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妈妈的过水面‖路华

发布时间:2023-12-10 14:00:00 浏览次数:352 【字体:

妈妈的过水面

路 华

小麦抢收后,一定要薄薄地摊在晒坝上。如果遇上暴热天气,麦子一定会晒得好,但遇到连绵雨天,麦子肯定会受影响,而且磨出来的面粉口感也差。

麦收后,麦子怎样才算晒好了呢?妈妈会熟练地用手捡几颗,放在嘴里一嚼,听着“嘎嘣嘎嘣”的声音,就代表麦子可以入库收藏了。

记得小时候,新收的麦子,一家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想尝个鲜。妈妈把新麦子放在水里淘一下,瘪了的麦子自然会浮出水面,沉在下面的麦子,妈妈就用筲箕捞起来,用簸箕一点点摊开晾晒。晒好的麦子用石磨一点点碾碎,然后将碾出来的粉子与麦麸分离。麦麸一般用来喂猪,剩下的白面就是做过水面的最好原料。

妈妈常说:热天里,小孩儿吃了过水面就不苦夏,所以我们家夏天的主打晚饭就是过水面。

过水面需要凉水和面,要加一点盐和黄碱。给水很关键,面一定要搓揉得硬邦邦的,才算质量过关。揉好的面醒二十分钟后,妈妈就把她的宝贝嫁妆——一根擀面杖和槐木面板拿出来。过了一会儿,面团在妈妈的手中变成了细长的面条。面条下锅煮熟,快速放进冰凉的水中过两遍,热面遇到凉水,会增加面条的嚼劲,再配上黄瓜丝、麻酱汁、蒜瓣儿……那味道就不摆了。一家人“呼噜噜”吃上两碗,那才安逸哟。

今年夏天入伏,我回忆起妈妈做的过水面,也尝试着给孩子做。从揉面到擀面、煮面,一系列操作下来,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不过,结局还算不错,尽管没有做出妈妈的过水面味道,但老公和孩子依然赞不绝口。

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第一次动手做过水面,方能体会到妈妈的不易。

一碗过水面,既承载着家人对麦子独具特色的爱,更饱含了妈妈对亲人浓浓的爱。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作者:路 华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