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清代绵竹名士唐乐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0 14:05:13 浏览次数:620 【字体:

清代绵竹名士唐乐宇

唐乐宇(1739—1791),四川绵竹人,字晓春,号九峰,别号鸳港,清代诗人。清乾隆三十一年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官至南笼府太守。精于九章算术,著有《东络山房诗文集》《奇门纪要》等。

唐乐宇画象

才华出众 霖雨苍生

1739年,唐乐宇出生于绵竹县城一个有名的书香官宦之家,爷爷、父亲、乐宇祖孙三代都曾作过知县或府官,唐家在当时的绵竹称得上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

唐乐宇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自小天资聪颖又特别勤奋。他学业进步很快,并受到蜀中诗人、乾隆七年进士李化楠赏识。李化楠收唐乐宇为入室弟子,并写诗赞赏其才华:“秋水文章不受尘,小苏(苏辙)端的是前身。”将其与苏辙相比,可见老师对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唐乐宇在一代名师指导下,学业进步神速。他通经史,旁参诸子百家及天文星数之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考中举人,乾隆三十一(1766年)考中进士,时年27岁。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

经大学士英廉推荐,唐乐宇担任了“钱法堂”监督。上任之初就遇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件——钱法堂的铸工罢工。钱法堂是清朝管理钱币铸造的机构,下设铜署、铅署,共有铸工万余人。广大铸工不满“署官”和“炉头”敲诈盘剥,克扣饷银,奋起抗争,齐心罢工。一时间“署官”和“炉头”慌了手脚,他们忙请京师九门提督派兵镇压。官军包围了工场及周围的胡同和栅栏,一场血与火的冲突迫在眉睫。初入宦途的唐乐宇镇定自如,怀着霖雨苍生的善良愿望挺身而出。一面阻止兵士点燃火枪的火绳,一面奔赴铸工的棚舍,与工人们商谈,表示要查办违法的“署官”、“炉头”,限期偿还克扣的饷银。经过他的斡旋,防止了一场喋血京门的大惨案。

巴蜀绵竹唐氏乐宇家谱

勤政爱民 注重文教

唐乐宇这一做法不仅没有受到表彰,反而遭到上司和同僚忌恨。不久,他被外放到荒凉的贵州平越府,一搁二十年不予升迁和内调。当时的贵州平越是“路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穷乡僻壤,但这里的艰苦生活并未使唐乐宇失去赤子之心。他一方面勤政爱民,一方面从事诗文创作自娱自乐。他多方面关注汉、苗人民的物质生产生活,注重发展文教来改善当地的落后面貌。在他到任之初,府属各县“能文者寥寥”。“好修勤不倦”的唐乐宇自动捐出俸银,在平越府东南的墨香池畔修建了墨香书院,并以重金礼聘浙江名士叶梦麟执教。他自己也抽出空闲时间到书院给生员讲学,经三年多努力,平越府生员相继在贵州乡试考中举人,从而结束了几十年“平越无举人”文化异常落后的局面。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唐乐宇调任贵州南笼太守。他一如既往,明镜高悬,两袖清风,很快治所便焕然一新。平越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山水风物,父老乡亲,无不令他思念。他在《留别诸生》一诗中深情地写道:

墨池依旧水溶溶,困石蒙泉出故踪。

天纵山灵开面目,云交波谲荡心胸。

重楼影落三三径,叠叠烟迷九九峰。

夜半珠光腾碧汉,几人探海得骊龙。

唐乐宇在诗中透露了他对平越山水的眷恋之情,并勉励生员在功名、事业上取得成功。次年春,唐乐宇因母亲去世,扶柩归故乡绵竹。途中由于伤心劳累,客死于川东夔府云阳江船上,享年52岁。

唐乐宇去世后,平越父老、生员怀念他的功绩,曾书“政绩留黔江”相吊唁。

唐乐宇平素为人潇洒绝俗,遗著有《奇门纪要》《南笼遗稿》《黔南诗存》等刻本。

唐乐宇之墓在绵竹城北广化院。

绵竹广化禅院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绵竹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