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4-25 09:14:25

【四川历史名人】陈子昂与武则天(上)‖ 谢元鲁

作者:谢元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11 14:31:49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陈子昂与武则天(上)

谢元鲁

陈子昂厥功至伟,尽忠义彪炳千秋

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唐代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他的家族在当地“世为豪族”,陈子昂父亲陈元敬“瑰伟倜傥,年二十以豪侠闻。乡贡明经擢第,拜文林郎”,但没有出去做官,隐居乡里,博览群书,“一朝散粟万斛以赈贫者,而不求报”,颇有豪侠之风(卢藏用《陈氏别传》)。父辈的博学和慷慨直接影响陈子昂的成长,他从小就养成浪漫不羁、讲义气、笃友情、重然诺的慷慨豪侠性格和刚强不屈的气质。

故乡的风土人情和家世的影响造就并培育了陈子昂,他的好友卢藏用说,陈子昂“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卢藏用《陈氏别传》),他在少年时代驰侠使气,尚不知人生多艰,到十七八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广泛涉猎经史百家,陈子昂在《谏政理书》中自述说:“以事亲余暇得读书,窃少好三皇五帝霸王之经,历观丘坟,旁览代史,原其政理,察其兴亡,自伏羲、神农之初,至于周、隋之际,驰骋数百年,虽未得其详,而略可知也。”可见他特别注重于钻研经邦治国的学问。

唐高宗开耀元年(681),21岁的陈子昂怀着经邦济世、建功立业的情怀辞别故乡,入长安国子监学,为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他在行旅途中挥笔写下《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中的狂歌客,是他胸怀宏大抱负的写照,也是对自己政治前程的极度自信。

陈子昂初入京城,不为人知,郁郁不得志,于是发生了他碎琴扬名的故事。据唐代传奇《独异志》载: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谓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计有功《唐诗纪事》卷8引)

当时,“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旧唐书》卷190中《陈子昂传》)由此,“洛中传写其书,市肆闾巷,吟讽相属,乃至转相货鬻,飞驰远迩。”(卢藏用《陈氏别传》)陈子昂的文名开始初显。唐高宗永淳元年(682),陈子昂第一次参加进士科考试,以落第告终。科场上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回到家乡,退居山林,寻仙学道。但他后来回忆说:“臣每在山谷,有愿朝廷,常恐没代而不得见也。”(《谏政理书》)隐居生活并没有湮灭他强烈的入仕之心。

受到武则天赏识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陈子昂结束家乡隐居生活,再次来到东都洛阳。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陈子昂再次参加进士科考试,对策高第,释褐为将仕郎。这一年他26岁。他的入仕时间,正好是唐高宗刚刚逝世,武则天正式掌握政权的政局变动关键时刻,这对他此后一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陈子昂进士及第时,朝中对于唐高宗在何处安葬有不同意见,且一时争执不下。就在吏部还未授予官职之前,陈子昂却以“草莽之臣”的身份,诣阙上《谏灵驾入京书》,“盛陈东都形胜,可以安置山陵,关中旱俭,灵驾西行不便”(《旧唐书》卷190中《陈子昂传》),劝阻武则天不要将高宗灵柩移往长安,要体恤关中地区近几年的饥荒,千万不可“率疲弊之众,兴数万之军,征发近畿,鞭扑羸老,凿山采石,驱以就功。春作无时,秋成绝望,凋瘵遗噍,再罹艰苦”,《谏灵驾入京书》说:

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臣闻明王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得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义直辞,赴汤镬而不回,至诛夷而无悔。岂徒欲诡世夸俗、厌生乐死者哉?实以为杀身之害小,存国之利大,故审计定议而甘心焉。况乎得非常之时,遇非常之主,言必获用,死亦何惊?千载之迹,将不朽于今日矣。

谏书并未得到武则天的采纳,唐高宗灵驾仍然西还,归葬于乾陵。但陈子昂对国事的深刻见解和赴阙上书的气概,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奇其才,召见金华殿”(《新唐书》卷107《陈子昂传》),卢藏用《陈氏别传》叙述子昂因上书得到武则天召见时的情状说:“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子昂当着武则天之面,慷慨陈述王霸大略的治世良策。“上壮其言而未深知也”,武则天虽然觉得陈子昂有些书生意气,但对他很欣赏,于是下诏说:“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卢藏用《陈氏别传》)武则天时期称秘书省为麟台,是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麟台正字为秘书省九品属官,掌校定典籍,刊正文字,是很清要的官职,表明武则天对陈子昂才华的重视,他从入仕始,就得到武则天的大力拔擢。

