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从1953年到1958年民盟7本收发文簿中寻找历史的印迹(五)‖吴中桦

作者:吴中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2-29 17:55:39 浏览次数: 【字体:

从1953年到1958年

民盟7本收发文簿中寻找历史的印迹

(五)

吴中桦

前 言

中铁隆档案馆里珍藏着7本1953年到1957年《中国民主同盟四川支部》和《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成都分部》收发文簿。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发展是历史和时代给新中国提出的重大任务。只有实现各方面事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迫于当时物资短缺的普遍现象,工农业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当时最主要的有两件大事,一是1953年到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二是1953年一1957年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工业化迈进。

7本收发文簿(中铁隆档案馆 藏)

7本收发文簿虽然封面有些磨损,纸张有些泛黄,但里面的内容却依然清晰可见,还会闻到一丝淡淡的香味。笔者从收发文簿中摘录一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段热血澎湃的岁月。

1957—1958年发文簿

1957年1月2日—1958年3月21日

1957年收文簿封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一、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调节,不断得到解决。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毛泽东主席还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肃反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以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勤俭节约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等问题,系统地分析和阐明了正确处理各方面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毛泽东主席提出,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篇讲话经过整理补充,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有“最高国务会议”文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有“如何正确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文 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二、整风运动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4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毛泽东说:几年来都想整风,但找不到机会,现在找到了。现在已经造成批评的空气,这种空气应继续下去。整风总的题目是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对三个主义。他希望通过各界人士的批评,使党的作风真正得到改进,而且也设想通过党的若干具体领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来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党与民主党派、党与知识分子的矛盾。

为帮助党组织整风,1957年5月10日起,四川省委统战部开始邀请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举行座谈会,发表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意见。至6月21日,省委统战部召开的座谈会共22次。在此影响下,成都、重庆两地市委及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教育、科技、文艺各界也纷纷召开类似座谈会,征求党外人士对党组织的意见。

有“协助党整风问题”文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三、声援台湾同胞反美斗争

台湾同胞反美事件,是台湾同胞的一次大规模反美运动。1957年3月20日晚,台湾一个国民党官员刘自然被美国驻台湾的军事援助顾问团上士罗伯特雷诺兹无辜开枪打死。

惨案发生后,美军竟宣判杀人犯罗伯特雷诺兹“无罪”,并且声明定案不能上诉。宣判后,罗伯特雷诺兹即由美国顾问团派飞机送离台北。

宣判第二天,刘自然的妻子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社会哭诉》的控诉,然后去美国驻台“大使馆”门前进行绝食抗议。当天,台北群众愤怒已极,从清晨起,上万群众纷纷包围美国驻台机构,高呼“美国佬滚出去”“美军是魔鬼”。愤怒的群众捣毁了美国驻台机构与美国新闻处。这一运动从24日下午一直延续到25日凌晨1时,它表明了台湾同胞对美帝国主义的深刻仇恨。

有“声援台湾同胞反美斗争”文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四、五一劳动节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 每年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950年5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1950年4月2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纪念“五一”劳动节》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工会组织,广泛深入宣传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和任务;各城市和各工业区,应在“五一”这一天举行群众大会和游行活动,以检阅与动员群众的战斗力量;晚上,可以组织各种娱乐晚会,要特别招待在生产方面的模范工作者;各地工会组织出版的报纸要出版“五一”特刊,并多组织工人群众的稿件。

1950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中包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庆祝全国劳动人民的解放”“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致敬”“向全国男女工人致敬”“向全国男女农民致敬”“向全国为人民服务的知识界致敬”等38条。“劳动最光荣”成为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有“五一劳动节”文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五、反右派分子

在整风运动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大民主”,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要求各省市级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人民日报》同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

1957年7月,中共中央在青岛召开省市委书记会议,着重讨论反右派斗争问题。毛泽东主席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但同时又对当时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认为“资产阶级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这一次批判资产阶级右派的意义,不要估计小了,这是一个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伟大社会主义革命”。会议对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作出了规划和部署。

1959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分期分批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指示。至1964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帽子。

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对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进行全面复查,将被错划为右派的人平反。

有“右派分子”文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有“反社会主义言论”文件登记页 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六、学制问题

学制改革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学习苏联的办学经验。但经过实践发现,苏联的经验很多不适合国内,于是只能自己创建适合中国的教育方式。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教育问题,1957年3月,在中南海召开了一场有关教育的座谈会。参会的人大多是高校的干部和教师。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仔细地询问了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

196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创立了景山学校,实行十年一贯制。

1964年,毛泽东主席在春节座谈时提出“教育要改革、学制要缩短”的主张。当年,中共中央成立了学制问题研究小组,林枫任组长。召开了五年制小学、四年制中学、五年制中学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半工半读学校等问题的座谈会,但没有来得及制定方案。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制都改为小学五年制、中学四年制。

“文化大革命”后,北京市首先改回小学六年制。

有“座谈学制问题”文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七、文字改革

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尤其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极为迫切的任务。为此,党和国家确定了当时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保障文字改革工作有序开展,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标志着文字改革工作全面实施。

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目的是消除当时一些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对文字改革的误解和疑虑,号召大家积极支持和促进文字改革工作。这个报告是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文字改革的方针、任务和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对文字改革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推行成就显著,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普及、文化事业发展、信息化水平提升、语言文化交流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文字改革”文件登记页面(中铁隆档案馆 藏)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中桦(高级经济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民盟盟员,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