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详细内容

【散文】冬至情思‖罗学娅

作者:罗学娅(退休医务人员,泸州市作家协会、泸州市龙马潭区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23 20:14:12 浏览次数: 【字体:

冬至情思

文/罗学娅

冬至,是二十四个农时节气中阴阳交替的关键节气,《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先人们将这个“日影”最长的一天,当成新年来庆贺,家人团聚,祭奠先祖,怀念故人,成为这个节日的质朴元素,亲情、友情和爱情,把这个中国民俗传统佳节充盈得丰富饱满。

我生在四川盆地东南缘丘陵包裹着的一个大煤矿,冬季气候特别阴冷潮湿,从记事起,就知道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补药炖的羊肉汤。矿工们说:喝了就能驱寒除湿,强身健体,整个冬天都不怕冷。即便是在最艰难的困难时期,外婆也会在山上去挖一些草药根根,爸爸会想方设法买一只最廉价的羊蹄,炖一大锅补药羊肉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得热热闹闹,吃得高高兴兴,还说是给我过生日。

在这个情意浓浓的节日里,我简直就是最幸福的人。我会比弟弟妹妹们多喝一碗有补药的羊肉汤,粘得最多肉的那块大骨头,也一定是我的。因为我是寿星呀,冬至就是我的生日啊。那时候,我就想:能生在冬至节,真的是太幸运了。所以,我喜欢冬至,24个农时节气,唯对冬至情有独钟。

与我一样喜欢冬至的,还有邻居男孩,我们同年同月生,生日相距一周,都在冬至“活节”。虽然冬至没有固定在农历哪一天,但它必定是在农历冬月下旬。所以,冬至,是我们俩共同的生日。

我和他两小无猜,在每一个冬至,喝着炖了补药的羊肉汤一年年长大,不知不觉,到了小学四年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的家庭成分都不大好,参加不了红小兵和许多学校的活动。这样一来,反倒有了许多自己的空余时间。于是,紧挨着学校的那个煤矿工人图书馆,就成了我们的欢乐谷,一有时间,我们就溜进去看书,常常一进去就是大半天。图书管理员叔叔都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一有新书就给我们推荐,我们想看什么书,他们就积极帮助我们寻找。

就是在这个图书馆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冬至的理论知识,知道了它是我国24个农时节气中得名较早的一个节气,而且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为规划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土圭测影,测得洛邑土中(国之中心)。当时,谁也没想到,周公这一测,竟测出了中国24个农时节气中一个阴阳交替之最关键节气,给它赐名为冬至。

在图书馆,我们还囫囵吞枣地咀嚼着唐诗宋词里的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看到情深处,掏出本子和笔,把这些似懂非懂的吟诵冬至的金句,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短到可以不足10个小时。同时,也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漫漫长夜,足以用来把玩文字,放飞情思。在冬至的长夜里,我们爱上了文字,一知半解地模仿着古人的句式,试着写出一些幼稚的小诗,互赠互送,互祝又一圈新的年轮的开始。

中学毕业了,我们响应号召,服从分配,上山下乡到了宜宾地区不同方向的两个偏远山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无论劳动多么艰苦,生活多么艰辛,我们都没有放下手中稚嫩的文笔,坚持写日记,记录青葱岁月的点点滴滴,时不时有感而发,写几句小诗,写一篇散文,还斗胆向一些杂志投稿。当偶见报刊杂志刊发我们的“豆腐块”作品时,我们都欣慰无比,以书信交流写作体会,鼓励勤奋笔耕。

下乡所在的山村不通公路,没有电,感觉冬至很冷。但我们却深信“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过后,光明的白天定会一天天变长,寒冷的长夜定会一天天变短。虽然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但它却永远不是最冷的一天。

1977年是我们下乡第三年,那年冬至特别温暖,我们先后得到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喜讯,从报名,到考试,时间很短,我和他来不及通信联系,但却心有灵犀,从遥距百里的山村,不约而同走进了县城同一个考场。待到那个冬至后的九九艳阳天,我们竟然一起收到了宜宾卫校的录取通知书。

我们一同穿上了白大褂,不得不放下心爱的文笔,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卫校毕业了,一纸毕业分配通知书,他去了长江上游的戎州,我却留在了川东边缘的故土。从此,天各一方,开始了漫漫30多年的事业打拼和家庭经营。

时代变迁,星转斗移,不变的是冬至节,不减的是冬至情。一封信、一张明信片、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个QQ留言,一句飞信祝语,字数很少,少到可以只是四个字;内容很简单,简单到牙牙学语,孩童都会懂的。但就是这每年冬至来自戎州的简简单单、只言片语的祝福,也足以让我深深感受到寒冷冬季的融融暖意。

我们曾经畅想:待退休时脱下白大褂,从花甲的冬至走近夕阳,定要重拾文笔,把时代赐予我们历经磨难、勤奋励志的故事灌入文字里,放逐到岁月的长河,让雁过有声,风过留痕。

转眼,辛丑年冬至又至,我们的生日又至,但我已经6年没收到他从戎州发来的祝福了。我知道,这辈子再也收不到他的温暖祝福了,花甲之年,他毫无征兆匆匆离去,把无尽的怀念活生生地留在了长江那头龙腾山的冬至。

此时此刻,我在川东边缘的故乡,喝着上好的羊肉汤,品着跨岁的浊酒,“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你在南溪的龙腾山上还好吗?我给你的祝福你能收到吗?以后的冬至,我们都只能在阴阳两界,各自“安身静体”了。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远去的邻居男孩,龙腾山上的冬至冷吗?别怕,我会在遥远的故乡把冬至的温暖传递给你,让你在里面也同样能感受到外面冬至的绵绵温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退休医务人员,泸州市作家协会、泸州市龙马潭区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