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嘉陵江纤夫‖梁怀刚

作者:梁怀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19 16:18:34 浏览次数:557 【字体:

嘉陵江纤夫

梁怀刚

“出纤啰!”一声熟悉的吆喝,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拉纤的青涩岁月。

20世纪70年代,蓬安金溪古镇供销社有条十吨位的“懒遮”木船,跑短途运输。长年累月给金溪区7个乡镇60000多城乡居民,或运输农业生产物资,或运载生活用品。

嘉陵江畔的蓬安县金溪镇(广角天地 摄,图源:四川新闻网)

早晨,从金溪码头拔锚启航,40里水路,顺风顺水。正午时分,船到周口镇财神楼码头,停泊卸载、装货。万寿宫木仓里,一袋袋中药材,一箱箱西药;新华街的酿造厂,红椒豆瓣、陈缸酱油、糯米麸醋、豆豉、冬菜,一篓篓,一缸缸,一坛坛。肩挑,背驮,蚂蚁搬家似地运上木船装入仓中。有时候,财神楼码头货物装不足吨位,挪船到冯家垭豁码头装载食盐。请搬运社用板车从磨子街百货公司仓库转运百货,糖酒公司转运副食,石油库房转运煤油,直到装满吨位,才逆水返航。

蓬安县周子古镇码头(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从周口到金溪,路不遥远。但木船满载,逆水行舟确实艰难。天刚大亮,就要竖桅出纤。

大清早出纤很有讲究:不能乱吼,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紧跟头纤,直到出纤。到位,船离码头。拉纤必须合拍头纤步伐,左右两脚一扣一蹬,手甩膀挣,一扭一拐,伴随着“嘿咗,嘿咗”的呐喊,埋头侧身前行。

重船吃水深,逆水上行必顺西流,万万不可靠边,否则搁浅或被暗礁顶破船肚。整条嘉陵江的流水,说来也奇怪,江中正流奔腾不息直往南下,两岸流水竟然与之相反,船工们称它为西流。掌舵的后驾长将船引航到这西流上,可使纤夫省下不少脚力。但西流并不是沿江都有。沱湾里水面平静,无波无浪,被船工称为“死水”。

南充市滨江大道嘉陵江边“纤夫”雕像(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们一行10人拖着一根长长的纤藤,沿着江边乱石嶙峋的纤路前行。

船过彭家沟造船厂,来到水没至大腿的彭家沟壕口,大家毫不犹豫蹚水过壕,拖纤到了牛毛漩滩头洄水窝里,巧借回流,上船搬桡将船靠拢滩头龙埂,迅速提桡抖桨,从船头跳到涛声怒吼、浪花拍岸的龙埂上,后驾长忙从桅杆上又发出一根纤藤,前驾长把纤藤头子挽成圈,一振臂便甩在了龙埂上,我们10个人分为两拨,将搭板扣在纤藤上,一根在前,一根在后,相距10余米。我们双手拄地,弯腰弓背,蹬腿埋头,使劲地喊着纤号,“嘿咗,嘿咗”,左摆右拐,一步一寸、慢吞吞地像蜗牛一样爬行。

从周口到金溪,要数牛毛漩滩最长,水流最湍急,一条龙埂活生生地将嘉陵江从中间一分为二,左边是上下船只航行主道,右边又分段扎了多条横龙埂,将漫流的江水挡拦归槽。

嘉陵江蓬安段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冬天江水清澈见底,河风寒冷刺骨,冻得手脚麻木,几乎失去知觉。

夏汛浊浪咆哮,汹涌奔腾,水漫龙埂至脚颈,偶尔抬头一望,水天一线,令人胆战心惊。最让人揪心和害怕的是船行半途“打张”(人的牵引力小于江水与载重木船的摩擦力,致船在逆流中不进反退),那载重船在猛烈的激流冲击下,竟然扭头回跑。假如我们不马上甩纤别脱搭板,将会被纤藤活生生拖进江中,或被淹死,或被喝入船肚子里闷死。这个牛毛漩长滩拉得我们精疲力尽,直至午后方才“漏尾”(船离开滩尾)。

紧接着是跳崖湾(纤路时而在半山坡上,时而在乱石丛中)。我们肩系纤藤负重前行,蹦跳崖湾手脚慢了,跟不上头纤,要么被脚下乱石绊倒,摔得头破血流,要么被绷直的纤藤凌空吊起,反弹下来摔个鼻青脸肿。好在大泥溪沈家坝的李子滩下的崖湾路只有一里多,滩口短,煮一顿饭的工夫,我们就拉漏尾了。

接下来拖纤曹家背时沱。那沱湾右岸全是潮沙泥、白扬沙,人走在上面如同踩在棉花堆里一样,加之沱湾里风平浪静,一江死水,既费力又软脚。头顶烈日,个个如同醉汉歪歪扭扭,时不时会被站在龙头方甲板上的前驾长呵斥:“你们还想不想在鲤鱼石吃晌午饭?”他不吼还罢,这一吼反而提醒了我们,顿时觉得饥肠辘辘,又必须强打精神,奋力前行。

嘉陵江曹家背时沱(曹燕辉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们硬撑到了鲤鱼石,未等船靠拢岸边,一个个别掉搭板,蹚水翻身爬上走仓,从火仓铁锅里抓起各自饭钵,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袋纸烟光景就将一钵无盐无味、无菜无汤的白米蒸饭送入肚中(那时,船工的粮食供应是35斤大米,我们拉一回船,可领半斤县粮票),顺势在江中舀起半钵“月白水”(春汛到秋汛,嘉陵江水呈半浑浊状态),仰头一咕噜喝进肚里,与先前米饭混为一体,浪晃晃直涌喉头。

为了赶时间,头纤首先跳入水中,拖起纤藤前行,急得那烟客一袋中坝叶子烟刚吧嗒一口,急忙掐灭夹在耳丫上,搭纤紧追其后。

为避开红岩子湾漫长的乱石纤路,船从鲤鱼石“抛河”(用桡子把船推过河),沿沙卵石坝前行至白水滩。而脚踩卵石须小心,一定要踩在“睡着了”的卵石上,不然一脚踩翻了,会把脚崴肿!

白水滩水流虽然湍急,但滩口短,加上才下肚的一钵白米干饭所赐予的力量,仅一袋烟工夫,大家就把船拉漏了尾,进入了大石崖湾里。

嘉陵江蓬安段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

我们拼死挣扎在喻家坝的铜鼓懒滩上。可别小瞧这个家门口的滩口,那江心中流斜刺里直冲右岸(那时节还没有扎龙埂)。如开纤在左岸卵石滩坝,虽有西流助力,但水浅,船离岸太远,力道不够,难以牵引满载重船;纤走右岸,船必须迎激流而上。这时,前驾长一刻也不敢懈怠,双手紧握铁头楠竹蒿杆,时时刻刻注目船头,用蒿杆点住右岸石壁凹坑,全身后坐,力撑在崖石上,随时校正船头。翻卷的浪花直面扑来,煞气逼人。我们拖纤在歪脖子黄葛树下的崖纤路上,只能前行,万万不可后退半步,否则掉入湍急的江中难以求生。安全起见,我们双手十指狠命抠住崖壁缝隙,双脚分寻凹坑,一步一步,像螃蟹一样艰难爬行。

暮色里,我们终于甩掉搭板,松脱纤藤,瘫软地坐在斜溪古镇码头长长的石梯上,禁不住仰天长啸。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梁怀刚(蓬安县)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