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4-25 09:14:25

作家伍立杨谈李调元:他的著作与民生紧密相连

作者:吴梦琳 来源:202000709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09 10:25:2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报记者 吴梦琳

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文学家、藏书家李调元是唯一一位清代名人。

李调元少时有“神童”之称。他考中进士后做官,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抄录了大量文献。后李调元因母亲年迈辞职回乡,潜心著述。

李调元一生著述极为丰富,达130余种。其中,他辑撰刊刻大型丛书《函海》文献学巨著,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文学、语言学、金石学等。他编刊其父李化楠所撰的饮食专著《醒园录》,不仅详细记录了很多菜名和做法,还融入了江南等饮食文化。也因此,该书成为第一本川菜菜谱,李调元也有了“川菜之父”的称号。

在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伍立杨看来,到今天,李调元的著作还与社会民生有着紧密的关联,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如今研究川菜和川剧,《函海》就是一部重要史料。

伍立杨是四川人,曾长期在海南工作,也因此与李调元产生了某种渊源。

伍立杨说,李调元的著述并不仅限于四川,他在担任广东学政期间,对当地文化也有深刻了解和描写。尤其是他撰写的《南越笔记》,内容非常接地气,对海南沉香产业的现状、习性、特点及广东香、东莞香、海南香、东南亚各个国家所产香的各种区别等都做了较多的研究及记录。“今天,海南要研究沉香产业历史发展,《南越笔记》就是一本重要参考资料。”伍立杨说。

李调元还是“川剧之父”。他在北京、广东、河南为官期间,用心了解当地戏剧的发展,并改编宋元、明清剧本等,将其创作成川剧带回四川。他编写的《芙奴传》《花田错》《春秋配》等很多剧本,至今都是川剧的经典。

李调元的成就令人景仰,而放大到整个历史背景下来看,他的著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许多见解非同寻常。“现在,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人的著述?很重要的一点是,能流传至今的,都是经过历史沉淀和筛选的。”伍立杨说,重新梳理名人轨迹,我们在古人思想著作里,总能挖掘到很多今天依然值得学习的智慧和闪光点。

来源: 202000709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