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三线建设图片
攀枝花三线建设图片
2019-04-231、渡口大桥胜利通车.jpg(1/12)
2019-04-23 11:19
1云集拓荒者.jpg(2/12)
2019-04-23 11:19
3、初期勘测.jpg(3/12)
2019-04-23 11:19
2运送炸药.jpg(4/12)
2019-04-23 11:19
4、贺龙1966.3.jpg(5/12)
2019-04-23 11:19
9干打垒学校.jpg(6/12)
2019-04-23 11:19
7、雅江公路、铁路大桥.jpg(7/12)
2019-04-23 11:19
1964年1月矿山采样队开进攀枝花.jpg(8/12)
2019-04-23 11:19
1971年10月1日 炼钢厂第一座顶吹转炉建成.jpg(9/12)
2019-04-23 11:19
5、1970年7月1日攀钢1号高炉建成出铁.jpg(10/12)
2019-04-23 11:19
14干打垒2.jpg(11/12)
2019-04-23 11:19
北京、辽宁、河南、山东、安徽五大车队支援攀枝花建设.jpg(12/12)
2019-04-23 11:19
图集介绍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奔赴中西部荒山僻岭的数百万建设大军,很多来自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青岛等繁华都市。他们在条件艰苦、物质匮乏的严苛环境中,以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坚忍不拔的奋斗毅力,群策群力的超常智慧,在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人间奇迹。
这也是一次空前绝后的人才大集结。中西部地区千载难逢地迎来了庞大齐全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文化的人才群体,对这些地区的进步发展起到难于估量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这场改天換地,艰苦创业的建设洪流中,也造就了一大批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成为以后影响中国进程的社会精英群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