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烽火盐都:方志文化的坚守与战时探索——自贡设市前后的两次修志纪实

作者:刘 刚 明登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5-28 11:49:12 浏览次数:126 【字体:

烽火盐都

方志文化的坚守与战时探索

——自贡设市前后的两次修志纪实

刘 刚 明登勇

自贡这座因盐而兴的城市,自1939年9月1日“由富顺县划割七乡镇、荣县划割三乡镇合组而成”设立以来,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底蕴。鲜为人知的是,在其设市前后,曾历经两次意义深远的修志活动。两次活动,不仅是对自贡城市文脉的传承守护,更是战时地方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探索。

1939年自贡市市区图

首次修志:设市初期的文化自觉(1939—1940)

设市之前,自贡虽以“市政筹备处”名义运作,行政体系尚未健全,但作为“产盐要区,后方重地”,其历史脉络、产业特征与社会变迁亟需系统性梳理。时任自贡市市政筹备处处长、自流井人曹任远(后为首任市长)敏锐地意识到修志对于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于是特别邀请《新运日报》总编辑、自流井人王余杞担任主编(分编者另有20余人),开启了自贡设市前的首次修志尝试。

王余杞(1935年拍摄于北平,经AI清晰处理)

不得不说,在市志主编的选任方面,曹任远有着独到的眼光。王余杞作为左翼作家联盟的一员,不仅人文素养深厚,社会声望亦高,其主持的《新运日报》在自贡舆论界也颇具影响力。此外,修志活动还得到四川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新运日报》社长于去疾的大力支持,他从盐务管理局专门拨付一笔专项经费作为市志编写开支,体现了地方官绅与盐业机构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在王余杞领导下,修志团队以保存文献、展现地方特色为宗旨,聚焦自贡盐场的历史与抗战时期的城市贡献。为推进工作,这个团队曾在自贡釜溪公园(今彩灯公园)的“好园”召开“自贡文艺工作协会”工作会,集结地方文人、学者及盐业界人士,共同研讨策划志书的编写框架。最后经协商一致,志书设自贡沿革、区域、物产、交通、文化、建设等6篇,共30章,重点围绕自贡盐场的增产赶运、支援抗战、市容市貌、抗敌救亡运动等主题组织编纂。

经过数月的辛勤耕耘,修志团队形成了20万余字的初稿。同时,自贡市抗敌歌咏话剧团的活跃分子孙维干先生还特别绘制了10余幅自贡盐场汲卤制盐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传统井盐生产工艺,成为重要的图像史料。初稿“搜罗宏富,记述详实,文笔清新,趣味隽永,洋洋洒洒”,部分刊载于《新运日报》,原计划结集出版,拟“白色新闻纸印,卅二开版式,百磅道林纸做底面页,封面特请各艺术家设计,装潢异常精美,定价实售一元”。

1939年6月21日,《新运日报》发表的《自贡市(志)》征求预约

1940年,王余杞在成都将全稿交给同乡学者、方志学家毛一波先生,并一再嘱咐是“本乡文献”,请其校订并保存。但毛一波于1947年去台湾省时,原稿因留存渝中(重庆市)未能携带,仅带走与创作小说相关的部分篇章,其余稿件下落不明。尽管如此,这次修志活动积累的资料与编写思路,为后续修志提供了宝贵参考,尤其是对盐务专题的重视,成为自贡地方文献的一大特色。

第二次修志:制度性规划与实践(1942—1943)

到了1942年,随着自贡设市已届3年,地方行政体系逐步完善,市志编修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此前,荣县、富顺县分别于1929年、1931年完成修志,但对分属两县的自流井、贡井记载甚略,更不涉及自贡设市后对城市历史、行政、产业等方面的记录。1942年11月初,时任市长王梦熊深感“地方文献实有亟待征存整理之必要”,遂以市政府名义向四川省政府呈报《编纂市志计划草案》,明确提出“保存文献,切合时代要求”的修志目标,正式启动了第二次修志。

1942年11月,自贡市政府关于《编纂市志计划草案》给省政府的呈报文件。

根据《编纂市志计划草案》,此次修志采用了纲目体编写方式,分为“舆地、政教、食货、盐务、工程、文献”六大门类,其下再细分具体条目,强调“远略近详”,重点记录设市以来的变迁。同时特别指出,“盐务一项关系国计民生为甚,故别立盐务篇,以期详尽”,以凸显自贡作为“盐产特区”特色;“工务篇以志本市建设之基础”,聚焦电话、水利、街道、桥梁等新兴事业,体现时代特征。

为确保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设立了市志编纂处,设总纂1人、编纂4人(后调整为8人),并配置采访、测绘、缮校、办事等专职人员15人,形成专业的编纂团队。其中,采访队伍尤为健全,除设采访主任1人、副主任2人外,还在自流井、贡井、大坟堡、凉高山各大盐场分设采访员6人,其余8个乡镇各设采访员5人,负责“调阅有关文卷、搜罗遗闻事,及测绘、统计、缮写等事”,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资料收集网络,体现了对实地调查的极度重视。

