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4-25 09:14:25

陶武先 ‖ 博学奇才 实诚贤士——杨升庵人生瞻念(三)

作者:陶武先 来源:《四川日报》(2019年7月12日第11版) 发布时间:2019-07-18 10:56:08 浏览次数:1033 【字体:

杨升庵塑像

三、溢彩人生,因守方位

出彩的人生并不以道路坎坷为前提,历史的长河却一再验证:不迷失方位的舟船才能避免搁浅沙滩的宿命。杨升庵的精彩,贵在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皆能直面现实而尽力所及,笃守进取儒士、坦荡君子、诚信凡人的方位。

儒士的修齐指向。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升庵没有因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选择性取向,而是无论穷达,都笃定“修齐”为“本”、“治平”为“用”的方位。修身齐家固本。未齐一家,不能言治国;未修其身,不能言济天下。做良好家风的继承者、弘扬者,在杨升庵的修齐实践中,举足轻重。“天知、神知、子知、我知”“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读书登科是第二事,修身齐家乃第一事”的祖训,深植其心,印证其行。乡试夺魁后完婚,操办“清素一如田家礼”。返乡居家丁继母忧时,已名高状元,品至翰林,身为内阁首辅之子,毫无春风得意的浮躁,“礼不忘乎口诵,义每绝于币交”“居家读《礼》,同馆世好赙赠一无所受”,对待故交一同往日,无居高临下之骄倨;对待欲攀附者,不悖常情、止于礼仪。远戍滇南,致书劝妻子:“休想高楼大厦”“休想鹅掌豚蹄”“休想花容月貌”,唯求“温良恭俭”“安分守己”“孝顺忠厚”。走到人生尽头,还谆谆告诫后人“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让良好家风世代赓续。惠泽天下致用。骨子里深藏教养且执念济世,不做“独善其身”的闲读书者,无论地位尊卑、处境顺逆,皆竭力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真儒士,倾其所学,发挥作用,乃其经世实践之路径。为经筵讲官,专作《正心》《君使臣,臣事君》讲章,竭力于本分,兢兢业业授学,以期世宗成为善治天下、善驭群臣的明主。为殿试受卷官,以选拔治世有用之才为己任,“所取多知名士,官至馆阁台省者若干人”⑥。谪戍期间,虽偶尔放浪形骸,但并未消极颓废,不在其位难谋其政,便积极参与修史以资治世,著书立说以资教化,辟馆授学以育人才。仅从传道授业来看,“滇之东西,地以数千里计,及门而授业者恒千百人。脱颖而登科甲,居魁选者,蔼蔼然吉士也”⑥。其力促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踪影,可见一斑。不管个人境遇如何,皆能一如既往完善自我以惠及时世,皆能奋发进取、尽力本分而致用他人,仅此而言,似已实现对一般儒者的卓然超越。

君子的义利选择。“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坚持义利统一,义利矛盾则先义后利,不可得兼则重义轻利,绝不以私利而弃大义,是杨升庵的“道德律”。无论环境如何变迁、角色如何转化,其义利选择皆未摇摆。任翰林院修撰,参与纂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不文过饰非,以修史求信为大义。任经筵讲官,针对佞臣本该被判死罪,却因贿赂而破例获赦之事,专引《尚书》为世宗解析:“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嫉恶如仇,凛然无畏。“议大礼”之争,直谏世宗勿“任私恩而弃大义”,大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约集众臣哭谏于朝门。戍边之处,逢少数民族首领安铨、凤朝文纠众发动叛乱,虽身为罪臣、位卑戍卒,而义气凛然,慷慨陈词:“此吾效国之日也”,主动组织家童和百余戍卒,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赶到木密戍所,协助守将并施计成功退敌。“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知我罪我《春秋》笔,今吾故吾《逍遥》篇。”贬谪终生,其深知宵小之辈的构陷是原因,却依然故我,秉持春秋大义、抱定浩然正气,从未有“此一时彼一时”的变通。“知有可为有可不为”,“临利”则先人后己,“见义”能舍生忘死,其遭遇值得同情,风姿值得仰慕。

