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陪友访雨城观音阁‖乔木

作者:乔 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29 19:51:57 浏览次数:765 【字体:

陪友访雨城观音阁

乔 木

友慕雨城观音阁之名,从羊城来访,我欣然作陪。

午后细雨,二人漫步到县前街106号大院。重檐飞翘的观音阁赫然在目,让车水马龙的城市,生出份安静从容来。

雅安观音阁(乔木 供图)

明《重修观音阁碑记》记载:雅安治南有缘起萧梁的禅宗寺庙,名观音阁。明洪武十七年(1384)始建,始建者未留下姓名。旧传龙居住在此地,故修此阁。有见识的人怀疑这个说法,来此考查,发现每到雷雨季节,山崩泉出,鱼虾涌集,水族活动迹象明显,所以认为龙居于此的这种说法还是讲得通的。

栋宇既久,风弥笃。殿堂的榱题(椽子头)凋落,屋檐塌陷。佛寺的破败让住持妙能坐不安席,食不知味。为还佛寺尊严,妙能发愿重修观音阁。为此,他和徒弟圆正持钵到蜀南建昌各卫拜见官员,向他们化缘。官员们有感于师徒二人赤诚,都慷慨解囊,师徒募化到丰厚善款。

天顺元年(1457),妙能准备重修观音阁,但因缺少能工巧匠和好的建材,开工时间推迟了一年又一年。当年,观音阁是雅州千户所的东邻,正千户刘公(正五品)德高望众、通达人情。他认为重修观音阁是造福一方的事,工程迟迟不能动工的原因让他震惊,决定助妙能一臂之力。于是,刘公在集会时,好言劝喻民众,请他们给予重修观音阁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刘公振臂一呼,众人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良工美材齐集观音阁,工程顺利开工。

工师绳墨,匠人献巧。他们开凿打磨出规整的红砂岩砌筑观音阁基砋,用石头垒起围墙,用名贵木材修建殿堂……拔地而起的观音阁,殿宇重檐。殿堂内塑观音像,列坐十二圆觉,十八罗汉,四壁之上彩绘二十四诸天。殿堂之中,用石头砌成香炉,炉身金龙缠绕。殿堂左右安放钟鼓。殿堂后壁立塑南海观音。南海观音足下寒泉出,于是凿一井,因龙潜于此,故名:“龙井”。到此,重修观音阁主体工程完工,而这时因资金紧张拖欠匠人工钱,妙能却年老故去。

圆正唏嘘师父末见观音阁落成而逝,对知交说:“辛巳(天顺五年,1461)迄今,正德癸西(正德八年,1513)殆五十三载。正之年七十六,振作之志,老而弥笃。”两友交谈时,适遇熟读佛学经典的山西义商贾钺。贾钺认为重修观音阁功德无量,立即捐资给圆正用以支付匠人工钱,对优秀工匠,他还另加酬金。贾钺的义举让他的声望和清名传播开来,雅州有乐善好施的人闻讯也来资助。因获捐资金充足,圆正在殿堂左右接基砋砌石盖瓦,各翼一厦放置钟鼓。在殿堂前后,修石梯路。殿堂外加筑石墙,并立镌刻捐款人姓名的功德石碑为记。

甲戌(正德九年,1514)之冬,观音阁落成。师妙能发愿作则于前,徒圆正继承遗志在后。妙能振前人未振,圆正终前人未终,师徒二人乃佛寺栋梁,愿后者承继宗风。书此以记重修观音阁始末,许恩。

许恩,明代雅州城区人。明正德庚午(正德五年,1510)举人。尝奏请复茶课以济边用,裁冗员以省民财。累调云南宜良令,劝农养老,捐俸施棺,民颂之,祀乡贤。

乾隆版《雅州府志》:“观音阁,治南月心山(月心山即苍平山,又名雅安山)下,又名月心阁,阁内有泉,甘而且冷,萧梁古刹也。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僧了悟重修。知州刘启和立碑记之。”

据留存的明清碑记可知:观音阁旧名月心阁,寺缘起上溯南朝梁(502~557),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418),天顺元年(1457)至正德九年(1514)住持僧妙能,徒圆正持钵募化重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僧了悟精工维修扩建,后经乾隆、嘉庆年间培修、改建、扩建终成三重殿及楔房数十间的规模。

文献载,观音阁在清末和民国初年仍有继续维修,并扩建两侧梢间及前檐廊。

文献描述:观音阁坐南朝北,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梁架结构为八架椽屋四椽袱(房梁),前后乳袱搭牵用四柱,通高12米,面阔五间22.4米,进深三间12.9米,五铺作斗拱,明间补间铺作四朵。全部结构不见钉铆,结构精细,造型优美。素面台基石围栏,台基高1.4米,围栏0.93米,基坝嵌石质碑刻六通,垂带式踏道五级。观音阁整体布局严谨,用材坚实,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友人告之:这样的观音阁他的老父见过。1947年,其父在此拜过观音,饮罢“龙井”之水,话别寺僧大空,离开雨城去山城讨生活。时间模糊了往事,而观音阁一直在老人的脑海,心田。

1950年停止宗教活动,观音阁寺僧大空还俗,观音阁交雅安县粮食局作仓库使用。1954年9月西康省民政厅、文化处将观音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观音阁由雅安专区交专区商业局糖酒公司使用。1974年~2002年由地区商业局商储车队使用。佛寺无僧,佛像彩绘早失,三重殿及楔房数十间仅剩观音阁一殿,栉风沐雨,梁朽柱蚀瓦掉,倾危险象,朝不保夕。

2002年,观音阁交雅安市雨城区文管所管理,四川省文物局拔专款,由市区文管所加固维修。2007年6月,观音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观音阁作为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茶马古道·观音阁抢救保护工程开工,修缮时发现观音阁前檐下金枋上有“大明天顺……鼎新立”题记,年代信息明确,主体木结构仍为明代遗存,屋面为清代重修。2015年1月工程竣工,获评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时光任苒,岁月沧桑。今日所见观音阁,坐南朝北,呈方形平面布局,重檐七擅歇山,抬梁式结构,八架椽屋四椽梁,前后乳梁搭牵用四柱,上下檐施五踩重昂斗拱,下檐补间斗栱在明间用四朵,次间用一朵,面阔3间,进深3间。素面台基石围栏,基坝嵌石碑五通。石碑风化严重,仅辨识出名垂万古、广种福田八字,应是功德碑。垂带式踏道高低不同共有八级。殿内像设皆不存,“龙井”尚在,其水甘洌。匾额“古观音阁”四字朴拙圆融,为民国时雅安县长徐思执书写。

细雨中,绕观音阁一周。踩踩踏道尽有海水,摸摸基坝已得如意,数数斗拱只觉天高。

一晃晚饭时间,二人向院门而去。回眸,观音阁重檐飞翘,我心生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乔 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