另外,《编纂市志计划草案》规定编纂时限“暂定为一年,必要时得追长之”,经费则从“本市预算教育文化补助费项下动支”及“第二预备金项下动支”,若不够“得向地方筹补”,预算总额31.08万元(法币),涵盖薪饷、办公、购置、采访等费用。

1943年《自贡市志目录》

四川省政府对市政府报送的《编纂市志计划草案》高度关注,省政府主席张群与通志馆馆长李肇甫于同年11月20日联合签发专文下达指令,要求市长王梦熊补充“市志各门细目、采访条例及经费预算书”。1943年12月,市政府按要求向省政府呈送《市志目录》《采访条例》《经费预算书》各一份,进一步细化内容。其中,《市志目录》详至50余个子目,《采访条例》明确采访员职责与奖惩机制,《经费预算书》分列各项开支(如总纂月薪800元,采访员津贴每月200元)。

然而,尽管此次修志活动以政府为主导,并纳入制度化轨道,规划也算周详,但最终仍未能完成。正因为这样,自贡市政府于1944年8月5日在《关于检送本市市志及地图以供研讨给四川省警察训练所的公函》中回复为“查本市设市不久,市志尚未编修”,所以只能无奈地“检送本市市区图一张”。笔者根据档案文献推测,导致修志工作不得不半途而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经费缺口大,“三十二年度(1943年)概算时漏未列报”,修志经费紧张必然影响进度;二是人事变动快,1943年6月王梦熊去职,后一届市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战时事务(如开展节约献金捐款);三是资料收集难,盐务、工务等领域专业资料涉及行业机密,收集过程耗时费力。

“准市志”诞生:《自贡市市政概况》的编纂(1945)

时间推至1945年,时任市长坦言:“自贡之设市,肇端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时,暂未始有市志也。”这充分说明,前两次修志工作彻底失败。鉴于省政府催促及地方文献保存的迫切性,市政府迅速调整策略,决定编纂《自贡市市政概况》,以“遵奉省令为之”,按篇、章、节体例编写,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党务、民政、财政、教育、建设、保安、地政、社会、粮政、田赋、兵役、司法等方面,基本涵盖了民国时期自贡市政建设与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

1945年《自贡市市政概况》封面及序

《自贡市市政概况》成书于1945年8月,字数超10万字,设13篇、50章、101节,详尽地记录了自贡市在1939—1945年间的发展状况,以及抗战时期工业城市的市政实践,重点突出了自贡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如“献金之多,兴学之隆,交通市里之拓建,卫生防疫及公共事业之孟晋”等。该书虽非正式市志,但按志书体例编写,具备志书的基本要素,被视为《自贡市志》之滥觞。从这个意义上讲,《自贡市市政概况》不仅填补了市志空白,其篇章节体例还为后续修志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照。正如该书序言所讲:“市虽狭,以产盐雄于西南……所叙皆实录,后之修方志者,或足以备要删焉。”

客观地说,《自贡市市政概况》编纂于抗战后期,出版于抗战结束时,展现了新生的自贡市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精神面貌,以及全市各界为国为家的精神情怀,其价值不容忽视。那时,自贡承担“增产赶运”支援抗战的重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条战线都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工作。兼具地方志性质的《自贡市市政概况》生逢其时,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载了自贡设市历程与时代背景、政府架构与行政运作、经济结构与产业特征、社会建设与民生状况以及政治与军事役政等,其内容体现了以盐业为核心的资源型城市在战争压力下的转型与发展,为后世研究自贡城市史、经济史、抗战史提供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简而言之,自贡在民国时期的两次修志活动,得益于当政者的文化自觉与执政所需,是战时环境下地方治理与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前两次修志虽未完全实现创修市志的目标,但与1945年的《自贡市市政概况》一起,共同为自贡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记忆,更为后人认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复眼视角。这些经历启示我们,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长期积淀,而修志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既要强力的制度保障(如把地方志工作纳入规划,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经费到位等),也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方能在时代变迁中实现“存史、育人、资政”的历史使命。

笔者欣喜地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轮、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接续编修,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力量参与”的新工作体制推动下,全市先后编纂出版2部市志、4部县志、8部区志以及近200部专业志、行业志、部门(单位)志、乡镇志等,实现市、县、乡三级覆盖,在总结历史经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赓续传承盐都文脉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按《地方志工作条例》“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第三轮修志即将启幕,相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时代的修志工作必将在守正创新中展现出更大作为。

参考文献:

1.政协自贡市委员会,《因盐设市纪录(自贡设市七十年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毛一波,《关于“自贡人物志”》,《四川文献(月刊)》第127期,1973年。

3.自贡市政府,关于《编纂市志计划草案》给四川省政府的呈报,1942年11月3日。

4.四川省政府,关于《编纂市志计划草案》给自贡市政府的指令,1942年11月20日。

5.自贡市政府,关于《市志目录》《采访条例》及《经费预算书》给四川省政府的呈报,1943年12月8日。

6.自贡市政府,关于检送本市市志及地图以供研讨给四川省警察训练所的公函,1944年8月5日。

7.自贡市政府,《自贡市市政概况》(影印本),1945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 刚 明登勇(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