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才具明练 为守兼优——记清代四川贤吏吕朝恩‖李治墨

作者:李治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博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5 20:42:21 浏览次数:787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1期

才具明练

为守兼优

——记清代四川贤吏吕朝恩

李治墨

吕朝恩是清代乾嘉时期四川的一位官吏。其真实籍贯不明、生卒年月不详,就连他的字号也失考,但他的仕途经历却反映了时代的一角。

卅年宦绩

现有史料中对吕朝恩出身记录相对比较完整的是来自台北故宫《明清档案》(A326—119)中的一篇奏对,“顺天府宛平县人,由律例馆供事从优议叙正八品”。离开律例馆,吕朝恩“选授任重庆府经历(正八品),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三月初一日到任”(《明清档案》A326—119,亦见清道光《重庆府志》卷4),从此开启他的官宦生涯。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八月起以重庆府经历署叙永厅永宁县丞(正八品)(清光绪《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21),驻赤水,今属贵州;五十六年(辛亥1791)又以重庆府经历署眉州州判(清嘉庆《眉州属志》卷3),正式州判应为从七品,但吕朝恩只是署理;五十八年(癸丑1793)府经历“俸满保荐”,署新津县知县(清道光《新津县志》卷30),同年改署通江县知县(清道光《通江县志》卷6)。

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八月署南部县知县(清道光《南部县志》卷11)。在任时间虽然短暂,但吕朝恩留下了值得考证的可观业绩。十二月十三日署知县吕朝恩申报的《署四川保宁府南部县备造卑县及儒学、盐大使、典史各衙门额设各役及里保甲长名数清册》非常清晰,广为引用,已成为现代研究清代吏治的重要档案史料。如其中《署保宁府南部县造赍典史衙门额设招募殷实粮民承充一案清册》记载:卑县典史“傅兆东衙门额设招募老诚殷实衙役,共一十六名”。短短记录,把人员编制、用人标准,都写得清清楚楚,显示其官吏才干。直到此时,吕朝恩的知县职务都是署理,而非实授,所以他还只是府经历品阶。

同年,吕朝恩调补垫江县丞,清嘉庆元年(丙辰 1796)三月初六日到任(《明清档案》A326—119,亦见清咸丰《垫江县志》卷5),随即调赴达州军营,被征调参加四川总督英善率领的对入川白莲教的围剿,且屡立战功。“嘉庆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奉上谕英善等奏,夺占马鞍山贼卡巢杀贼匪情形一折……县丞吕朝恩……俱著咨部议叙……”(清嘉庆《四川通志》卷首8·圣训8)嘉庆二年(丁巳1797)二月,“成都将军观成等会合剿办……县丞吕朝恩,著即以知县用”(《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4)。“署四川总督英善奏郫县知县员缺,可否准以垫江县县丞吕朝恩升补一疏,奉谕旨吕朝恩准其升补,余依议。”(《嘉庆帝起居注》卷2)这次不再是署理,吕朝恩正式出任郫县知县,实际仍在军中。

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吕朝恩在短暂署理富顺知县(《道光富顺县志》卷8)后回到郫县。

清嘉庆七年(壬戌1802),知县吕朝恩重建申明亭,在县东门城外(清同治《郫县志》卷15);八年(癸亥1803)知县吕朝恩重建先农坛,在城东门外一里处(清同治《郫县志》卷17);同年九月四川总督“勒保奏,川省历年承办军务出力文员。请分别鼓励……知县吕朝恩等八员,(加)知州衔”(《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20)。清制散州知州是正六品衔。在吕朝恩任职期间,在郫县所做事迹还包括重修般若桥、八里桥、学宫、育婴堂和文昌庙添祭、大成殿挂匾等。

清嘉庆九年(甲子1804)二月初九,吕朝恩丁母忧离职(《明清档案》A326—119);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服满之原任四川郫县知县吕朝恩带领引见,奉谕旨吕朝恩著发往四川以知县用”(《嘉庆帝起居注》卷11),吕朝恩再次成为候补知县;十二月二十六日回到四川,但又被征调参办凉山抚彝军务。

清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四月二十八日,四川总督管巡抚事勒保奏报题补犍为县知县,“有候补知县吕朝恩,年力壮盛,办事勤奋,堪以题补犍为县知县等情。前来臣覆查吕朝恩才具明练,办事勤干,以之题补犍为县知县,实堪胜任。该员系曾经得缺引见奉旨仍发四川以知县补用之员,今题补知县衔缺相当,毋庸另请实授,亦毋庸送部引见,谨题请旨”。批红:“该部议奏。”(《明清档案》A326—119贴黄)虽调任犍为,但仍在凉山抚彝军务中。

