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川北端午——心中永不褪色的家乡画卷‖周艳

作者:周 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6-01 14:50:15 浏览次数:125 【字体:

川北端午

心中永不褪色的家乡画卷

周 艳 

五月,正是川北的初夏时节。阳光温和而不灼人,空气中弥漫着麦秆与泥土混合的香气。嘉陵江两岸,柳枝轻拂水面,泛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沟渠里,流水潺潺;田野里,农人正弯腰插秧,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此刻,一个古老而厚重的节日悄然临近——端午节。

端午,又称端阳、重五,是农历五月初五的日子。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段历史的记忆。小时候,每逢端午,母亲总是天还未亮就起床,去赶场(集市)买来新鲜的艾草和菖蒲,如果因干农活耽误时间来不及去集市,就到山坡扯上一捆陈艾背回来熬上一大锅水,待冷却后给我们洗澡洗头,说是有祛湿止痒防蚊虫的作用,当然还要挂在门楣上驱邪避灾,保佑一家人平安。那时的我不懂这些说法背后的深意,只知道那绿色的艾草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闻了心情舒畅。长大后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对自然的顺应。

端午节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吃包子了。母亲包包子的手法娴熟而温柔,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隆重的节日仪式感。她将发酵好的带着若干状若蜂巢眼儿组成的面团几经揉搓摔打后,切成一排排的小面团摆在簸箕上,再用擀面杖把这些小面团放在八仙桌上擀成又圆又薄的巴掌大的面皮,但面皮中间得稍微厚实点儿,用这样的面皮包成的包子才不会“露馅”,面皮的两边要略薄点儿,方便包包子时捏花造型。至于馅儿的种类嘛就品种繁多了,有酱肉馅、有粉丝白菜馅、有嫩南瓜丝馅、有腊肉四季豆馅等(当然,喜欢吃甜口的还可以包白糖和红糖馅,糖量的多少由个人喜好而定,而蒸熟的糖包子吃起来是最烫嘴的,也是最戏剧性的,因为一旁的小狗狗正眼巴巴地站在你旁边等你掉包子在地上哩),抓一撮新鲜喷香的馅料放在面皮中间,左手用大拇指、食指捏住面皮的一角固定不动,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面皮底部和馅料,右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花打褶和左手捏住的面皮的一角相逢固定造型,一个鲜活又有生命力的包子就包好了。最后一步,再把这些包子们放进用新鲜桑叶或桐巴叶或臭老婆叶铺就的龙床(竹制的直径为1米的大蒸笼)里大火蒸20分钟。此时乡间的屋顶炊烟袅袅,屋内灶房里雾气升腾香味弥漫,那是时逢端阳与丰收的小麦融合后的人间烟火气,也是儿时记忆中家的味道啊!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每到端午,母亲总会多做一些包子送给邻居。她说:“远亲不如近邻,过节嘛,就是要大家分享喜悦。”那时的邻里关系很近,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互相送一些过去。我记得有一次邻居黄妈送来了一篮子自家种的早玉米,母亲便回赠了一大盘包子,两人坐在门口聊了很久,笑声在空气中轻轻荡漾。

如今,城市的生活节奏快了许多,邻里之间的距离也被高楼大厦隔得越来越远。但在每年端午,我也会亲手包一些包子,尽管手法不如母亲熟练,味道也不如她做得地道,但我依然坚持。因为我知道,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根线,是我与母亲、与童年、与家乡的一根情感纽带。

除了吃包子,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活动,那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在川北大地的阆中、南部、龙门等地最为盛行,据本地老一辈人讲,这一传统源于纪念屈原。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忠心为国,却因奸臣陷害被放逐。他忧国忧民,最终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投下包子等食物以防止鱼虾啃食他的身体。于是,赛龙舟与吃包子便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看龙舟比赛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南部县嘉陵江江边早早便挤满了人,鼓声震天,呐喊声此起彼伏。龙舟上的水手们齐心协力,奋力挥桨,龙舟如箭般破浪前行。岸边的孩子们举着彩旗欢呼雀跃,大人们则一边喝着凉茶,一边议论哪支队伍更有希望夺冠。那种热烈的氛围至今难忘。

后来我离开了老家,在异乡生活多年,再也没见过那样热闹的龙舟赛。但每年端午,我仍会打开电视,看看那些精彩的画面,听听那熟悉的鼓声。那一刻,我的心仿佛又回到了滨江小城燕子湾处,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端午节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屈原虽死,但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千百年来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而奋斗不息。他的忠诚、他的高洁、他的爱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端午节还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佩戴香囊。母亲曾给我缝制过一只小小的香囊,里面装着艾草、薄荷、丁香、丹桂等香料,散发出一股清新怡人的气味。她说:“戴上它,可以辟邪祛病保平安。”虽然我早已不再迷信这些说法,但那只香囊我一直珍藏在衣柜里,偶尔拿出来闻一闻,仿佛还能嗅到母亲身上的味道。

如今母亲的双手不再像以往那样麻利灵巧,但她依旧会在端午前准备些艾草和香料,让我带回家中。我接过这些东西时,心里总会涌起一阵感动。岁月无声,却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时光流转,却始终抹不去那份母爱的温度。所以,隆重的端午节,在我看来,它是一场关于记忆与情感的盛宴,它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情感的寄托。朋友:端午将至,愿你在端阳中能感受到亲情的温度,在艾草的芳香里能重温童年的欢笑,在龙舟鼓声中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图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 艳(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四川广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