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破山和尚与重庆双桂堂

作者: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6 15:02:25 浏览次数:1195 【字体:

破山和尚与重庆双桂堂

01

破山(1597—1666),即破山禅师,法名海明,号旭东,自号破山,俗名蹇栋宇,四川省大竹县双拱乡人,明末清初我国著名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禅宗大师,系著名佛教禅院——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寺的开山祖师,世有“小释迦”之称。其弟子遍及云、贵、川并远及东南亚,世称“小释迦”,号“怪和尚”。善诗文书画,有《双桂草》《破山禅师语录》行世。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栋宇19岁,愤而弃妻室遁入佛门,受双拱姜家庵大持和尚剃度。尔后苦读佛学经典,遍访名师,潜心参悟。次年出蜀,顺江而东,足迹遍及湘、鄂、浙、赣。先在湖北,继到赣浙,相继参憨山、闻谷、雪峤,无异元来,后参一代佛学宗师圆澄湛然、密云圆悟。苦心孤诣,终日疑闷,竟至神思恍惚。忽一日来到破头山悬崖,两眼昏花,但见金光万道;举足而前,堕于山下,跌伤左足。求法心切,少年气盛,常以锋利言辞向师僧质疑。曾问得憨山语塞,又被雪峤斥为“弄嘴”,后被元来逐出山门。而其词锋智刃却受到湛然和密云赏识。湛然谓破山“说话大有来历”,委为副维那;密云与之一谈即合,后手书“曹溪正脉来源”一纸相赠,视破山为本派正宗传人。

崇祯二年(1629),破山始布道传法。整修寺院,广收门徒,刊刻经书,一时名声大噪。先住持嘉兴广福寺,五年辞师归蜀,卓锡梁山万峰古刹。川、滇、黔佛门信徒前来听其讲经说法者甚多。破山一面传法收徒,携弟子云游四方,传播破山法道,一面驰书各大寺院,或责其“行说不一”,或劝其“宗法临济”。行如巴蜀佛家坛主。

清崇德四年(1639)春,破山来到大竹无际寺讲学。七年冬,携弟子回到双拱骞家蝙,修葺其祝发地姜家庵,半年功成,题额为“佛恩寺”。

顺治十年(1653)冬,得梁山抗清明将姚玉鳞资助,于梁山县西南金带乡开创双桂丛林。破山迁居于此,督工修建,同时从事佛法活动。十八年(1661),法堂告成,廊庑完备,双桂堂初具规模,之后不断扩建,为西南丛林之最。破山为双桂堂第一任方丈,破山灯系开山祖师。康熙五年(1666)于双桂堂圆寂,住世70春秋。

02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区,约7万多平方米。民间传说,双桂堂两棵桂树是月宫中的嫦娥亲手培养,嫦娥借观音的净瓶水为之浇灌,遣神燕去天河衔来肥泥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云剪为之修整。在嫦娥精心护理下,这两株桂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一个中秋之夜,嫦娥将它们送往人间。这两棵桂树带着满枝的清香落在宁波天童寺院内。密云法师将这两棵桂树交给弟子破山,让他带回蜀中,兴建佛寺,传播佛法,并称桂树生根之处就是你安身之地。

破山禅师尊师命,身背桂树,跋涉了几个月,进入蜀中。一日,他落脚在万竹山,半夜里,山间霞光四射,钟鼓齐鸣,四周的村民闻声而至,只见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参禅,他所背两株桂树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从此,破山和尚就在双桂落地之处建立禅院,并取名“双桂堂”。桂树至今尚存,枝繁叶茂,浓绿如云。每年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香飘数里,人们争相观赏。

1983年,双桂堂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1年,双桂堂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双桂堂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双桂堂获选新重庆·巴渝十二景人文胜地类。

双桂堂在在中国及东南亚佛教界地位崇高,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近代著名书画家、佛学家竹禅大师也担任过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双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庙命名,只因这里原本是一个旧式学堂。后人附会颇多,称双桂堂是西南禅宗之“大学堂”,“教”出一批方丈与住持,有“渝川滇黔禅宗祖庭”之称,并尊其为“堂”。

