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7-23 16:54:04

【散文】一场招聘考试,改变了我的人生

作者:张厚美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19-07-05 14:59:52 浏览次数: 【字体:

1a593ff9caf44b90a25767ad5e51658e.jpg

一场招聘考试,改变了我的人生

张厚美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这70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奋斗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以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机关进人实行的招聘考试改革,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中学毕业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大地上奋斗和打拼。从学校回到农村,我也是“蛮拼的”。放下书包,一头钻进农业这个“大市场”。记得那些年窖红薯都是一排木房子,把红薯放在每个房间,加柴火保温。我三哥就发展这个事,我每天跟他一起学技术。我们家里的收入就是靠挣工分,那时候的工分一般都是男劳动力10分,女劳动力8分,年底集体统一核算,一家一年能挣个100多元就很不简单了。

我们家人多,小的要上学,大的要娶媳妇,还要修房子,而收入又捉襟见肘。为了挣钱,我跟随我们村里的人一起去宝成铁路打工。清道渣、打混凝土、背石头砌边坡、从河里往山上背河沙……,这些工种我都干过,一个工地干下来,我一个“半劳动力”能挣个上百元,就很开心了。

尽管打工劳动强度大,我也感觉吃不消,但为了生活,我还是坚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跟人一起做过生意,从陕西贩了8个小猪,挣了一双军用品胶鞋。还学过木匠,农村修房子一般都是数九寒天,经常冻的青一块、紫一块。

看着我们村里那些爸妈在外面工作的家庭,老的退休,小的可以顶班,还要内招,羡慕至极。我也是村上的团支部书记,非常珍惜这个没有任何待遇的“职务”,内心期望哪一天我们也能遇上这等“好事”,也像他们一样能够脱个“农皮”。

其实,在那个年代,一个村,乃至一个乡,能有一个高中学历的年轻人,也还是比较少见。

那是1983年10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村里张必培家做木活。乡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大家都在给他打招呼。乡武装部长走到我面前说:“现在国家有新政策,要从农民中招聘乡镇干部,你准备一下参加考试”。“啊!是真的吗?”我惊奇地问。

以前,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基本都是“顶班”和“内招”,没有想到这次“幸福真的从天降”了。

“希望就在前方”。这时的我,还是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抽时间复习功课。心想,“纵然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百倍努力争取。”

机遇总是愿意垂青有准备的人,此话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考试,乡里考了区里考,区里考了县里考,“过五关斩六将”。因为,毕竟这次考乡镇招聘干部是首次,符合条件的人也蛮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12月,乡上通知我上班,先实习,具体工作就是负责共青团工作。

我以前是村团支部书记,现在负责乡团委工作,跨度还是蛮大的。

去乡上报到的头天晚上,父母对我千叮嘱万嘱咐:“我们家世代都是贫农,没有任何背景,有这么好的政策和机会,去了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能给我们村里抹黑哈;特别是公家的钱,不能打‘歪主意’,才参加工作,钱不会很多,要精打细算,实在不够,就给我们说,家里想办法”。

“万事开头难”。怎么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我找来一些村团支部书记开“诸葛亮”会,并拜乡上的领导指方向。

与驻军联合开展义务植树、开展青年工作怎么做“大调研”、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工作很快打开局面,受到领导肯定。

“小张啊,我们乡上的文书工作一直没有人做,你把这块工作一起做了。”

“收发文件,值守电话、会议记录、刻蜡版(以前乡镇发文件、通知都是在蜡纸上刻写)”等等,书记交代了一堆工作。

文书工作,说到底就是乡上的办公室工作,那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随时不能离岗。

那个时候,一个乡镇就一部手摇电话,为了不漏掉一个电话,我吃饭都坐在电话旁边。下发通知就是一个最困难的事,每次发会议通知,我都是用复写纸写好后,找熟人带回去通知参加会议的人。

后来,乡上花了几百元钱从成都买回一台打字机,我的工作也就轻松多了。慢慢地,要发的文件、通知,不打草稿,心里想,手上打,效率也高多了。

几年下来,工作得到领导肯定。不仅从招聘干部转了公务员,而且从乡镇调到区委组织部工作。

从乡镇工作到区委党建、组织工作,这又是一次考验;从乡镇副乡长到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自然也是一次考验。

