七无”平安村、“四川省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等荣誉。

哨楼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君表示,下一步,哨楼村将依托村史馆,进一步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乡村研学游产品,建设农家乐、民宿,同时大力推动其他乡村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朱力 王璐

摄影:郑建超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