陈子昂在拜麟台正字前,客居旅店时写了《答洛阳主人》诗,显示自己踌躇满志的心情: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正是陈子昂第一次为武则天召见时的情景写照,他以“明天子”称颂武则天,充满“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的豪情壮志。

唐则天后垂拱二年(686)春,陈子昂第一次从军出征西北,这次出征是为平定突厥仆固始的叛乱。左补阙乔知之摄侍御史护军,子昂担任其幕僚。他驰驱西北瀚海,登高放目,思接千古,缅怀前贤,有感而发,写下诗篇: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感遇》35)

诗中向往以身许国,充满豪情。向往建功立业后,“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陈子昂《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能作为武则天的近臣,实现自已的政治抱负。

这次西北征讨突厥,入居延海,历张掖,经同城,驰驱塞外。但“自违阙庭,歴涉秋夏,徙居边徼,无尺寸之功”(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并未达到出征目的,无功而返,使陈子昂心中充满遗憾:“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子昂参加这次北征,满怀信心地写了《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为朝廷出谋划策,但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不仅没有建立功绩,上书的意见也没有被采纳。但北征中对边地情况的了解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陈子昂入仕之初,对武则天抱有极大的尊崇和拥戴。他在这一时期所作《洛城观酺应制》《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等应制诗中,歌颂“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大君忘自我,应运居紫宸”,认为武则天是拥有天命应运而生的圣人,且以“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微臣固多幸,敢上万年杯”表达出自己内心对武则天的真诚祝愿。显示陈子昂此时心中满怀“得非常之时,遇非常之主”的激情。他第一次诣阙上书的《谏灵驾入京书》中,就热烈拥护武则天执政:“皇太后又以文母之贤,协轩宫之耀,军国大事,遗诏决之,唐虞之际,于斯盛矣。”

陈子昂为什么对武则天抱有极大的尊崇呢?

首先是父亲的影响。在陈子昂踏上仕途之前,其父陈元敬曾这样教诲他:

吾幽观大运,圣贤生有萌芽,时发乃茂,不可以智力图也。气同万里而遇合不同,造膝而悖。古之合者,百无一焉。鸣呼!昔尧与舜合、舜与禹合,天下得之四百余年;汤与伊尹合,天下归之五百年;文王与太公合,天下顺之四百年,幽厉板荡,天纪乱也。贤圣不相逢。老聃、仲尼,沦溺溷世,不能自昌,固有国者享年不永,弥四百余年。战国如糜,至于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复乱,夷胡奔突,贤圣沦亡,至于今四百年矣,天意其将复周乎!于戏!吾老矣,汝其志之。(《陈拾遗集》卷6《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铭》)

这是陈子昂父亲劝勉陈子昂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关键意思是:贤圣相逢,天下就大治,贤圣不相逢,天下就大乱。所谓贤,就是贤臣,所谓圣,就是圣君。这里的圣君,实际上是指武则天。陈元敬要儿子记住他的话,能够成为一个辅佐圣君的贤臣。这番话对陈子昂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他在唐王朝的政治转折点上出仕,认为自己生活在他父亲所说的国运衰荣轮回的关口,正面临着圣君和贤者可望相逢的难得机遇,这极大地激发起陈子昂的从政热情和论道匡君的幻想。他在《谏用刑书》中说:“臣本蜀之匹夫,宦不望达。陛下过意,擢臣草莽之下,升在麟台之阁,光宠自天,卓若日月,微臣固陋,将何克负。”对武则天的感激与崇敬之情昭然若揭。

其次,是武则天实行的政策,为陈子昂这样的庶族地主打开了参政的大门。陈子昂终其一世,都生活在武则天时代。武则天时代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一个政治基本稳定、经济继续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国家进一步统一、国力持续强盛的时代。武则天为扩大自己政权的基础,在打击士族官僚的同时,重视并扩大科举制度,扩大选官范围,又允许官员和百姓自我推荐以求进用。武则天对有才干的庶族官僚,大力扶持,常常破格重用。“无隔士庶,具以名闻,若举得其人,必当擢以不次”,打破根深蒂固的士庶界限,极大地刺激了广大庶族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从而造就一种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与士人心态。《资治通鉴》评论她:“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以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武则天的政策造就和涌现了大批人才。陈子昂对武后的崇敬与信赖,也正是这种时代氛围与个人功业双重作用的必然体现。

