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小金县城

来源:志中阿坝 发布时间:2025-04-25 15:44:43 浏览次数:320 【字体: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小金县城

小金县,旧称懋功,县城被南北横流的美诺河分截为东西两城区,县城海拔2367米,向北面对大坝山,东北为猛固山,东侧倚卯梁山,南靠高家山,西临沙龙山,形成“五龙归位”之势,周围山势高耸,峭壁如削,沟壑纵横,小金川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切割成峡谷,有“小三峡”的美称,整个县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气候较温和。

小金县城旧貌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懋功直隶厅总理府、协台署、粮台、中军、屯务公署相继设置,由于官署军营设置、移民安置、商贩定居,街道房屋建筑增多,小金川的美诺(现在的美兴镇)成为懋功直隶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懋功屯务厅,简称懋功厅,为清代四川省管辖的直隶厅。懋功厅右侧为府街子,街长100米、宽3米,商贩10多户,是东西来往必经之道。厅对面粮台街,长300余米、宽4米,有20余户农商户,粮台衙署建于此街头,故称粮台街。

三关桥旧貌

河东区营盘街,长400余米、宽3米,农商40余户,以回族为主。懋功厅于营盘街头建筑协台、中军、屯务衙署,建造有烽火台、火药库、教场坝、军马场等。在教场坝下面有一条100米长的马塘街,居住有小商贩10余户。

老营街位于县城以东7.5公里,街长500余米、宽4米,30余户,原是清军重要营地,后移营盘设新营,故称老营,是县城最早的场镇。

懋功商场

清嘉庆十至十三年(公元1805—1808年)随着商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开始进行新街子建设。

新街分为前街和后街。前街长295米、宽3米,店铺40余家。后街长270米、宽3米,店铺30余家。新街上下场口设内城门,名“栅子门”。城门设看守,以“更点”为准,二更关闭,五更开放。在石门坎筑石墙2.5公里,建成石门关卡。县城建设初具规模。

县城后街

民国元年(1912年),懋功厅协镇衙署被烧毁。民国3年,懋功厅总理府衙署改建为懋功县行政公署。绿竹书院和育婴院、孔圣堂改建为懋功县初级小学即之后的美兴镇中心国民小学校。

民国29年(1941年),懋功县在新街禹王宫设美兴镇,将老营、营盘、粮台、新街、石灰窑等地,及崇德、美诺两乡纳入美兴镇建制,城乡混杂,范围扩大,城镇建设日趋衰落。

县城下桥

1950年懋功解放时,县城已变成一座残破旧城。1951年遭受叛匪破坏,到处是颓墙断壁,焦土废墟。

1954年,美兴镇划出崇德、美诺建设团结乡(即崇德乡)、美诺乡。1963年,美兴镇属农业队组建美兴人民公社。城镇范围缩小,城镇与乡镇有了明确的划分,县城建设发展加快。

1964至1968年,县城美兴镇进行大规模的改建,美兴镇前后街改建为“干”字形街,新辟一条街道,粮台街改建为政府街,一条新的街道与前后街连接。

来源:志中阿坝

供稿:小金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志中阿坝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