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7-23 16:54:04

【散文】九寨动脉之变迁

作者:何昌燕 来源:中共九寨沟县委党校 发布时间:2019-07-23 08:52:21 浏览次数:676 【字体:

78291d3570a4470b97a24624a320b220.jpg

九寨动脉之变迁

何昌燕

南坪县是个风光秀丽的小山城,虽然它有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地、富饶的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但数千年来,它隐藏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沧桑变迁只随自然,人类活动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加之交通闭塞,地区偏僻,经济不发达,解放前的南坪县鲜为人知。

解放后,随着九寨沟景区开发和南坪旅游业发展,1998年南坪县改名为九寨沟县,九寨沟县渐渐被世人熟知、热爱、向往,其中九寨沟县的道路也随着旅游业发展发挥着动脉作用,随着历史年代与九寨沟县一起脉动。而九寨动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也只是九寨沟县历史长河瞬息变迁间的一面。

旧时的南坪县域只有马道和山间小路,上至松潘,下至文县碧口,高山重叠,道路曲折,也全是羊肠小道,沿途荒无人烟,往来非常困难。周边来南坪的人也多是不惜翻山越岭,绕山涉水,沿着崎岖羊肠小道来“南土”赶烟场的。

 旧时通南坪的古道小路网络大致是:成都、绵阳、南充等所属各县都取道中坝,再由平武走火机沟翻黄土梁到勿角,或由水晶堡翻猫儿山、再翻黄土梁到勿角。有少数川西各县从茂县取道松潘来南坪。甘、陕两省各县都从武都、西固(现舟曲)两县集中, 分道来南坪。武都、成县、徽县、康县、宕昌等都由武都的两水渡白龙江进烟筒沟,顺沟上翻越木头岭再下中路河,进通同沟翻野猪关梁出黑角浪直抵南坪城,另一路线由通同沟翻抹地沟梁,出抹地沟直到南坪双河下塘各寨。西固、西和、礼县、岷县等都取道西固县翻插岗岭进迭坝河到博峪河有三条路到南坪,一由第二坎岔路沟翻甲勿梁,出刀口坝沟直抵南坪县城;二由第二坎进曲玛沟又进谷当沟翻架杆坝梁,出岩里家沟到南坪陵江乡;三由第二坎进曲玛沟,又进谷当沟翻大叶子梁,出大叶子沟直到南坪吊坝。甘肃各县从迭部县所辖的嘎儿河坝翻越青山梁到达舍寨,出达舍沟直抵南坪头道城。西安、宝鸡、天水、兰州都取道武都或西固、选部翻山来南坪。文县虽近在咫尺,也要翻山来南坪,文县四周及沿河各乡进白马峪河翻石叶子梁下走勿角文县沟由卡子出来到大勿角至南坪。文县马莲河、洋汤河取道堡子坝翻张家梁,一是从石鸡坝沟进哈南寨来南坪,二是顺张家梁下马营里进通同沟翻抹地沟梁或野猪关梁到双河或南坪城。这些古道小路只能行人,只有少数几处可行骡马。由于山高谷深林密,荒无人烟,给土匪造就了抢劫机会,不少单人行走的客商惨死途中,抛尸荒山老林,常见不鲜。

南坪县地貌层峦叠嶂、谷地幽深、河流湍急、谷坡陡峭,为了利于生活生产,后来县域内架设了许多木桥,较大的桥有:抹地桥和谓子坝桥(公路未通之前是平武、文县来南坪必经之桥)、南坪上桥、南坪下桥、马厂桥、燕子垭桥、黑河塘桥、三道桥、宁庆塘桥、店房坝桥、隆康桥、羊峒桥、漳扎桥、黑河羌河沟桥、吊坝桥、头道城桥、绕腊口桥、石门沟桥、八郎沟桥、四道城桥、玉瓦桥、香扎桥、大录桥、东北桥、汤珠河桥、上下甘座桥、桦木桥、二道桥。此外在回龙、郭元、中田山等处还架有竹质溜索桥。这些古老的木桥,在过去的历史年代里,在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交融中,真正起到了桥梁作用。如今这些木桥早已不能担负新的历史任务,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

南坪县处高山峡谷地带,地势险要,修建公路难度大,解放前县境内无一寸公路,交通非常闭塞,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和基础设施改善。

1958年5月松(松潘)南(南坪)公路破土动工,1959年10月1日举行了松南公路通车典礼;1966年又修通了南坪去文县的公路;1977年至1979年修筑双河至黄土梁林区公路;六七十年代,为了开发森林资源,森工部门还修筑了黑河塘至玉瓦、绕腊沟、八郎沟及中查沟、九寨沟、牙屯沟、撒务沟等林区支线公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给南坪县的公路交通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借此契机,全县有关单位和人民积极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公路交通事业得到跨越发展。1981年至1986年,完成南(南坪)平(平武)公路黄土梁至双河段53公里部颁四级公路改扩建工程;1992年至1995年完成南(南坪)若(若尔盖)路境内16公里国家四级公路打通断头线工程,从而使南坪县有了第4条过境公路;1995年完成净跨40米、长60米的钢筋混凝土钢架双车道县城至永丰的大桥工程;1994年至1999年国家投入巨资完成成都至九寨沟旅游环线,九寨沟县至松潘县、平武县153公里山岭重丘三级公路与6公里二级水泥路改扩建工程,实现了“朝发成都、暮宿九寨”,大大缩短了游客到九寨沟的在途时间,实现了游客不走回头线,增加沿途观赏景观的愿望;1997年至1999年完成四级单车道草地乡公路30公里的施工;八十年代又修通了玉瓦至雅隆沟、则久沟、大路沟、若尔盖银青的林区专用公路,各乡镇完成大量乡村道路建设。解放后九寨沟县的道路状况大大提升,同时也拉开了城市骨架,有力地促进了九寨沟县的经济发展。