“办公室工作主要是综合协调,具体工作就是办文、办会、办事。”分管部领导与我谈话说。

我和办公室张姐坐一个办公室,张姐说:“我们部里组工信息工作一直比较靠后,你如果能够把信息工作抓起来,领导可能就满意了。”

有了着力点,我找来下发的组工信息认真阅读,从中摸索信息采用风格,电话咨询信息需求。当年,信息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并连续几年都获得信息工作第一名。

今天,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据统计,人类知识更新速度在19世纪中期是50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只用了3—5年。由于信息技术的崛起,人类近30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几乎占了人类有史以来新积累科学知识总量的90%。

这些年,我感到,招聘考试只是人生命运改变的一个基本转折点,“入了门”是否合格,还要经历无数“考试”,只要工作一天,就要不断接受应接不暇的各种“考试”。为提高履职能力,我一边积极工作,一边参加继续教育,先后取得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大专、大学文凭。

2003年5月,从党委宣传部到环保部门工作又是一个转折点。

以前搞党务工作,基本上没有怎么涉及生态环保工作。

到环保部门也是负责办公室工作,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

记得报到没几天,同事老何说:“门卫杨师傅问我认识你吗?我说不认识,杨师傅说,你是环保局的大笔。”

来了环保局不久,我看到局里负责宣传的领导一篇环保稿子在省级党报发表了,跑过去“取经”。“你尽管有宣传部工作的经历,要发一篇稿子,哪怕是行业报纸,那是多年的磨砺,没有那么容易”。

听到这话,我压力越来越大。原来在党委部门,感觉宣传自己地方的特色工作,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生态环保宣传真那么难吗?

我暗暗发誓,要拼搏一把。当年,我写了各种体裁的稿子,也没有实现领导希望的三篇行业报纸发表任务。

但是,我没有灰心,而是更加努力。“有志者事竟成”,随后这些年,每年能够发不少宣传当地特色工作的稿子。一些观点还被光明日报采用。

这些年,我感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环保靠宣传起家,更要靠宣传发家”。

当人们不了解、不支持的时候,哪一项工作不是靠宣传取得成就的。“谁执法谁普法”已成为常态。我们小小一个地级市环保局,从原靠媒体小打小闹、星星点灯式宣传,到现在在媒体开办固定的“生态环保”专刊、建成“生态环保体验馆”,宣传力度越来越大。

如果没有永远在路上的“赶考”,我们能够适应各个岗位的需求吗?如果没有一个接一个的“大考”,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弹指一挥间,凡进必考,一晃就是多少年。

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面向社会考试招聘人才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个体而且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从“顶班、内招”为公开招聘,到凡进必考。像我这样的农村青年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实现了亮丽的人生风景;城市、乡村一个又一个有志青年实现了人生梦想,人生的命运因“考”而改变。

一个“考”字,体现了人才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机会均等”。“考”,为所有公民开辟了一条社会大流动的通道,激发并引导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发向上,成为改变人生命运的康庄大道,实现自我超越。

一个“考”字的改变,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变化。“考”,对于个体而言,意味着有一个向上的台阶,有一个实现梦想的机遇,有一次出彩的机会;对于国家和事业而言,这也是遴选人才,保持社会生产力生机活力不断涌现的关键。从高考到凡进必考,为党和国家事业遴选了无数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无数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改善了整体文化水平和人才素质结构。

“考”走过风风雨雨几十年,这一顶层制度设计,是放飞个人梦想、成就人生价值的最佳平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相当于获取了一块“敲门砖”,真正铺就人生梦想的基石还需个人凭借坚持不懈的奋斗一粒粒积攒。因此,不心安理得坐享其成,将制度优势化作持久前行动力,用一生去践行改变命运的奋斗,才是“人生出彩”最好的诠释。

回顾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们党和伟大的祖国,成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一个农民到国家公务员,身份的转换,是“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考”入门,只有奋斗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

来源: 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