清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本日勒保由六百里奏报生番缚献首逆乌卜……另折保奏在事出力文武各员加恩,均照所请……知州衔犍为县知县吕朝恩署马边厅事、同知衔……吕朝恩本有蓝翎,并著赏换花翎”(清嘉庆《四川通志》卷首之12)。由此,吕朝恩成为正五品同知衔犍为知县署马边厅事,赏戴花翎。之后,吕朝恩在犍为着实干了几年,是他一生中政绩最多的时候。据不完全统计,清嘉庆《犍为县志》和民国《犍为县志》提到吕朝恩名字20余处,提到与他直接或间接相关之事40余处。如“清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知县吕朝恩将犍为县城垣全城加高约二尺,并修犀江门左城身九丈,犹取石材于惩非镇,所取石材即原旧城墙基石也”(民国《犍为县志》)。重修县学、普济桥、太平桥、天生桥、黄旗山义冢等,在当时都有特定的时代意义。此外,文昌阁、申明亭、节孝祠、文庙、武庙(关帝庙)、火神庙、水神庙等,“或迁置,或培修”,都属于当时的文化类建设。而“勘定校场坝(演武厅)、五龙书院公界”以便修缮,则都排除人为障碍,有过一番特别的努力,尤其是为修县志做出很大努力。

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吕朝恩“擢授(酉阳直隶州知州),未到任”(《酉阳直隶州总志》卷12)。因擢任,吕朝恩再次进京觐见(《嘉庆帝起居注》卷17);未到任原因是他又一次被调办军务。

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初,嘉定府知府宋鸣琦“以卓异班奉部签升广西苍梧道”。他在自撰年谱中写道:“予于五月卸府篆……署篆者为酉阳刺史吕君朝恩,昔官犍为令,夙好也。”(《心铁石斋年谱》)清同治《嘉定府志》知府名序中也有“吕朝恩,宛平县供事,嘉庆十九年署”(卷23)。吕朝恩实际署理嘉定知府的时间非常短暂,虽《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有一片川督常明奏折提到署嘉定府知府吕朝恩,落款日期为清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十一日,但这段时期中,吕朝恩仍在调办军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95·武备·边防)记载:嘉庆十九年上半年“四川啯噜岩夷匪亦因乏食出掠并伤毙居民,总督常明饬建昌道曹六兴等剿办”,“六月……曹六兴等攻克清溪夷巢(啯噜岩)”。成都将军赛冲阿和四川总督常明的捷报中有“曹六兴率署知府吕朝恩等讯据啯噜岩夷目……”之述,而常明的另一个奏折中也称:“勘定之啯噜岩等处、投诚之磨朵等堡,户口地亩必须趁姑清查,经升授建昌道曹六兴与饬派署嘉定府知府吕朝恩带同委员分投查办……”(《国朝名臣奏议》卷1·307页)

有趣的是当时清溪县(今雅安市汉源县)隶属于雅州府,雅州府和嘉定府同属建昌道。这趟差事中吕朝恩“越境”来到雅州府属地,其署嘉定府知府一职,也就相应变成署雅州府知府。清嘉庆十九年底成都知府出缺,由当时不在任上的雅州知府叶文馥调署;而雅州知府印务,四川总督常明奏请由吕朝恩正式接署,“查直隶酉阳州知州吕朝恩为守兼优,结寔可靠,前曾委署该府(雅州府)印务,经理裕如。如委令署理,亦堪胜任。除分饬该员如赴署任外,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嘉庆二十年正月初九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国朝名臣奏议》卷1·321—322页)

“二十年(乙亥1815)七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常明等奏,查明军营出力文武员分别保奏一折……直隶州知州吕朝恩、吴升俱以知府升用,先换顶戴……”(清嘉庆《四川通志》卷首12·圣训12)吕朝恩正式戴上从四品知府顶戴。有趣的是这次获奖人员中还有后来成为吕朝恩女婿的盛善沆,“留川省,无论题调缺出补用(按察司经历)”。

此后再也未见关于吕朝恩的资料。但从他此时年龄(虚岁60左右)推测,致仕退休的可能性比较大。

吕朝恩为官近30年,一半地方政务,一半军旅戎机,是一番非常罕见的不平凡经历。

文吏从戎

吕朝恩本非行伍出身,但官宦生涯开始不久,他就被调赴达州军营,参加太平东乡一带对白莲教的围剿。文吏从戎,一般是督办后勤补给,吕朝恩当然也是这样开始,但又很快被推上前线,带兵打仗。

乾末嘉初,四川东乡人王三槐响应白莲教而起事,聚众一度多达万余人。清嘉庆元年(丙辰1796)十月十六日护理四川总督的刑部右侍郎英善奏曰:“十三日卯刻,奴才督率参将卢廷璋、知县刘清、县丞吕朝恩、照磨张锡谷、千总杨廷柱、外委宋占魁等,带领兵勇,分路直扑麻柳场贼巢。”(《清中期五省白莲教起义资料》第一册)同年十二月十三日英善又奏:“是以一面密饬各营卡严加准备;一面密派县丞吕朝恩,千总廖廷超,义首卫国平、王丕承等,带领义勇三百名,巡检朱向隆、把总张应禄,义首王寀禄、李逢春等,带领义勇三百名,各往普子岭一带相度地势,分起埋伏。”“县丞吕朝恩一路义勇绕至贼前,迎头截杀,毙贼六、七十名。义勇阵亡四名,受伤九名。余匪滚箐落涧,往马鞍山窜逃。”(《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编》卷24)显然吕朝恩这位小小的县丞,已在领兵打仗,且初战告捷。“县丞吕朝恩……俱著咨部议叙”(同前)。

