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4-25 09:14:25

薛涛 才倾大唐的女诗人

作者:杜阳林 来源:20200723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23 11:19:27 浏览次数:2209 【字体:

薛涛像。

典雅宏丽的望江楼。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主要贡献

薛涛是写诗最多、现存诗最多的唐代女诗人。她自编诗集《锦江集》(已佚)五卷,选入自作诗500首,今存世93首。其诗中最有特色的是爱竹敬竹诗,托物寄志,以竹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歌颂高尚的气节,上承竹林七贤,下启宋以后中华审美中的竹文化。其书法自成一体,发明特殊用纸“薛涛笺”。

历史功绩

薛涛是唐代杰出女诗人和大才女,在唐诗发展史、历代妇女著作史、中国书法发展史、特殊造纸史上都占有一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在川遗存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有薛涛井等历史遗迹,以及清代以来纪念薛涛的崇丽阁、吟诗楼、濯锦楼等历史遗存。

当代价值

以薛涛为代表的蜀中才女文化、诗歌文化、诗笺文化,千年来薪火相传至今。每年三月三上巳节,开展的望江楼竹文化活动、古蜀弦歌文化活动等,推动了薛涛文化传承发展,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物简介

薛涛(公元768年—832年),字洪度,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长于成都,终老于成都,为中唐诗人群体中的翘楚,中唐女诗人魁首。她自幼随父来到成都,八九岁知声律,能赋诗,十五岁诗名已闻于外。父早逝,母孀,生活困顿无依,曾先后历事十一任西川节度使,受到著名节度使韦皋、武元衡等人器重。辨慧工诗,多才多艺,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竞相酬唱,诗名大振。后隐居浣花溪,于城内碧鸡坊修建“吟诗楼”栖居至逝世。

在成都川大附近,潋滟锦江之畔,修竹茂林之中,矗立着一座典雅宏丽的望江楼。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流水不舍昼夜,从楼前潺湲而过,鎏金阁顶倒映江面,映照如画美景。这座楼,就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修建的。在望江公园,有这样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薛涛能与“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可见其才情不俗,文名远扬,无愧为大唐诗坛的一颗皎皎明珠。

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薛涛的一生,大开大合,大彻大悟,过得虽跌宕起伏,任情纵性,却最终忠于了自我,辗转腾挪,不负此心。□杜阳林

独立自主

早慧少女求生计

薛涛的人生,原本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开局。那时,她是父亲薛郧的掌上明珠,薛郧在京城长安为官,学识渊博,正直刚毅,对唯一的爱女,视之若珍宝一般,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父亲对于女儿的鼓励,影响了薛涛的诗风,与许多“闺阁女诗人”不同,她很早便注目于广阔天地,颇有男儿的眼界和风范。

薛涛八岁时,父女俩在庭院的梧桐树下歇凉,薛郧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捻须卡顿,不知下句。薛涛很快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过人天分令父亲惊喜,但他也隐隐有一种不祥之感,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随口吟出“南北鸟”和“往来风”,迎来送往,似欢场做派。这首《井梧吟》,穿越千年光阴,流传至今。薛郧当时哪里知道,他爱得如珠似宝的女儿,竟因自己这无心的吟续,而一语成谶。

薛郧因为正直谏言,得罪了当朝权贵,受到打压被贬谪到了蜀地。一家人只能告别繁华京城,去往巴山楚水凄凉地。几年后,薛郧因出使南诏,感染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十四岁,母女俩的生活顿时陷入窘迫困境。

大唐虽风气开明,但女子要在社会上谋一份职业,赚取钱财养家糊口却是十分不易。薛涛无奈之际,在十六岁时自愿加入乐籍,成为一名营妓。

唐朝的营妓,由国家财政供养,属于正式编制,有稳定的收入报酬,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官员们饮酒聚会时,侍酒赋诗、弹唱娱客。

薛涛无疑是早慧的,她没有在自己最为娇俏青葱的年龄,将一生随便托付给一个男人。在家庭遭遇极大变故时,薛涛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才应该是命运的主宰者,她的人生,必须自己做主。

才情出众

韦皋幕府破旧例

大唐的风尘女子,大多周旋于诗人、儒生和官员之间。官员往往是科举出身,颇有才华,能令他们青眼有加的女子,不仅需要青春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些均是薛涛的长项。史书中说她“诗酒之外,尤见才辩”,在酒席场上游刃有余。她长袖善舞,出口成章,很快成为交际场上的红人。

