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叶桂章:明代翰林院侍讲大学士

作者:黄 伟 来源: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0-09-29 16:32:56 浏览次数:911 【字体:

叶桂章:明代翰林院侍讲大学士

黄 伟

他聪颖好学,知书达礼,年轻时以乡试第一名高中进士,成为叶氏族人的骄傲。

他满腹经纶,博学多才,曾游历家乡的蒙顶山、云峰寺等地,留下世人凭吊的墨宝。

他忠君爱国,为官禀直方正,威武不屈,以忠言直谏甘愿引颈受戮的义举为后世称道。

他就是生于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明代侍讲——叶桂章。

雅安市名山区叶氏后人出示叶氏家谱

“武有曹光实,文有叶桂章,一武一文,雅安才人辈出!”近日,雅安市名山区地方编纂中心工作人员高殿懋在整理《名山县志》时感叹:“叶桂章,是明代翰林院侍讲,是一位大文人。”

然而,昔日的名人已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只留下相关典籍里对他的描述。

高中举人成为翰林院侍讲大学士

“叶桂章,字少峨,生年卒不详,估算应生于公元1480年前后,卒于1529年以后。名山中峰叶坪人,明朝翰林院编修、侍讲。”其生平及事迹写入《明史》《四川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年(1739)版《雅州府志》等。此外,清光绪十八年(1892)版和民国十九年(1930)版《名山县志》均为其立传。

“幼颖敏,善辞章,博学笃行。”这是《名山县志》(清代版)对叶桂章的评价。

年轻时的叶桂章很有才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他以乡试第一名高中举人。传说,那时他的妻子彭氏正在缫丝,忽然丝线出现暗红色,换了一盆水再缫,再加白色的蚕丝,色彩更加鲜明,赤白相间,成贝锦。

这个传说是后人对叶桂章的一种文化演绎,增加了叶桂章的传奇色彩。

“贝锦,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高殿懋解释说,这个传说也肯定了他的才华,更隐喻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因为贝锦还有一个解释为,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而叶桂章的自杀与谗言有关。”

叶桂章在仕途上的步伐,并没有止于举人。在他的努力下,正德十二年(1517),他参加殿试,高中进士。

随后,叶桂章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专为皇帝起草诏书,并为皇帝讲解经籍。同时,任命为翰林院“编修”,负责编纂国事、实录、会要等文献。后来又升为翰林院侍讲大学士,侍奉皇帝讲读。翰林院侍讲大学士是翰林院最高职位,明代得此职位仅两人。

叶桂章能被任命为此职位,证明了他的才华和学识。

“ 议礼”跪请 平稳仕途出现大转折

叶桂章在明朝的翰林院度过了4年的平稳仕途生活,在所有人心中都认为他的官运将更加亨通时,他却经历了人生的一大转折。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在位)去世。因其无子无兄弟,便将皇位传给堂弟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嘉靖一年至嘉靖十七年(1522-1538),朝廷发生“议大礼”事件。

事件因世宗生父称号问题引发,最终以世宗全胜结束。

起先,世宗欲追赠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而将自己的伯父即武宗之父孝宗(1465-1487年在位)追赠“皇伯考”。这一举动,受到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的激烈反对。叶桂章与翰林院学士丰熙、翰林院修撰杨慎(杨廷和之子)、翰林院编修王元正等上疏,认为当追赠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考”,被世宗严厉否决。

嘉靖三年(1524)七月十二日,世宗诏谕礼部,欲于十四日举行“大礼”,为亲生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

当时,正逢早朝刚结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给事中张翀以及杨慎、王元正、金献民、徐文华等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竭力号召群臣力谏。

随后,238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世宗改变旨意。世宗在文华殿听闻门外哭声震天,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世宗屈服。年方十八岁的世宗大怒,遂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丰熙等8人,并施以廷杖之刑。此举令其他人更为激动,叶桂章、杨慎、王元正等22人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世宗更加愤怒,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当廷杖责。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带头的22人全部下狱,每人杖责三十,若受杖责不死,过10天后又施杖责,先后17人在杖责中死去。

叶桂章屡杖不死,幸免于难,不久出狱。

雅安留墨云峰寺碑记保存完好

叶桂章出狱后,就离开了京城,四处漂泊,寄情山水。

作为一个文人,叶桂章在雅安留下很多墨宝,蒙顶山、云峰寺都有其诗句。

“数朵芙蓉插半天,一双龙象拥青莲。尸骸已解余丹灶,老衲当年卧石泉。”这是叶桂章一首题为《蒙顶》的诗,摘自清版《雅州府志》。此首七言绝句,描写蒙山顶状如莲台、芙蓉,古木参天、双龙盘绕的自然景象。记述前人在蒙山顶植茶、制茶、护茶的丰功伟绩。

如今,叶桂章的作品,还在荥经县太湖寺内能找到。

《太湖石云峰禅林寺碑记》正是太湖寺在明代重修时,叶桂章所题。

云峰寺山门

“……太湖,寺曰云峰,中有奇石崱屴,峭拔天成……凿山伐木,庀工集财,增饰前功,西南名刹,远迩播越……嘉靖八年,岁次已丑,黄钟月二十八日庚申。”

叶桂章曾被寺庙住持多次盛邀,走进古刹为荥经云峰寺撰写的碑记目前保存完好,这一段文字不仅描述了云峰寺的地理形势、寺庙奇特、自然风景等,还清楚记载寺庙修建历史,以及由明走来的云峰寺所经历了风光与沧桑。

叶桂章为云峰寺撰写的碑记

然而,朝廷并没有给叶桂章寄情山水的机会。

嘉靖五年(1526年),王邦奇上书诬陷杨廷和,指控其次子杨惇、女婿金承勋、乡人叶桂章等互为朋党。世宗遂将杨惇等人尽皆下狱,严刑拷打审问。同时也派出锦衣卫捉拿叶桂章。

当时,叶桂章正四处漂泊,朱厚熜布下了天罗地网,对叶桂章家族实行大追捕。叶桂章听闻消息后,深知锦衣卫的手段。据《名山县志》记载,嘉靖八年(1529年),叶桂章“自杀于道,尸骨无收。乡人将其衣冠葬于城南紫霞山文昌宫左侧”。

当时,雅州知府见局势难以挽回,有意要为忠臣义士留下血脉,就让叶桂章的妻子及其子女隐姓埋名。之后,叶桂章的家人逃脱了朱厚熜的追捕。

“城南紫霞山文昌宫”在名山城区同心桥后面,如今文昌宫已随着历史烟消云散,他的坟墓现虽已无从寻找,但从其它实物可以证实,叶桂章嫡传后裔生活在名山,繁衍子孙。

如今,我们还能在史料中找到叶桂章的作品。

叶桂章作为明代的四川文化名人,留下了诸多作品。除了雅安云峰寺外,名山蒙顶山,雨城金凤寺、周公山,成都武侯祠等,均有其石刻作品。流传于世的作品很多,其中,收录进清代版《雅州府志》诗歌5首(绝句2首,律诗3首);收录进清代版《名山县志》诗歌5首(均为律诗);碑铭1篇,收录进清代版及民国版《名山县志》;《咏武侯诗词大全》收录其律诗1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 伟(雅安日报社)

供稿: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