围剿继续进行,朝廷派来新的统帅成都将军观成。他在次年二月七日的奏折中说:“……臣等一面飞饬县丞余钰、吕朝恩带领八百义勇驰往马鞍山协同该处守卡都司……”(同前书,卷25)二月十八日观成等再奏:“臣等密派参将吕朝龙等带领满汉屯土官兵三百名,县丞吕朝恩、典史陈栋带领乡勇二百名,绕赴贼匪后路抄袭截杀。”(同前书,卷26)马鞍山的战斗颇为激烈,多名佐领、防御、知县、典史阵亡,但清军取得最后胜利。转机出现于反间谍与获取对方军事情报,“据委员县丞吕朝恩盘获奸细郭联宗、徐文举、周聪元三名,一并委员严加讯问。据该匪等供称……”(同前书,卷28)紧接着上谕:“所有盘获奸细之县丞吕朝恩,著即以知县用;冲入贼队之土把总王保,即赏千总衔;出力乡勇人夫优加奖赏,以示鼓励。”(同前)吕朝恩算是立了头功,随即补授郫县知县。这一战例也被写入后代反谍情报战历史书籍。

清嘉庆二年(丁巳1797)八月二十六日,总统诸军兼摄四川总督宜绵上奏:“另派原任总兵杨秀,副将雷仁,游击刘大魁,都司张东林、盖乾开,守备七十三,知县吕朝恩,教谕髙汝仪,候选从九品李蔼等,挑选精锐兵勇,由王家寨直取毡帽山。”(《清中期五省白莲教起义资料》第一册)九月六日他汇报作战经过奏曰:“杨秀等仍由正路进攻,密派知县吕朝恩、教谕高汝仪等带领乡勇,觅小路绕赴贼寨后面攀援而登,直至山顶。由上压下,两路攻击,贼匪溃败,被我兵歼戮殆尽,亦即占领毡帽山。”(《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编》卷49)吕朝恩再建奇功。但由于此役“首逆俱向通巴一路奔逸,仍未就获”,致使朝廷大为不满,除正路杨秀稍有赏赐外,“其余各员著于……各首逆全数擒获后再行奏请……”(同前)十月八日宜绵奏报战局不利:“臣飞饬参将王清弼等带领官兵,知州刘清、知县吕朝恩等带领乡勇绕道赴援,进抵龙城寨地方,均被贼匪拦截。”(同前书,卷53)

直到清嘉庆三年(戊午1798)八月清军攻破安乐坪,生擒王三槐,算是初步完成了这次围剿目标。九月,“上谕内阁曰勒保(乾嘉时代清军战斗力明显不如清初,临阵不断换帅早已是家常便饭)奏查明生擒首逆王三槐时随同打仗之镇将及在事出力之文武员弁义勇人等开单进呈(前有10人赏赐不同)……知县吕朝恩著赏戴蓝翎。”(同前书,卷79)

战斗并未结束,余党仍在逃窜,围剿逐步转为清剿。清嘉庆三年十二月初六勒保又奏言:“查达州为粮饷重地,且系贼匪往来熟径,不时出没窥伺……当派署达州事候补同知直隶州黄铣,知县吕朝恩、李霖选派附近各寨乡勇星驰剿捕。”(同前书,卷85)嘉庆四年“十一月建昌道刘清赴太平安设滚运台站檄赴东属周家河守站。腊月大股贼七八千突至……寨三重,贼已破头围。众恇惧时,郫县令吕朝恩适以催粮至寨,因与分地而守,尽力堵御”(李兆洛《安岳知县朱(向隆)君传》,见《养一斋文集》)。

从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始,吕朝恩逐渐淡出军务,但此后又曾两度被征调。第一次是参加凉山抚彝军务,第二次是参加瞻对抚藏军务,可惜至今尚未发现更多细节描述。只知第一次后吕朝恩赏戴花翎(作为正六品知州衔知县被赏戴花翎,在清代实不多见),署马边厅事、同知衔;第二次后直隶州知州吕朝恩以知府升用,先换顶戴。可见两次被征调他都是有功之臣。

纵观吕朝恩近30年官宦生涯,无论是协办军务,还是治理地方,吕朝恩都做得有声有色。他始于正八品府经历,终于从四品知府。“才具明练”“为守兼优”,这两句上司的评价,是对他政绩的肯定,蓝翎花翎则是对他军功的奖赏。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1期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治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博士)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