双桂堂

03

破山不避佛门派系争斗之嫌,转移多师,灯系繁衍。剃度弟子百余人,嗣法弟子87人。国内遍于大江南北,国外传到北美、东亚。自谓“花开槜李,果熟蚕丛”,时称“小释迦”。闻名当世的佛派学者丈雪通醉、灵符印昌、澹竹行密、字水园松、尼足如澜等,皆为座下高徒。

著名的“破山吃肉”公案,破山破戒止杀。明末,四川约有四百万人,至崇祯十二年(1639)张献忠入川到清初,经农民军、明军、南明军、清军、地方武装和小股土匪拉锯梳篦20年,死人过半。张部李欲屠保宁府,破山前往为民请命。李曰:“汝能吃犬冢肉,吾当封刃。”破山曰:“老僧为百万生灵,忍惜佛家一戒乎?”言毕,即食数块,李无言以对,遂传令禁止乱杀。战乱年间,破山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破山为救一方生灵,要求李立阳戒除不必要的杀戮。李立阳见破山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要挟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破山立马与李立阳立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已活下来。当别人问起双桂堂有何禅法时,他说:“老僧门下,终日朝酒暮肉,不用造作安排,随家丰俭,听其自然。”当时破山居处有“醉佛楼”的称谓,令诸山长老刮目相看。

破山身处乱世,历经“七次大难”而不死,不顾个人安危,为保全民众生命,驻锡兵营,力劝权贵以民为重,以上苍好生之德而止杀戒杀,使数以万计的生灵得救。他不仅仅为一方权贵所重,不管是农民起义军及地方武装,还是清政权及南明政权,都想借助其宗教影响力,达到笼络民心,控制时局的目的。因此,破山禅师始终是各派武装力量的座上宾,甚至各路人马头目也拜他为师,参禅悟道,毕恭毕敬。在弘法双桂堂期间,曾先后收留难民万余人。

破山生当明末清初,目睹农民革命和明清王朝争斗,心怀悲悯,以偈为诗,成1300余首。《喜逢友人话旧》诗云:

乡曲情愁凄,其声不忍闻。

幸从天宝寨,尚获地灵人。

瞪目风刀远,客心两箭频。

劳劳氛宇内,清胜得难能。

身入佛门,却有浓厚乡情。破山希望的是和平,宁静。

早年《大竹即景诗》云:

三春已尽,九夏初临。山中茶老,田里秧青。

蚕妇采叶,农夫催耕。头头是道,法法皆真。

《无题诗》云:

路旁有石名马鞍,不许人来骑上山。

留与老僧标景致,太平永不借征蕃。

他所希望的宁静是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居乐业,并非禅院三戒的清静。

《为苍松山人别言》诗云:

漏声催人静,寒夜独悲呤。

殿满灯光冷,窗外雪照深。

三思诗眼疾,孤枕念同心。

寥落一身外,萍踪何处寻?

这也是一种宁静生活的描述,寥落红尘以外,也就四大皆空了。《午日寄寿山禅人》诗云:

客岁逢佳节,安贫意志如。

烟茶当蒲酒,豉粥当香厨。

饱坐论兵赋,困坐论纸符。

欲将岁月忘,却到法门徒。

只有法门徒,才不论兵赋,纸符。《永庆寺》诗云:

踢倒须弥镜影空,逢人徒鼓舌尖红。

黄鹏不识吾生意,叫落庭前一树枫。

能解生意者,又有几多人?破山之所以称为得道高僧,亦在乎能解在俗人生之意,“寥落一身外”。如“竹鸡晴引子。”亦在于能解佛门子弟人生之道。

破山善书法,尤工草书,《黔诗纪略》喻其“体正立厚,纯法二王”,当不为过。

破山自谓“老僧行径,大异诸方”,顺治七年至康熙三年(1650~1664),过着“酒逸篱花醉,诗欢谷鸟呼”的生活,人称“酒肉僧”“怪和尚”。生前留下遗嘱,“诫其徒勿焚化,令备衣衾棺椁,殡葬如缙绅礼”(选自《光绪梁山县志》),后其徒遵嘱葬其于双桂堂万竹山前。

有《破山禅师语录》传世,惜几经删削,已残缺不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