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清代绵竹名士唐乐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0 14:05:13 浏览次数: 【字体:

清代绵竹名士唐乐宇

唐乐宇(1739—1791),四川绵竹人,字晓春,号九峰,别号鸳港,清代诗人。清乾隆三十一年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官至南笼府太守。精于九章算术,著有《东络山房诗文集》《奇门纪要》等。

唐乐宇画象

才华出众 霖雨苍生

1739年,唐乐宇出生于绵竹县城一个有名的书香官宦之家,爷爷、父亲、乐宇祖孙三代都曾作过知县或府官,唐家在当时的绵竹称得上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唐乐宇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自小天资聪颖又特别勤奋。他学业进步很快,并受到蜀中诗人、乾隆七年进士李化楠赏识。李化楠收唐乐宇为入室弟子,并写诗赞赏其才华:“秋水文章不受尘,小苏(苏辙)端的是前身。”将其与苏辙相比,可见老师对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唐乐宇在一代名师指导下,学业进步神速。他通经史,旁参诸子百家及天文星数之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考中举人,乾隆三十一(1766年)考中进士,时年27岁。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

经大学士英廉推荐,唐乐宇担任了“钱法堂”监督。上任之初就遇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件——钱法堂的铸工罢工。钱法堂是清朝管理钱币铸造的机构,下设铜署、铅署,共有铸工万余人。广大铸工不满“署官”和“炉头”敲诈盘剥,克扣饷银,奋起抗争,齐心罢工。一时间“署官”和“炉头”慌了手脚,他们忙请京师九门提督派兵镇压。官军包围了工场及周围的胡同和栅栏,一场血与火的冲突迫在眉睫。初入宦途的唐乐宇镇定自如,怀着霖雨苍生的善良愿望挺身而出。一面阻止兵士点燃火枪的火绳,一面奔赴铸工的棚舍,与工人们商谈,表示要查办违法的“署官”、“炉头”,限期偿还克扣的饷银。经过他的斡旋,防止了一场喋血京门的大惨案。

巴蜀绵竹唐氏乐宇家谱

勤政爱民 注重文教

唐乐宇这一做法不仅没有受到表彰,反而遭到上司和同僚忌恨。不久,他被外放到荒凉的贵州平越府,一搁二十年不予升迁和内调。当时的贵州平越是“路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穷乡僻壤,但这里的艰苦生活并未使唐乐宇失去赤子之心。他一方面勤政爱民,一方面从事诗文创作自娱自乐。他多方面关注汉、苗人民的物质生产生活,注重发展文教来改善当地的落后面貌。在他到任之初,府属各县“能文者寥寥”。“好修勤不倦”的唐乐宇自动捐出俸银,在平越府东南的墨香池畔修建了墨香书院,并以重金礼聘浙江名士叶梦麟执教。他自己也抽出空闲时间到书院给生员讲学,经三年多努力,平越府生员相继在贵州乡试考中举人,从而结束了几十年“平越无举人”文化异常落后的局面。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唐乐宇调任贵州南笼太守。他一如既往,明镜高悬,两袖清风,很快治所便焕然一新。平越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山水风物,父老乡亲,无不令他思念。他在《留别诸生》一诗中深情地写道:

墨池依旧水溶溶,困石蒙泉出故踪。

天纵山灵开面目,云交波谲荡心胸。

重楼影落三三径,叠叠烟迷九九峰。

夜半珠光腾碧汉,几人探海得骊龙。

唐乐宇在诗中透露了他对平越山水的眷恋之情,并勉励生员在功名、事业上取得成功。次年春,唐乐宇因母亲去世,扶柩归故乡绵竹。途中由于伤心劳累,客死于川东夔府云阳江船上,享年52岁。

唐乐宇去世后,平越父老、生员怀念他的功绩,曾书“政绩留黔江”相吊唁。

唐乐宇平素为人潇洒绝俗,遗著有《奇门纪要》《南笼遗稿》《黔南诗存》等刻本。

唐乐宇之墓在绵竹城北广化院。

绵竹广化禅院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绵竹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