薛涛最擅长的,还是作诗。据记载,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

薛涛的字也堪称大家。北宋时期的《宣和书谱》评价她:“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意思是说,只要她稍加努力,就能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相匹敌了,足见其书法造诣之妙。

薛涛的过人才艺,既是她作为营妓的“业务需要”,更是她个人的兴趣所在,她自幼喜爱艺术,沦落风尘,艺术是她的依傍和滋养,她从中获取的快乐,不亚于文人骚客。薛涛虽以色事人,从不自轻自贱,哪怕在枯燥乏味的宴席间,因为她的存在,也添了一抹书香墨韵,高雅情趣。

在薛涛十七岁时,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他早就听闻薛涛才情过人,在一次酒宴中相遇,便即兴邀其赋诗一首,以添席间乐趣。薛涛领命,只见她神色从容,纤手香凝,当场挥笔写下了一首《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薛涛的诗,大气而深邃,读来毫无女子脂粉之气,令韦皋拍案叫绝。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都是侍宴的不二人选。才女薛涛,很快成为韦皋身边的红人。

韦皋喜薛涛才情,请她参与自己的案牍工作,薛涛处理起公文来,不仅富有文采,而且有着女子天然的细致认真,很少出错。某天,韦皋突发奇想,向朝廷打报告,想请皇帝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校书郎”的主要工作便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品级不算高,但“门槛”着实不低,按照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曾是校书郎,历史上还从未有一个女子担任过此职。

韦皋的创新之举遭到了幕僚们的一致反对。循于习规旧例,韦皋的异思奇想自然未能实现,不过名声自此传来,人们已带着三分惊羡三分敬慕,称薛涛为“女校书”了。

那几年,薛涛在幕府的生活,可谓花团锦簇明星耀眼。绫罗绸缎,富贵荣华,抱拥着少女薛涛,她流露出娇憨天真的沉醉,不谙世事的懵懂,无忧无虑的欢喜,但同时,也在烈火烹油的日子里,多了一分轻狂,少了一分清醒。

韦皋的职位是肥差,来找后门走关系的人便络绎不绝,韦大人的尊容难以拜见,但他身边红人薛涛总可以一见吧。那时薛涛不到二十岁,难免恃宠而骄,别人送来重礼,她便大方收下。只是薛涛并不爱钱,一文不留全部上交。

薛涛并未中饱私囊,但她这般大张旗鼓地收纳贿赂,外人都道是韦皋指使红粉公开纳财。动静闹得太大了,韦皋痛感失了颜面,一怒之下,便将薛涛发配到松州,以示惩罚。

遭遇挫折

历经沧桑出困境

松州,即今日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时代曾经在此设置都督府,但安史之乱以后,松州为吐蕃所据,韦皋任西川节度使的整个时期,松州始终未能成功收回,此地可谓兵荒马乱。贞元十六年(800年)的腊月,薛涛踏上了去往松州军营的路。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离开成都而行,人迹罕至,道路荒凉,薛涛和母亲又惊又惧,一路哭哭啼啼,受尽磨难。

边塞穷僻,曲终人散,隆冬时节,滴水成冰。品格孤傲的薛涛,在沉重打击之下终于明白,在男权社会里,她不过是锦上那朵香花,有她,会更为娇艳靓丽,无她,世界一切如常。面对挫败,也许理智比情绪重要,生存比骄傲重要。

若无人搭救,薛家老小在松州的恶劣环境中极有可能抛尸荒野,而唯一能救她的,便是将她驱逐至此,令她又爱又恨又惧又怕的韦皋。

让薛涛写下《十离诗》的,是怎样的委曲求全,怎样的放下身段,一个略带天真和娇憨的薛涛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世故之中玲珑伏低的女子。这女子依旧诗情飞扬,但却不再有往日的倔强傲然,遭贬后的薛涛,诗风大变。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薛涛分别以“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臂”“竹离亭”“镜离台”这十种惨状来概括自己的处境。

昔日骄傲的才女,不惜把自己比作是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而那韦皋则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

《十离诗》寄送到韦皋手中,令他又感动又心疼又愧疚。而且,也满足了他作为“救世主”的虚荣心。他立即令人将薛涛接到身边,继续往日荣华富贵。

松州让薛涛吃苦受罪,从个体命运而言是不幸,从诗人的历练成长讲却又是天赐良机。薛涛回到成都不久,便脱离乐籍,成为自由身。现实给予她的痛楚,令她明白自己的卑微与弱小,要继续生存,须斩断狂妄、任性、无知,在生活的烈焰中学会日益成熟。

