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记忆】中国首部语文课本 胡适、茅盾读它长大

来源:方志江苏 发布时间:2024-02-22 10:40:25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首部语文课本 胡适、茅盾读它长大

又到一年开学时

分门别类、油墨飘香的新学期课本大礼包

是否已分发到你家?

时光回溯

早在1901年

中国首部语文教科书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就已横空出世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完整保留着传统文人的认字传统。

 学习文字,只停留在听说读写、组词、造句,就连语法、词性,估计大部分人都是从英语课上学的,可如果在识字的时候老师就能像这样教“词性”呢?

 现代城市里的孩子不识五谷,可如果识字的时候就有图说呢?

 现在的孩子了解古人服饰只能从偶像剧中获得,可如果识字的时候便有详细注解呢?

 我们希望孩子能学礼、守礼,可应该是在什么时间、场合?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胡适说:“《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语文教材,它更像是一本从文字出发的小型百科全书,又是一部小学字典,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

 这部由武进翰林刘树屏主编的语文课本,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它是中国自办学校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教科书,也是胡适、茅盾、丰子恺、梁漱溟、竺可桢、李四光等一代民国学界巨擘年少时的必读教材。茅盾晚年回忆童年生活时,更曾直言是这部书给了他最初的知识和快乐。

有关这部书的幕后编纂故事

今天为您一一道来

心怀天下 创办学堂 竭力育精英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宁波商帮先驱叶澄衷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念及寒门幼年未曾识字、作业艰苦,抱着“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的理念,发愿在上海捐资创办新式学堂。次年底,叶澄衷之子遵父命捐建的澄衷蒙学堂(今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竣成。

学堂落成时,大礼堂两侧悬挂着据叶澄衷遗言撰成的一副楹联:“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思秉烛;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

 澄衷蒙学堂是上海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出资创办的班级授课制的新式学校。校董樊时勋的好友、武进人赵凤昌推荐同乡刘树屏任总理(校长)。


刘树屏

 刘树屏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翰林院检讨,学问博古通今,被称为“常州倡导新学第一人”。甲午战争后,他回到常州,矢志改革旧学,于光绪二十二年与地方缙绅恽彥彬、李正光等一并,将龙城书院(今局前街小学)改为常州致用精舍,开设算学、舆地、时务、策论等经世致用的课程。

 澄衷董事会十年间聘请的校长名士辈出,四位离开学堂后担纲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其中,刘树屏任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章一山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受聘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此外,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章太炎、李公朴、马寅初、林语堂等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仁人志士来学校任教,陆续培养出了胡适、夏衍、袁牧之、竺可桢、李四光、丰子恺、李达三、钱君匋等一大批社会精英。

文字溯源 包罗万象 成就“第一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热衷教育救国的刘树屏欣然就任,在西学东渐、新旧交替之际,以一个革新者的姿态出现,将新式教育理念带到上海。

 办校伊始,没有现成的教材,刘树屏便自任主编,组织教员开始自编教材。他大胆探索、事必亲躬,亲自主持编排体式、词类划分,完全摒弃艰涩深奥、死记硬背的传统启蒙教材模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帮助儿童识字启蒙为宗旨,对中国文字源头进行系统梳理,以图文解字,解读入微,当年即编著完成校本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简称《字课图说》)。

著名学者余世存曾说:“中国人的文化标准中有一条即是认字,故传统教育中能认字就是有文化的人,因为汉字中有做人的道理,有哲学、心理学、医学……”《字课图说》就保留着中国人最优秀的认字传统。

 该书分四卷共八册,共选取3291 个汉字、插图 762 幅。编者把西方的科技知识融入传统的中国蒙学教育之中,按照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地方小志、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日常生活、农业工业、动物植物、人类活动、语言文字等门类编排,为当时“世俗所通行及尺牍所习见”的语文读本。

 该书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儿童识字,又吸收近代科技文明成果,注重普及科学知识,从而成就为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思想光辉的“百年语文第一书”。