陈子昂对刚入仕时的处境是满意的。在他担任麟台正字的次年,即垂拱元年(685)十一月,武则天再次召见,让子昂“言天下利害”“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新唐书·陈子昂传》),让他对国家大政发表意见,显示武则天对陈子昂的重视。他由此写下《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内容分为出使、牧宰、人机3个部分,上奏武则天,陈子昂此时颇有“贤圣相逢”的心境。

陈子昂任麟台正字后,先后上《谏用刑书》和《谏刑书》等,虽然对时弊有许多严厉的批评,但仍然颂扬武则天说:“陛下以至圣之徳,抚宁兆人,边境获安,中国无事。阴阳大顺,年谷屡登,天下父子始得相养矣。”(《谏用刑书》)充分肯定武则天的治国功绩。

唐则天后永昌元年(689)三月,武则天再次召见陈子昂,让他论述为政之要,即对国家政事关键发表自己的看法。陈子昂说:“臣今月十九日蒙恩敕召见,令臣论当今政要,行何道可以适时,不须远引上古,具状进者。”他因此“贵采刍荛,谨竭愚直,悉心以奏”,向武则天上《答制问事八条》。《资治通鉴》载:“太后问正字陈子昂,当今为政之要。子昂退,上疏,以为‘宜缓刑崇德,息兵革,省赋役,抚慰宗室,各使自安’。辞婉意切,其论甚美,凡三千言。”(《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永昌元年三月条)武则天对陈子昂的看法虽不完全采纳,但对他还是很满意。不久,就升迁子昂为右卫胄曹参军。这个官职名义上掌管兵器甲仗,品级是从八品。

唐则天后载初元年(69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在洛阳称帝。由于陈子昂对武则天的认同和对知遇之恩的感激,他接连写下《上大周受命颂表》《大周受命颂四章》,为武则天改国号称皇帝唱颂赞歌。《大周受命颂四章》说:

陛下受天之符,为人圣母……不易日月天人交际,斯亦万代之一时……今天命陛下以主,人以陛下为母……正皇典,恢帝纲,建大周之统历,革旧唐之遗号,在宥天下,咸与惟新。

陈子昂把实现政治抱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武则天身上,武则天登上帝位,他是坚决的支持者和真诚的拥戴者。唐则天后天授二年(691),他又写《为赤县父老劝封禅表》,希望武则天封禅嵩山,表中说:“臣等既为陛下赤子,陛下又为万姓慈亲,实札幌报天功,下顺人望,勒成嵩岳,大显尊名。”

同年,陈子昂因母亲去世,解官回乡守制。在服丧两年多后,唐则天后长寿二年(693)夏,他守制期满,由蜀中返回洛阳。服阙归朝的陈子昂被武则天擢升为右拾遗,是年陈子昂方35岁。右拾遗是谏官的一种,为从八品官职,是武则天在垂拱元年(685)年新设置的官职,“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凡发令与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旧唐书》卷43《百官志》),主要负责对中央决策的审议、批评和修正,官位虽卑,职权很大。显示武则天对陈子昂仍然十分赏识信用。

但时隔不久,一个不白之寃降临到陈子昂头上,他因连坐谋反之罪被捕下狱,在被关押1年多后,为武则天赦免。他在出狱后给武则天上书《谢免罪表》中说:

臣巴蜀微贱,名教未闻,陛下降非常之恩,加不次之命,拔臣草野,谬齿衣冠……不图误识凶人,坐缘逆党。论臣罪累,死有余辜。肝脑涂地,不足塞责。陛下宏慈育之典,宽再宥之刑,矜臣草莱,悯臣愚昧,特恕万死,赐以再生。身首获全,已是非分,官服具在,臣何敢安?臣若贪冒宠私,□颜恩造,复尘旧职,以玷清猷,蝼蚁微心,实惭面目。

可见陈子昂当时大概是因认识反对武则天的“逆党”中人,而被株连入谋反案件之中。在当时的酷吏恐怖政治之下,他能从监牢中安然出来,已是幸运。出狱后,武则天保留他的右拾遗官职,可见对他的忠诚保持信任。陈子昂为表白效忠的诚意,要求到边境从军。他说:

臣伏见西有未宾之虏,北有逆命之戎,尚稽天诛,未息边戍。臣请束身塞上,奋命贼庭,效一卒之力,答再生之施。(《谢免罪表》)

当时正值东北的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等反叛,官军屡败。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九月,武则天任命侄子武攸宜为行军大总管,率军平叛。由于陈子昂的请求,又任命他为武攸宜的幕府参谋。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旧唐书·陈子昂传》也说“以子昂为管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可见他任武攸宜参谋,主掌军中文书,是武则天的亲自任命,武则天对他的信任由此可见。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原 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作者:谢元鲁(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