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宋育仁:“睁眼看世界”的四川第一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09 11:16:16 浏览次数:665 【字体:

宋育仁

“睁眼看世界”的四川第一人

在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梅林,有一座“东山草堂”,草堂对面的竹林之中,安葬着一位晚清奇人,他就是重庆维新运动倡导者,四川报业先驱——宋育仁。

宋育仁(图源:清廉蓉城)

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晚年号道复,四川富顺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四川第一人。

宋育仁早丧父母,随伯父读书广汉,他聪颖好学,志向高远。同治十二年(1873),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与四川总督吴棠创办尊经书院,在全省选拔优生。宋育仁成绩优异,成为首批入学的一百多名入选者之一。书院山长王闿运主张“通经致用”,宋育仁深受其影响,写出《周礼十种》,后成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的思想根基。

光绪十二年(1886),宋育仁考中进士,因在朝考中表现出色,被选入翰林院作庶吉士。次年,宋育仁写成当时领风气之先的《时务论》。阐述变革主张,倡言向西方学习,提出“君民共治”,引得朝野耳目为之一新,被人们称为“新学巨子”。维新思想名家陈帜评价他“谈新政最早,治经术最深”。

1893年,宋育仁萌发了游学西方的念头,并很快就将这种念头付诸实践。他的《时务论外篇》,专门阐述其外交思想,获得朝廷的赏识,也因此1894年被举荐为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出使欧洲。

欧洲的游历让他十分震撼,整洁的街道,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有序的城市治理,他如饥似渴的记录下一切有价值的见闻,热切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他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要变革维新的使命感。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惨败。中国海军力量被完全摧毁,清朝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而洋务运动所积攒起来的近代化成果,一夜间化为乌有。中国随后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国际地位飞速下降,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一阵瓜分中国的狂潮。

情急之下,宋育仁想出购船募兵,取道菲律宾,奔袭日本长崎,挽救中国败局的“奇计”。然而这个计划被清政府得知,慈禧斥责他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其购船募兵之事全数废除,并电召其火速回国。败局已定,他“抚膺私泣,望洋而叹”,将自己奇袭计划前后始末写成《借筹记》,表述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心痛。

1896年,宋育仁被指派到重庆,主持四川商务矿务。到重庆后,为“广见闻,开风气”,宋育仁于1897年11月创办了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爱国杂志《渝报》,树起了维新宣传的旗帜。这一时期,他为推动四川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和四川报业的兴起作出了不朽贡献。

《渝报》(图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晚年的宋育仁隐居在“东山草堂”(位于锦江区幸福梅林)一心修志著书,直至逝世。隐居期间,编撰完成了《四川通志》初稿与《富顺县志》。

宋育仁雕像(图源:清廉蓉城)

宋育仁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其身上勇于开拓、求实创新、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可贵精神将长留人间,代代相传。2006年,三圣乡政府在今幸福梅林一带择地重修“东山草堂”,并立宋育仁石刻像,以怀念这位堪称“传奇”的先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