凡人的诚信内蕴。历来贤哲,本于平凡。为子、为夫、为父、为士,状元才子也好,罪臣戍卒也罢,每一途程、每一角色,杨升庵都抱守凡人的诚信和敦厚。为子尽孝道。年方十二,生母去世,“极其悲号,废食骨立”,丧母之痛,现于形神。身在戍所,闻父亲患病,骑马疾驰十九日,千里迢迢从戍所赶回探望,其父喜见其面,大病竟愈。父病逝,告假回籍奔丧之请被驳回,念及无缘与父亲生死之别的最后一面,失声恸哭直至泣血,云南巡抚“哀其不幸,怜其纯孝”,上疏世宗,乃获准假。作为人子,为完成父亲未竟之业而不遗余力。他深知父亲的治世主张,虽理解其来信告诫缄口的苦心,却依然在“议大礼”之际明知不可为而为。奔波蜀滇之暇,为不让父亲对四川艺文志的研究心血淹没历史尘埃,精心编纂《全蜀艺文志》。为夫贵真情。敬妻如宾,相濡以沫。对发妻王安人情深意重,《亡妻王安人墓志铭》和《九月三日见新月》《送终安人王氏葬恩波阡》等悼亡、忆旧诗文,字字铭心,催人泪下,不忍卒读。视续妻黄峨如知己,爱其人惜其才而激发其趣,同心从事散曲创作,有《杨升庵夫妇散曲》遗世,黄峨以“曲中李易安”闻名,应有其玉成之力。尽管三十余载身各东西,但情如磐石,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足以见证。成婚六年便遭贬谪,江陵驿站分别之际,杨升庵情辞凄楚:“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离别愁。”回到桂湖,有感物是人非,黄峨的思念之情百转千回:“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二人相怜相惜的凄美爱情,堪称千古佳话。为父重严慈。远在滇南,或利用返乡之机身教示范,或利用书信往来言传教诲,尽严教子女之责。据传,其妻黄峨自滇归蜀之际,专门手书《四足歌》(另说:《四足歌》为清道光年间四川布政使苏廷玉假托杨升庵之口而作)令其捎回,“茅屋是吾居……但得个不漏足矣。淡饭充吾饥……但得个不饥足矣。丑妇是吾妻……但得个贤惠足矣。蠢子是吾儿……但得个孝顺足矣。”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教育子女不要追求画栋雕梁、膏粱珍馐、俊俏妖娆、聪明刚强,而是要奋发进取、洁身自好,本于朴实、安分知足。或许,只有饱历沧桑的人,才能透彻生活的真实内涵。其不着意于子女如何延续书香门第、贵胄世家的虚荣,而是严守好本分,足见其严得真切、严得踏实。颠沛流离中,幼子染疾而夭折,切责自己无力救治,深痛老年丧孺子,数日茶饭不思、老泪双悬,足见其慈也朴素、慈也恳切。为士讲操守。得意,足够清醒;失意,少有沉沦,看似平凡却出尘。观其得志于少年,手不释卷;奉职于廷阙,诤言直谏;谪居于边远,孜孜求索,无非士子本分。流放数十年,交游遍天下,每到之处都有诗酒酬唱,尽显文人率性。存诗两千五百余首,“思乡”“思归”主题占三分之一,皆是游子共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官宦世家子弟,极力主张天下“无贵族”,质疑人才血统论、“官人以世”、任人唯亲;作为科举状元,直言“科举为破坏人才之具”,深切学历至上的官员选拔标准、“八股取士”的应试教育时弊。勇于跳出维护既得利益的俗套,不断校正方位以更好面对实际,无疑是平凡中展示的风采。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杨升庵饱历坎坷,毕生精彩,或因真才实学,或因至情正义,或因方位笃定。人们至今仰慕的,岂止“升庵科第”的名头?

           (全文完)

参考文献

①清·张廷玉等《明史·杨慎传》(中华书局,1974)

②明·李贽《续焚书》(中华书局,1974)

③李贽《续藏书·文学名臣修撰杨公慎传》(中华书局,1974)

④明·顾起元《升庵外集序》(明·杨慎《升庵外集》,中华书局,1986)

⑤明·杨慎《丹铅别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⑥明·游居敬《翰林修撰升庵杨公墓志铭》(清·黄宗羲《明文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⑦陈寅恪《陈寅恪文集》(蒋天枢整理、校勘,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⑧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⑨清·王夫之《明诗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⑩明·周逊《刻词品序》(清·黄宗羲《明文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1.爱尔兰·萧伯纳语

12.钱穆《国史大纲·元明之部》(商务印书馆,2010)

13.杨士云、李元阳、张含、王廷表、胡廷禄、唐锜、吴懋

14.明·杨慎《丹铅续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5.德国·歌德语

16.明·杨慎《太史升庵文集》(简称《升庵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17.明·杨廷和《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杨崇焕《杨文忠公年谱》,杨升庵博物馆馆藏本)

18.明·杨慎《升庵七十行戍稿》(倪宗新编校《杨升庵诗词》,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9.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20.明·尹守衡《明史窃·杨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1.明·杨慎《临终绝笔自赞》(清·黄宗羲《明文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2.倪宗新《杨升庵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3.德国·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

24.明·杨慎《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杨慎词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5.明·黄峨《寄外》(明·俞宪《盛明百家诗》,齐鲁书社,1997)

26.唐·杜甫《梦李白》(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来源:《四川日报》(2019年7月12日第11版)

作者:陶武先

来源: 《四川日报》(2019年7月12日第11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