2003年9月28日九黄机场通航,九黄机场为中国国内旅游支线机场,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九寨沟和黄龙风景区的空中交通枢纽,也是阿坝州的首个机场。九黄机场除了发挥着旅游支线作用外,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阿坝州及九寨沟、黄龙景区通往成都的地面交通全部中断时,确保了伤员安全转运、受困旅客有效疏运、救灾物资及时运达,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

九寨沟县交通局为了与“九环线”公路相匹配,在2000—2003年期间,将省道九寨沟县至文县公路原来的林区单车土路改造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2009年县城至黄土梁“三改二”时,该路段再次纳入改造;2003—2005年为省道九寨沟县至松潘的公路,从九寨沟县城至弓杠岭分两期进行改造提升;省道九寨沟县至若尔盖的公路,道路等级低,通车能力差,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县人民政府争取项目投资进行改造,2008年汶川地震后,县人民政府又争取灾后重建项目进行再改造提升;2009—2010年对省道九寨沟县至平武县的公路进行了九寨沟县城至黄土梁(三改二)改造工程,2014年对该路段路面再改造。

县道九迭公路全长约78公里,第一期工程玉瓦寨沟口至玉瓦寺院于2016年10月开工,2017年底完成,该公路为山岭重丘四级双车道,列入国家川甘青三边工程。该公路的建设为九寨沟县的出境又多了一条通道,也为西北方向来九寨沟旅游打通了一条最便捷的通道,将为九寨沟县玉瓦片区四个乡的经济带来极大良机。

截止2016年底县境内乡道主要有:马家乡的沟口至乡政府5公里;罗依乡的沟口至乡政府6公里;草地乡的沟口至乡政府6公里;永和乡的川甘交界处至乡政府6公里;保华乡的乡政府至山脚6公里。

县内所有村寨都修了公路,截止2016年底通村公路里程达198.899余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住在高山偏沟村寨农牧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除以上公路外,县境内有几条专用公路,大录乡至神仙池、上四寨至神仙池旅游专线,里程72公里;九寨沟口至长海、原始森林旅游专线57公里;太平沟沟口至保护站公路15公里;保华海子山景区公路10公里;勿角甲勿天池旅游专线公路12公里。自2000年来,政府不断为道路提档升级,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九寨沟县全面发展。

此时,九寨道路可谓“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然而,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突发7.0级地震,包括道路在内九寨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80.4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55.7亿元。政府和各界人士极为关心九寨人民和九寨重建,震后九寨人民更加团结,这次政府将以重建为契机和全县人民一道在这颗被人们呵护的珍宝上进行雕刻,全力打破交通制约。

九寨沟县委四届五次全会决定:第一,加强交通体系建设。坚持交通先行,打破交通制约瓶颈,实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全力构建“对外通达、对内畅达”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第二,畅通外部交通。突出南向,加快九绵高速及支线建设,积极融入环成都经济圈。优化西向,加快川九路建设,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安全防灾、信息智慧、融合旅游”的新示范公路,加快川主寺—九寨沟县城小火车和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拓展北向,加快S445九若路建设,积极争取喇嘛岭、多诺库区阳山隧道项目,全面构建以九黄、红原机场为枢纽,串联松潘—红原—若尔盖—九寨沟旅游环线。努力争取迭九路。提升东向,做好G247双河至青龙桥段改造升级。第三,畅通内部环线。积极打造县城—弓杠岭最美景观大道,加快推进漳大路、保罗路等县内重要快速通道建设,全力争取永和—县城交通项目,实施一批乡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县、乡、村道路网络。大力推进县城环线和漳扎镇骑游步道、人车分流等项目建设,逐步破解景区和重点旅游集镇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第四,强化交通管理。加快构建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新建一批生态停车场,切实解决重点景区、城区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积极推进交通建设生态化,推动“杆管线”、管网入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汽车租赁业,构建“规范便利”服务体系。加强交通安全执法,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截止2018年底,总投资约150亿元的九绵高速、九若路、川九路、漳大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全面开工,其他道路各项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川主寺—九寨沟县城小火车项目准备前期工作。2019年5月30日,国道544线九寨沟双河至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报告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

目前,景区内除了修复道路、栈桥等基础设施以外,在通往景点长海、五彩池的必经之路上,正在建设一段390米长的棚洞,既不破坏生态,也能彻底消除过往行人与车辆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棚洞建成后,也将成为九寨沟景区一个新的游览点,游客在棚洞里看湖“就像在家里看海景”。景区外将有国内第二长螺旋隧道——九寨沟县勿角乡平地螺旋隧道。九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九寨沟去成都只要4个小时。等等。

九寨沟灾后重建正在世人的关爱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关爱一如既往,从南坪县到九寨沟县,她就像一棵幼苗,成长为今天的大树,离不开党中央及各界人士的关爱,他们尤如辛勤的园丁一样热情的呵护着这棵幼苗茁壮成长,成长为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九寨沟县2015年共接待游客659.43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896366.71万元。2016年共接待游客720.173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900710.41万元。2017年九寨沟县共接待游客481万人(1月至8月)同比减少33.21%,2018年九寨沟县共接待游客23.45万人,同比减少95.12%,等等。

九寨沟县的成长还有很多值得述说的地方,比比过去的九寨沟县,看看今天的九寨沟县,想想未来的九寨沟县,更加激发我们重建家园的积极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建设“两地一典范,美丽新九寨”。

(作者单位:中共九寨沟县委党校)

来源: 中共九寨沟县委党校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