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1-20 11:35:40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红军标语(外一首)‖ 周永珩

作者:周永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2 22:23:10 浏览次数:615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红军标语(外一首)

周永珩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进入北川,在北川战斗生活103天,足迹遍及北川全县,留下许多红军标语,至今尚存。


在那幽深的峡谷
千年的石壁无言耸立
斑驳的汨痕
印刻着一行行标语:
“平分土地!


赤化全川!”


陡峭的山坡上
默然无语的是百年古树
你可见证——
那钢铁般的信念
与染着鲜血的天际?
疾风掠过的声音
可是那呐喊的回响?
长长短短的文字
繁简不一的书写
寥寥几字
如凌空挥舞着
坚硬的拳头


直击我的胸膛


当我们
仰望巨大的崖壁
长征的悲壮画面
一幕幕闪现
是什么?
令他们如此决绝
走上未卜的征途?
也许
铁锤打击錾子的叮当声       
昭示着答案:
“拥护苏维埃中央政府对日作战!”
——字字沉重,顶天立地
“共产党是替穷人找饭吃的政党!”
——字字敲心,激人振奋

啊,饱经风霜的标语
多少人为之抛下头颅
洒下热血
多少人历尽艰辛
克服险阻
“红军不怕远征难”
都愿意跟着信念走
茫茫的沼泽
吞噬了无数的身躯
却阻挡不了
红军的意志
巍峨的雪山
遮避了勇士的躯体
为穷人打天下的赤诚之心

抵挡了如雨的子弹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啊,这伟大的标语
永是一盏明灯
照亮刻在石壁上的史诗
鼓舞着我们

踏上新的征程

死字旗

 1937年10月,北川县曲山乡王建堂出征前,他的父亲王者成送给儿子“死”字旗一面,激励其子抗日到底、视死如归。

当华北放不下

一张平静的书桌

书生投笔赴戎机

安昌镇的公园

围满激愤的乡民

主席台上

父亲赠予他的旗帜

一个苍劲有力的“死”字

那是狰狞的“死”

触目惊心,全场肃然

父亲对儿子说:

吾儿

血为国而流

是一个“义”字

把泪留在故乡

是一个“忠”字

不要你在我面前尽孝

只愿你为民族尽忠

你和儿郎们上前线杀敌

“为民族尽忠吧!”

老父亲说:

吾儿

如果你受伤了

就用这面旗子擦去鲜血

继续奋勇前进

吾儿

如果你死了

就用这面旗子裹着尸体

吾儿

我爱你,更爱这一片

深情的土地……

作者简介

 周永珩,四川省北川县人,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四川文学》《散文》《西部》《民族》《星星诗刊》《草地》《剑南文学》《散文选刊》《四川日报》《绵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余篇,部分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30余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永珩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