 作为第一部学校编撰的语文课本,几十年间,扩印之多、流布之广一时无二。自光绪二十七年夏初版至光绪三十一年短短4年时间,重印达 14 次之多,成为晚清启蒙读物的“发轲之作”。同时,还影响了《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的编写,可谓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

硕儒新锐 强强联袂 经典永留芳
《澄衷字课》,不只是教孩子们认得几个字,而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触类旁通,合理地将各类文化穿插进来“学一懂百”,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融入了现代社会的科学知识。

 此书何以玉成经典?这就不得不提及刘树屏特邀襄助的硕儒:总纂章一山、主审蔡元培。

章一山

章一山(1861—1949),浙江三门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翰林院检讨。他年轻时就学于杭州诂经精舍,师从清末著名经学大师、翰林院编修俞樾,经史、数学、天文、地理学问精深。在澄衷蒙学堂执掌总教习时,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刘树屏已定的编写宗旨、体例,将分工编纂的各部分内容合成一书,删繁就简,精雕细琢,使之成为衔接自如,体式一致的有机整体。章一山后来担任澄衷蒙学堂总理。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与刘树屏贡士同年、翰林院同事,关系密切。蔡元培来澄衷蒙学堂前,任绍兴中西学堂总理。除了协助刘树屏管理校务外,蔡元培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审定《字课图说》。后来又经刘树屏介绍赴南洋公学任教。

蔡元培

 除像章一山、蔡元培这类硕儒被延请到澄衷蒙学堂外,刘树屏还利用其地缘人脉资源广纳贤师,吸纳了一批在新式教育中脱颖而出的翘楚。在澄衷蒙学堂首批聘请的27名教员中,有6人为武进、阳湖同里。他们在教学的同时,参与《字课图说》编写,其中沈颐、严保诚尤为出色。

 沈颐是《字课图说》最得力的分纂之一。他于光绪二十七至二十九年 (1901—1903年)在澄衷蒙学堂任教。后来还在盛宣怀和刘树屏联合创办的常州正则小学堂任总教习,随后到商务印书馆编新式教科书,成为近现代著名的出版家。

 另一位是严保诚。他在龙城书院就读时爱好天文历算,擅长理化,担任澄衷蒙学堂教习时主持《字课图说》天文历算、理化分纂。严保诚在编完《字课图说》不久即加入中国教育会,随后创办人演社、入商务印书馆编集新式教科书,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作为一部校本教材,《字课图说》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令人称赞的,莫过于民国书法家唐驼亲自书写的3291个汉字。

 唐驼(1871—1938),江苏武进人,原名成烈。因自幼练字坐姿不正而成驼背,戏改“唐驼”。他的书法宗王、欧体,后自创一格。1901年,唐驼应刘树屏之邀缮写课本《字课图说》八册,书中大小字均用正楷书写,端方优美、一笔不苟,易为学童接受。唐驼楷书端庄秀美,书名不胫而走、享誉沪上,后上海各大书局纷纷聘其缮写教科书。

《字课图说》版式上采用“六宫格”,刊有插图762幅,分布各卷,有地图、人物、花鸟、建筑、器物等,大小不一,大者半框,小者半框六幅,颇具图文合参、学养并重的含纳之趣。书中所绘图画多为《点石斋画报》风格,构图工整,精美典雅,体现了民间书法艺术与绘图艺术的完美结合。该书扉页上清楚地标明绘图者为“苏州吴子城”,然而吴子城究竟是何许人也,至今仍是个谜。

 该书凡例说:“......非图不显者,均附以图,或摹我国旧图,或据译本西图,求是而已”,表明书中插图多为临摹我国旧图或西方外来图画。因多为临摹之作,不好署其真名。而“吴子城”系旧时民间对苏州城中“内城”的习惯称呼,由此推断,所谓“吴子城”或许只是苏州某一著名画师的化名,实际并无此人。
 “宿学通儒”领衔策划
“新学少年”耕耘历行
书法大家珠联璧合
《字课图说》
在中国新式教科书编纂史上
有里程碑意义
首创者刘树屏也与这套课本一样
被视作“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
备受后人敬仰


来源:方志江苏(据武进印记、武进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方志江苏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