永贞元年(805年),韦皋暴卒。

大气捭阖

笑对高官终超然

韦皋死后,刘辟任西川节度使。他起兵谋反,并想借薛涛的名媛效应来笼络人心,可不管是威胁还是利诱,都遭到了薛涛的断然拒绝。刘辟大怒,将她发配边地。这次赴边,薛涛全然没有第一次赴松州的茫然与惊慌,她从容而行,没有半点求免之意。高崇文平叛了刘辟后,派人专程把薛涛迎回,以礼待之。

从高崇文开始,西川节度使走马灯似的更换,不管哪一任节度使,都被薛涛的绝色与才华吸引,奉她为座上宾。而薛涛面对这些高官,从来都保持着一种平淡超然的姿态。

李德裕镇守西川时,命人建了一座“筹边楼”,楼成之时,他在上面大宴宾客,薛涛应邀前来,即席赋诗,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诗诗意豪迈,风格雄浑,意境深远,李德裕等人看罢,无不扼腕叹息。

筹边楼位于成都到松州的路上,今理县境内,属羌族地区,当时大唐与吐蕃边境战事频仍,身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为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特意修建了“筹边楼”。薛涛显见对这一带的风土人情、边塞气概、兵家常识了然于胸,同时对边将统领的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有所讽谏,才会写下“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样有远见、有卓识、有反省、有用兵之气魄的诗句来,告诫将士莫忘历史教训,凡事当以国事为重。

想来这正是由于薛涛多年在幕府进出,且得以与地方官员议事,又曾被罚至松州偏远之地的原因,使得她身上具有一般身居闺阁的女子所缺乏的壮志和霸气。

蜀中人尽知薛涛芳名,慕名来与薛涛诗词唱酬的才子越来越多。她与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其中少不了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这样的诗坛领袖。而他们交往的主要形式,正是吟诗作对、和诗唱答。这些重量级人物不惜笔墨,竞相为薛涛歌以咏之,诗以颂之。

社会名流、贤达显贵的慕名拜访,令薛涛不愁衣食,甚至也不缺热闹,但她心中,却始终欠缺着一种要命的东西:爱情。

不过,命运之神很快就会让她遇到一生一世的爱情了。

情思苦涩

素心如洗断舍离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薛涛与元稹一见面,就被这位年仅三十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内心里激起了如同少女般萌动的涟漪。

第一次见面,薛涛送了元稹文房四宝,作诗一首:“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元稹当即被这位才华横溢的“神仙姐姐”折服,情愫悠悠而起。

两人犹如神仙眷侣,徜徉于蜀地山水之间。他们互写情诗,互诉衷肠。

可惜,有一件事,从一开始薛涛就错了。她是用一颗女子最纯真最热烈的心来爱着元稹,元稹呢,他太多才也太多情了,注定在他身边来来回回经过的女子,都只会成为他的一处驿站。

逍遥日子只有三个月,幸福时光竟如此短暂,元稹便要调离蜀地,赶往洛阳。那时,薛涛对元稹信心满满,认为他终会来迎娶自己,他们是才情相当的鸳鸯,是心心相印的知己。

薛涛开始一心一意思念元稹,等待元稹,她最大的欣喜,便是收到元稹从远方寄来的书信。寸寸相思点点墨,她同样将深情寄予笔端,向远方的情郎诉说思念。

薛涛尤其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但当时信笺纸幅过大,用来写情诗稍显粗笨,薛涛便想着如何来进行改革。

浣花溪本地有造纸的传统,因其水质极好而成为蜀地造纸业的中心。薛涛当时恰好居于浣花溪畔,因自己性喜红色,便大胆改进配方,将纸染成桃红色,又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以其美丽、典雅、经济、适用,迅速风行天下。薛涛也想不到,自己的小小举动,竟让造纸行业得到了重大推动,并刺激了蜀地经济的繁荣,更在此后的千余年间,“薛涛笺”流传不衰,成为中华的文化瑰宝。

