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老马识途 沐光而行——写在马识途110岁生日到来之际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1月13日第4版 发布时间:2024-01-13 15:25:45 浏览次数:603 【字体:

老马识途沐光而行

——写在马识途110岁生日到来之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图片

马老近照(马识途亲属供图)

2024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初三,马识途迎来110岁生日。“百年曰期,颐。”而他,已经跨越百年,度过108岁茶寿,这再往上,就是天寿之年了。

他的长寿像一个传奇

曾接受采访,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和自创的健身操,还有一些被外界定义为“秘诀”的长寿之道

我与马老熟识于2017年,至今还保留着第一次合影的照片。那时的他已是百岁老人,却没有百岁的明显印迹,两鬓苍苍,但头发密密匝匝,根根倔强。他笑起来,除了慈祥,更多了些可爱,满面红光,额头通亮。当时总觉得以前在哪儿见过他,有种久别重逢的亲近,后来想起,我应该是把他和年画里的寿星公“重叠”了。

那几年,马老经常出席各种活动,思维敏捷,说话中气十足。“百岁啊!太厉害了!”这样的声音伴随了马老很多年,100岁、105岁、108岁、109岁……然后,110岁。他的长寿像一个传奇,一直讲,一直讲不完。这期间,马老曾接受采访,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和自创的健身操,还有一些被外界定义为“秘诀”的长寿之道。

我见过马老打拳,有时他站在自家的小花园,有时就在书房,一招一式,爽利劲道,还有一股子可爱劲儿。人们都说,老小老小,马老性子里的顽童气息也是一年一年地噌噌冒。马老的女儿马万梅,我叫她“万梅姐”。有次跟她聊起马老的饮食,万梅姐说,没什么特别的,红烧肉、回锅肉、豆瓣鱼这些川菜他都爱吃,不过因为身体原因,都要求马老忌口,吃一些清淡、煮得很软的菜。突然有一天,万梅姐告诉我,马老最近换口味了,我是真的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迷恋上了咖喱!咖喱鸡或者用咖喱煮的素菜,他都喜欢得很。有一年年三十,万梅姐给我发来一张年夜饭的照片,一大桌子菜,鸡鸭鱼都有,但马老面前的盘子里就只盛着咖喱菜,满面通红的马老吃得嘬起了嘴巴,就像小孩子包着一口爱吃的东西,嘬了半天都舍不得下喉。我看着照片笑了,想起马老曾经凑近我耳朵说的那句:“我好吃。”我在心里应了一句,嗯,您确实好吃。

他的“写得”最为外人所知

几十年来,他写下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700余万字,103岁患癌之时,写完长篇小说《夜谭续记》

马老戏称自己是“五得”之人: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其中的“写得”,便是最为外人所知的了。他从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京华夜谭》《雷神传奇》等,长篇纪实文学《沧桑十年》《在地下》,中篇小说《三战华园》《丹心》,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散文集《西游散记》《景行集》,杂文集《盛世微言》,回忆录《百岁拾忆》……几十年来,他写下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700余万字。最令文坛瞩目的,莫过于他在2017年,103岁患癌之时,写完搁笔38年的长篇小说《夜谭续记》。当时在病房里,马老趴在病榻的小桌上,左手缠着纱布,右手握着钢笔在稿纸上拼命地写。“他当时的感觉就是时日不多,所以随时都在写,生怕写不完就走了。”提及父亲病中创作之事,万梅姐很是敬佩。后来,马老给我讲述了那个过程,他说得轻巧,还十分幽默:“医生护士看到我,都觉得这个人干啥哦,生了病不休息,还一天写写写。”2018年1月24日,马老出院,《夜谭续记》初稿写成。更令人惊喜的是,医生告诉马识途,经过治疗,肺上那个肿瘤阴影竟然看不到了。马老有些小得意,逢人便说:“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

2020年6月,《夜谭续记》出版。正当文坛惊呼如此高龄,依然创作,世界罕见之时,这个“老顽童”就在7月5日的早晨突然让万梅姐给我发来一纸“封笔告白”,“我年已一百零六岁,老且朽矣,弄笔生涯早该封笔了,因此,拟趁我的新著《夜谭续记》出版并书赠文友之机,特录出概述我生平的近作传统诗五首,未计工拙,随赠书附赠求正,并郑重告白:从此封笔。”天知道我当时的感受,大脑一片空白!信息量太大,我消化了好一会儿!打开电脑,一个字一个字敲下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06岁马识途发布封笔告白》。之后,全国各地的新闻追访铺天盖地而来,而马老稳坐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挥毫泼墨好自在。

