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民俗】吴映熹 ‖ 寒食节: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

发布时间:2019-04-04 09:50:50 浏览次数: 【字体:

春雨细密,烟火禁灭,正是一年寒食至。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世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从春秋时期到如今,这个节日已有26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小范围流行,到唐开元年间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举国休3日,再到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朝廷颁布法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休假五日”,寒食节成为华夏民族越来越重要的节日。到了12年后的唐贞元六年,寒食连同清明的假期已经延长至7天。虽然也是自唐朝起,寒食与清明相结合导致了后来清明节的反客为主,但寒食节悠久的历史与重要的地位不可否认。

 关于这个古老节日的起源,论说颇多,但最广为流传的还是贤臣介子推的故事。

 传说春秋时代的晋国国君晋献公有5个儿子,其中,第一位夫人所生的申生被立为太子,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谋害杀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逃往国外,贤臣介子推等人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随重耳颠沛流离。有一年,重耳因为贫病交加而生命垂危,介子推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将自己的肉割下来熬成汤给他吃,使重耳得以恢复。

 关于这个故事的文献记载其实并不多,许多情节都是后人加以修饰的,但介子推“割股以啖君”在《韩诗外传》中确有记载,“晋文公亡, 过曹, 里凫须从, 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 馁不能行, 介子推割股以食重耳, 然后能行。”

 后来晋献公病亡,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同室操戈,此时的重耳已经流亡19年,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已当上国君的异母兄弟公子围,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即位之后,重耳本应按功封赏跟随他流亡的人,但由于周王室内乱,重耳应周襄王的要求出兵勤王, 没有及时下达每一个封赏,“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介子推对此默默承受,并未邀功请赏,而是选择归隐。

 介子推“不言禄”一事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首有记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他丝毫不以自己的付出而居功,甚至不愿与狐偃等人为伍,认为他们将晋文公登位“以为己力”,还据此邀功请赏, 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他的想法得到母亲的认同与支持,“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母子二人于是回到家乡绵山归隐,至死未出。

介子推携母归隐,至死不出

 对于介子推归隐后的故事,《史记·晋世家》中有载,介子推不求封赏, 但跟随他的人为其鸣不平, 于是写下诗句挂在晋文公宫门外, 诗云:“龙欲上天, 五蛇为辅。龙已升云, 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晋文公看见这些字句, 想起自己忘记了封赏介子推的功劳,于是连忙派人召见介子推, 才知道介子推已经远去绵山归隐,但不知道具体位置。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只留出一条小道,想以此逼迫介子推与母亲出山避火。可是,一连烧了三天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待火熄之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愧疚,心痛无比,下令把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将周围环绕之地都加封为介子推之田, 号曰“介山”, “以记吾过, 且旌善人”。传说晋文公还下令将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定为火禁日, 禁止烟火, 仅食寒食。这便是寒食节与介子推最深的牵连。

晋文公火烧绵山

 尽管寒食也许另有起源,但“家家户户禁烟火, 纪念贤臣介子推”的这一论说最为动人,其中传达出的精神品质咏颂后世。介子推“割股啖君”的赤胆忠心、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以及偕母归隐的奉亲尽孝,每一条都真正诠释了“忠孝”文化的内涵。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赋予了寒食节更深刻的意义。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逐渐并入清明,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流传千年,但早在杜牧成句前就有“寒食时节雨纷飞”之言,如同今日的清明节众所周知,寒食节却弱化许多,常常被人混为一谈,每逢此日,也鲜有依然遵从“寒食”之人。清明从普通农业节气到传统民俗节日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说是对寒食节的“喧宾夺主”或有偏颇,可这一演变对寒食节文化意义的压缩却是事实。

 作为今人,也许很难再禁灭烟火、一日寒食,但我们可以重温介子推极尽忠孝的感人故事,不忘其可贵的精神品格。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