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改革开放40周年>详细内容
2023-07-14 23:56:39

【方志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喻述琼 ‖ 人 · 房 · 家

作者:喻述琼 来源:《巴蜀史志》2018年第4期,总第218期 发布时间:2018-11-03 21:35:00 浏览次数:692 【字体:

本文刊于《巴蜀史志》2018年第4期

“看 ,以前我经常在那里洗衣服、淘菜。我记得以前有个大石头嘛,现在看不到了……”顺着母亲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个大大的堰塘,但是我记得那里应该是老家的小溪口。小溪口发源山涧,四季水波清盈,乡亲们设石筑坝,将浅浅的溪流筑成一米多深的小河,以供浆衫淘洗,乡亲们称之为小溪口。在小溪口的上方就是我的老家。

老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魂牵梦萦、无法割舍的羁绊。

人是家的灵魂,房是家的基础。没有人,再宽敞豪华的别墅也没有意义;没有房,家庭的生存就没有保障。小时候,我们家一大帮人,祖孙、兄弟、叔侄十来口,却只能挤在四间小小的瓦房之中,空间的狭小、生活的磕跘、习惯的矛盾是这四间瓦房无法承载之重。

修一栋自己的房子,一栋宽敞明亮的房子,是我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我最大的梦想。为此,父母只得远走他乡,到全国各地打工,无论多艰辛。我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

在后来的十多年,我和弟弟努力读书,为的是能取得好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减轻父母的负担,最大的奢望是父母能回家过年,感受家的团圆和温暖。但这确实是很大的奢望,父母一年两年不回家是很正常的事情,最长的一次近五年没有回家。每当过年,看到别人家一家团圆,热热闹闹,有父母的陪伴,而我们却只能在电话中互道温凉时,我都感到极其心酸和无助。

随着我和弟弟学业的上进,开支也越来越大,这使得父母的新居梦越来越远。我逐渐萌生了退学的想法,父亲知道后,打电话给我,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怒吼道:“即使一辈子不修新房,哪怕流浪街头,也要把你们两姐弟供出来。”听到父亲心底的怒吼,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漫下来……



2011年,以兴文镇为核心的巴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被省上批准的消息立即在全市、全镇、全村引起巨大轰动。新区的筹备建设随即迅速启动,规划、征地、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因在征地拆迁范围内,得知消息的父母立即赶回老家,参与房屋、田地、山林的锁定、核算、征收、拆迁全过程。在新区建设中,三天一层楼,十天一条路的建设速度,让我对中国“基建狂魔”的强大实力有了切身体会。两年后,新区初具规模,安置还房也告竣工交付。新房装修,父母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设计、选材、安装、铺设基本都是亲力亲为,吃住在工地。装好后,新房虽没有名贵家具,也不是富丽堂皇,但是简单大方的风格却处处透露着家的温馨和舒适。吃开火饭那天,亲友欢聚一堂,纷纷举杯祝贺父母乔迁新居。父亲却举杯道,这是时代的幸运,是党的好政策,才让我们这么快住上新房子。说完,举杯一饮而尽。



巴中经开区






老家早已拆迁了,荒草掩没的路径,很难找到老家的痕迹,房子早已不见了,遑论小溪口的大石头。父母已决定,不再外出打工,新区有很多工作机会,可以打点零工挣钱。一家人终于不用逢年过节相隔一方,清清凉凉。

杜甫曾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房之庇历来是人生存的基础,也是必追的目标。房的好坏影响人的离散,也决定家的悲喜。这就是我家房子的故事,虽然看似和改革开放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却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因为改革开放发展中国,国家兴盛百姓受益。

用我父亲的话说,有国才有家,国强百姓福。这句话,特准。



(载《巴蜀史志》2018年第4期,总第218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喻述琼(巴中市巴州区巴师附小教师

来源: 《巴蜀史志》2018年第4期,总第218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