“我们虽遗憾,但是祝福!”那天,阿来接到我的电话,说了这样一句话。7月24日,阿来叫上我,一起去看望马老。去的路上,阿来念叨:“106了啊,写到现在,了不起!”到了马老家,一个不问“为什么”,一个不说“所以然”,两人聊《云中记》,聊《夜谭续记》,话匣子打开了,马老突然拿出几张稿纸,拉过阿来,激动地说他又写了几首古体诗。当时我和阿来就笑了,阿来故意反问:“不是说封笔吗?咋个还在写?”马老耳朵不好,就当听不见,又继续说:“你知道我的革命经历,我一直在想,藏族和汉族人民之间融合,他们的感情、友谊。长征时,有很多生在藏族地区的孩子,我曾经有个打算,想搞个电影,‘雪山姊妹花’,讲述寻找革命后代的故事。两姊妹,长征时,一个留在了那里,几十年之后,她们久别重逢……我连提纲都写过,但我做不出来了……”阿来冲我双手一摊,笑说:“你看!还封笔,提纲都写出来了。”

他的“欺骗”让人惊掉下巴

封笔不停笔,又以学者身份惊喜返场,台历上的写写画画变成了研究甲骨文的书

封笔不停笔。这是阿来在回去的路上,帮马老总结出来的现状。还真给他说对了!时隔半年多,2021年3月,我和阿来又去马老家,这回更是让我们俩惊掉下巴——书法不断在写,更重要的是,马老对甲骨文的研究从未停歇,他封笔后的新书,甲骨文研究著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即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还挥毫泼墨,亲自题写了书名。

这个“老顽童”!我顿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又好气又好笑。难怪自2017年起,我每年去探望他时,总能看到他在一本本台历上写写画画。仔细翻看和交流方得知,那都是他写下的关于甲骨文的研究笔记。他说:“我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语言文字专业,听唐兰、闻一多的课,我做了很多笔记。其中,近现代著名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唐兰给我们上《说文解字》,讲金文、讲甲骨文,非常精彩,他们都不写讲义的,但我都记下来了。”马老很遗憾,那些珍贵的笔记因为曾经地下工作的绝密性不得已销毁,但他却自信地表示:“不过,它们都在我的脑子里!”2019年,马老给我提过一嘴:“我想写出一本书,关于中国现在的文字和过去的文字,用现在的文字来追溯字源。”当时,马老还担心能不能成稿,也不知道能不能完稿,能不能出版更是没底,我也权当是他“封笔”之后的消遣,没承想,那些“台历”真的要变成书了。

2021年11月,该书正式出版,“封笔”的作家马识途以学者身份惊喜返场!拿到书的第一时间,他给我和阿来都签了一本,一如既往坚定地把我的名字“姗”写成“珊”,因为他说:“‘王’本‘斜玉旁’,玉,象形。甲骨文字形,像一根绳子,穿着一些玉石。”一位百岁巨匠,动用甲骨文,追根溯源地赋予我一个更美好的名字,他是真把我当亲人。这些年来,马老出了新书,总是会亲自拟出签名赠书的名单,都是他珍视的亲朋好友,而我的名字,那个“斜玉旁”的“肖珊珊”常在他的名单里出现,每每收到,心头总有一股暖流。

他的乐天精神与赤子情怀

一个革命者的坚定、刚毅与一个文学家的热情、活力,融入他的血脉,如潮涌动生生不息

这些年,我经常给万梅姐发信息,不时会说到“谢谢马老”,真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客套话。回首这20多年的记者生涯,如果没有遇见马老,没有如此真挚深厚的一场“忘年交”,我的职业生涯会少很多光彩。马老那宛若孩童的乐天精神与赤子情怀,润物无声,我是被滋养的万万分之一,更是被他一路扶持站在光里的人。

2022年,四川日报创刊70周年,全报社上下一个很真诚的心愿是得到来自马老的祝福。彼时,马老已久不为外人提笔。4月的一天,我给万梅姐发去消息,诚惶诚恐,谁料,马老欣然应允。写什么?怎么写?马老非常重视。万梅姐给我描述了那些过程,“我帮他把纸一张张叠好,铺平在他的书桌上。他打了不少草稿,但都没有成稿。”一天午后,马老一个人在书房静静地坐着,思考着什么,家人就没有过多打扰。“结果,我过了一会儿回来看,他把写好的字交给我,说,写好了。”“勿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特色人民为本”——16个大字,笔法劲道,墨韵淋漓,落款:茶寿老人马识途。

如今,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不少马老为四川日报大小活动的题词;我的手机上,保存着一段又一段马老为四川日报录制的视频。那里有马老为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的“追光”天府人物推介活动题写的“追光”;有马老致谢川观文学奖的感言;有马老给四川日报读者送上的新年祝福;有马老为了拒绝外界探访,写下的“拒客书”……这些年,我一次次翻阅,一帧一帧划过,那些最温暖的记忆,总让我倍添勇气。我一直相信,只要我转身,马老都在那里,打着那束灿烂的光。

何其有幸,马老没有真的封笔!让我们可以一次次见证他书写的传奇,一个革命者的坚定、刚毅与一个文学家的热情、活力,融入他的血脉,如潮涌动生生不息。

何其有幸,马老将迎来他的110岁!让我们可以亲历人世间生生不息的奇迹,“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这是马老的生命信条,也是我们一生追寻的人生真谛。

祝马老生日快乐!愿您日日活得简简单单,岁岁悟得尘世悦然。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1月13日第4版

作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来源: 《四川日报》2024年1月13日第4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