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成都市城厢古城小南街轶事‖李瑞奎

作者:李瑞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08 14:44:18 浏览次数:484 【字体:

成都市城厢古城小南街轶事

李瑞奎

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城由旧城址(今赵镇)迁建于现址,系土城,明朝知县王宾改筑四门,东城门曰康远门,南城门曰长宁门,西城门曰义安门,北城门曰永靖门。清代多次重修四门,增修门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东门曰朝阳门,西门曰庆泽门,南门曰长宁门,北门曰迎恩门。

清嘉庆八年(1803年),知县谢惟杰重修四城门,至清末多次维修。民国初重加修葺,改北城门为尚武门。民国十二年(1923年),何炳奎补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金堂县城区联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更名为城厢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改城厢联保为城厢镇。

综上,自明朝知县王宾改筑四门以来,南城门长宁门从未改变过城门名称;而东城门朝阳门、西城门庆泽门、北城门尚武门都是经过历代修葺后改名的。四座城门和城墙随着现代社会城市的发展需要而逐步消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往南城门长宁门进出城的必经之路是过八仙桥的小南街,起点于城外长宁路,终点至城埝路。这条不长的出城小南街右侧可通江西巷,因此巷城墙边有一座始建于清嘉庆时期的江西会馆而得名,可蜿蜒连接至大南街。

1974年1月1日城厢造纸厂(小南街32)公房租金手册,厂址在原豆腐店正对面35号周家祠旁。

西南门之间的穿城堰河渠顺城埝路流经八仙桥而过,河渠上的一架竹木水车,貌似古代巨大的车轮,在穿城堰河渠水流的力量带动下不停地转动,水车上布满了捡水竹筒,将河渠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到岸边造纸厂的接水槽,形成一道颇为壮观的风景线。

小南街是城厢老县城人抹不去的乡愁,小南街口有始建于清代的八仙桥,此桥原为一洞拱桥,石栏两边各有四根栏柱,柱与柱之间的石栏板上分别雕有八仙故名,依次还有城厢造纸厂、周家祠、城厢镇豆腐店、茶馆酒馆和商铺,以及小南街3号的四川省二轻技工学校等。

修复后的小南街(图左粉墙屋处即原城厢造纸厂位置,图右粉墙屋处为原城厢镇豆腐店位置)

城厢镇豆腐店是专为居民按计划供应豆制品的作坊。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时代,购买粮油、副食品、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按计划供给,一律使用购粮证、粮票、大米票、面粉票、菜油票、肉票、酒票、副食品票、日用品票、布票、棉花票、煤油票、蜂窝煤票等等。

城厢镇豆腐店是老城厢人难以忘怀的地方,由于当时粮食紧张,物资相对匮乏,除粮站计划供应的粮食外,副食品供应就是备受居民关注的一件大事。城厢镇豆腐店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一直供应着全镇居民的豆制副食品,为丰富居民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城厢镇豆腐店的豆制品全部为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去豆腐店购买豆制品需凭票购买,因其票证上印有按月轮流供应豆制品的编号,居民都称之为“号数票”。比如号数票上的壹号票买豆腐,贰号票买豆芽,叁号票买凉粉,肆号票买胡豆,伍号票买豌豆等。

1963年4月城厢豆腐店公房租约

城厢豆腐店每月计划供应的豆制品用粉笔写在一个小黑板上,挂在豆腐店的铺面前,前来端豆腐的居民都能看到,相互转告。居民段的小组长还会挨家挨户通知重要节假日另外增加供应的副食品,居民就要准备好相对应的号数票去购买,过期是要作废的。

过去的城厢镇豆腐店属于城厢供销社管理,位于今八仙桥头,小南街右边的头两间铺面,进深有三四间瓦房,临穿城堰河渠,制作豆制品的废水直接排入这条河渠,想必养活了不少鱼类。沈大娘是豆腐店的负责人,有员工三五人。偶尔上级还会安排被“管制”的人员来豆腐店凭劳力解决自己的生活。

城厢豆腐店原址(小南街八仙桥头)

每日天不见亮,豆腐店灯火通明,工人就开始干活,生产出美味可口的豆制品。从大南街尽头远远就能看见豆腐店的瓦屋上,冒出像云雾般浓浓的蒸汽,散发出豆制品特有的阵阵清香。居民也早就排起长龙,等着购买喜欢的豆制品,来晚了就有可能买不到吃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母亲经常把钱和号数票交给我,让我拿着筲箕去端豆腐或买豆芽,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去买豌豆和胡豆,因为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只有节假日才会供应。豆腐店刚出锅煮好的豌豆和胡豆颜色呈紫色,冒着热气腾腾的白雾伴随着豆香扑面而来,忍不住就想抓一把解解馋。

这也是我喜欢去豆腐店的原因,买豌豆、胡豆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豌豆和胡豆对于过去那个年代来说就是一道好菜,母亲将豌豆或胡豆用千俭省万俭省的菜籽油翻炒,加上适量的葱、蒜苗炒成回锅豌豆或回锅胡豆,那味道相当诱人,既好吃又下饭,现在再也找不到这种味道了。

现在城厢古城已初具规模,大部分老院落已修旧如故,期待早日全面呈现。城厢古城的老街巷,是一座城池历史的真实写照,每一条老街老巷的名字都记载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折射出当时的历史场景,处处留存着美好的细枝末节,让现代人品味街巷历史文化,感受民俗风情,寻觅一方乡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瑞奎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