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非遗】营山翻山铰子

来源:营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2-12 22:04:16 浏览次数:1421 【字体:




   欢快地击铰、漂亮地翻腕、潇洒地甩绳……2018年8月18日,《乡村大世界———走进营山》在央视7套首播,其中特色歌舞《翻山铰子》以其精彩的表演,欢快的节奏,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不少观众好评。



营山民间舞蹈翻山铰子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12月12日,我们走进营山县明德乡,寻访翻山铰子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明远,听他讲述与铰子的情缘。

从小耳濡目染 17岁拜师学艺


明德乡地处营山县东北部,与巴中市平昌县、达州市渠县相邻,乡内有远近闻名的千亩茶园,有全县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同时,该乡因是营山翻山铰子起源地,被四川省文化厅列为“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声名在外。



 吴明远是明德乡磨盘村人,其舅舅罗声洪是翻山铰子第三代传承人,吴明远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跟在舅舅身后学习翻山铰子。“我和舅舅是门对门,从小就看他表演,儿时的兴趣为后来学习翻山铰子提供了很多益处。”1992年,17岁的吴明远正式拜罗声洪为师,开启了学艺之路。

“翻山铰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以铰子(铜质小镲)为道具,主要有打、擦、翻、转这四种形式。“翻山铰子的技巧性很强,不仅要学习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还要熟练掌握每一种乐器和上百首音乐。”吴明远介绍,表演者要合着节拍,挥动双铰,利用铰上所系的绳子,在各个不同部位击打,看似简单,其实难度相当大。

“因为像小帽子的铰子,边缘比较薄,如果舞得不到位就会砸到身上,打出伤口流血。”吴明远介绍,那时候和他一起学艺的有八九人,很多都是农村娃,大家都是利用农闲或晚上的时间练习基本功。



 因为勤奋、肯钻研,吴明远学习翻山铰子比其他人要快一些,很快就掌握了“水漩莲花”“苏秦背剑”“黄龙缠腰”等40多种舞蹈套路和特技。


翻山越岭表演 舞动精彩生活


 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有39种,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吴明远介绍,1857年,一个叫聂信忠(又名聂老五)的人,从平昌一位漆姓民间艺人那里,学得翻山铰子表演技艺,并带回营山县明德、老林一带传习,常见于婚嫁、节庆等场合,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1953年,营山县举行民间文艺调演,“翻山铰子”首次被搬上舞台与全县人民见面。1956年参加四川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奖,由此声名大噪。在吴明远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翻山铰子十分红火。



 从1994年开始,吴明远就跟随师傅走乡串户进行表演。“那时候,每年的农历八月到第二年的二月,结婚的人最多,基本上天天都有演出,有时候一天下来要连续表演三四场。”吴明远说,表演团队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奉为座上宾,十分受欢迎。“我清楚记得第一次登台表演时,我负责敲锣,一天下来分得7.3元钱。”吴明远说,那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明德乡等地有“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送亲”的说法,翻山铰子因动作舒展灵活、刚健粗犷,气氛欢快,十分红火热闹,深受山区人民喜爱。“跟随师傅,翻山越岭,奔走在营山广大农村,在一次次表演中,我也对翻山铰子有了深刻的认识。”吴明远说,旧时人们在办喜事时,都会请到艺人到家表演,因大多艺人须翻山越岭开路,“翻山铰子”之名由此而来。建国后,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因此翻山铰子又被称为“翻身铰子”。而现在,广大农村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生活,翻山铰子多在节庆时表演,成为百姓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


创新表演技巧 民间技艺代代传


 在吴明远的从艺生涯中,他不断创新表演技巧。他自创了“鲤鱼跳龙门”“白鹤闪翅”等又像杂技又像舞蹈的技艺,还能在9张重叠起来的桌子上表演自如,让传统翻山铰子看起来更加有观赏性。近年来,由他主演的《铰子情》《翻山铰子》等节目多次参加省、市、县的各大舞台,让翻山铰子这一传统技艺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2004年,翻山铰子在四川省群众舞蹈比赛中获创作银奖、表演银奖、民族民间艺术再创作特别贡献奖。2006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5月,“翻山铰子健身舞”参加了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民健身自编自创大众健身舞比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翻山铰子”的演出市场日渐萎缩,鲜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翻山铰子”的传承曾一度面临危机。近年来,营山县将翻山铰子精心挖掘整理,在保留最具地方特色的曲牌和传统表演动作的同时,融入现代舞蹈元素和生活情趣,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融舞蹈、音乐、杂技于一体,大众乐于参与的健身项目,并在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推广。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明远身上也肩负着传承责任。这几年,吴明远先后培养了6名徒弟,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其中还有两名是“90后”。1992年出生的徐斌,跟随吴明远学艺近10年,现已是翻山铰子的县级传承人。

 “从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翻山铰子的未来,虽然传承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但是这门古老技艺不会失传。”吴明远说,特别希望有年轻的学生来系统全面的学习,让民间艺术世代相传。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营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营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