她更没想到,才子容易多情也容易变心,他滚烫炽烈的情书,在鸿雁互通一段时间后,忽然戛然而止。

元稹先是被召入京,接着被贬洛阳,其间丧妻丧妾。元和九年(814年)春,薛涛由成都赴江陵会晤元稹。经过了在诗歌中的“以夫妇自况”,此次到江陵,重拾旧情,薛涛内心充满期待。

薛涛归去时,又是带着元稹的承诺离开的。可元稹经历江陵、通州的贬谪后,终究娶了世族之女裴淑。

薛涛用自己漫长的等待,读懂了爱情苦涩的况味,却也令自己对爱的认识,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公元823年,元稹奉诏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元稹心弦不知怎么再度拨动,开始计划着入蜀,去看望薛涛或者娶她。但是,没想却被半路跳出的一个叫刘采春的女人给绊住了。刘采春是浙东名妓,不但貌美,而且年轻,不言而喻,他再一次负了远在蜀地的人。

薛涛竟坦然接受了这样的结果。此后余生,她甚至对元稹,没有一句怨言。

薛涛从此脱下了极其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黯淡的灰色道袍。她离开了熙熙攘攘的浣花溪,移居到成都郊外,用“薛涛笺”赚来的钱,在碧鸡坊筑起一座吟诗楼,在那里安静度日。

公元831年,52岁的元稹在武昌任节度使时猝然离世。他的好友白居易写下《祭微之文》,哭得惊天动地,薛涛却缄默不语。

元稹去世的第二年,终身未嫁的薛涛永远闭上了双眼。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薛涛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才倾大唐

薛涛何以名千古

录有薛涛89首诗歌的《全唐诗》,在她的诗前有一个小传:“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辨慧工诗,有林下风致。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笺,时号薛涛笺。有《洪度集》一卷。”

北宋之前世上还有她的蜀刻本《锦江集》共五卷,载诗500多首。其后这些诗多已佚失湮没。

薛涛为何能才倾大唐,顶戴才女桂冠,千年声名不朽,直到如今,仍受到人们真诚的追思和怀想?

薛涛通音律,善书法,巧才辩,她是具多项才能于一身的,各个领域皆有聪慧领悟、不俗造诣。在艺术的多方滋养下,她将不算顺遂的一生,过出了悠长滋味。

薛涛以真情灌注笔尖,所写诗句,或艺术构思新颖纤巧,或于平凡之物中悟得深意,或慷慨激越如金石之声,或短幅中有无限蕴藉,世人称薛涛诗“无雌声”,对于情感的疏朗和开阔,造就了她艺术视野的天高水长。

薛涛在少女时代自愿入乐籍,中年时发明“薛涛笺”,晚年修道,她所行每一步,都随心而动,并且具有经济独立、能力自给的鲜明特征。经济的独立,才能带来精神的真正独立。此理千年亦同。

这一生,薛涛虽命运坎坷,但她也曾无拘无束地爱过,尝过人间冷暖世情如霜,也尝过名利喧嚣繁华万丈。她能自由自在,走遍名山大川,见识天下名士和风情,进出幕府、知晓时事、诗名流传,同时也能够自由平等地去选择自己喜爱的人,相较那些由父母媒妁定下终身的女子更为忠实于自己。

薛涛的一生运途辗转,曲折起伏,站在客观角度讲来,她并未受到命运的格外优待或者苛责,悲和欢都是平常况味,只是她将寻常日子,过成了非凡传奇,就在于有一颗超越世俗之心:

身处高官名流之中,薛涛能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从无阿谀迎附之态,也无故作清高之举,自然、坦荡、胸襟宽广。

沦陷人生低谷,残酷绝境,薛涛并未就此沉沦,失却自救之念,她审时度势,迅速做好应对策略,并冷静加之执行。哪怕此举伤筋动骨,摧心撕肺,她依旧清醒前行。

对于爱情,薛涛心灵通透,睿智大度,她追求而不强求,热烈而不痴缠,爱情到来时欢喜相迎,消散于风时平静相送,她不因爱而失态失仪,失去为人的自尊风骨。看尽世间恩怨,历经情海沉浮,最终薛涛还能按自己意愿平静生活,灵魂自由,洒脱纯粹,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的圆满。

透过历史的烟云,再访大唐薛涛,看她细腻婉转的情思,惜她高洁脱俗的灵魂,其诗,其人,与望江楼旁的纤纤翠竹相依相伴,千年流芳,为书香成都,增添了一抹道之不尽的悠长回味。

来源: 20200723四川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