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中国人为什么要过中元节?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作者:景 桥 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 发布时间:2024-08-18 15:02:13 浏览次数:404 【字体: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中元节?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景 桥

1

今天,偶然路过一处天桥底,见有一堆烧过的纸钱余烬。晚上在微信群,见年近七旬的姨父拍来码放整齐待烧的纸钱,才想起,又是一年一度中元节,又到该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了。

纸钱,又称冥钱、冥币。《辞海》释义:“祭祀时烧给死人当钱用的纸锭之类。”

亲人去世、清明扫墓、中元祭祖,都少不得要烧纸钱。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风吹旷野纸钱飞”,到宋朝诗人葛绍体的“纸钱灰起祭中元”,再到近代陈毅元帅的“捷报飞来当纸钱”,纸钱,一直是人世间极重要的精神载体。

承载何物?生和死,阳和阴,先人和后辈,人间和地府。

在我的家乡江南,亲人去世,就须立马烧纸钱,意为给“买路钱”,黄泉路上孤魂野鬼才不会纠缠,地府的鬼差判官也不再刻意刁难。办丧那几天,也要多烧纸钱,一则给各路神仙,寻求超度;二则给逝者,到了阴间要继续生活,置办家具、安家落户、买田买地,哪一样都得花钱。待到出葬吉日,寿棺上山入土,更要一路扬洒纸钱,这是“开路钱”。

而一年一度的中元节,烧纸钱则是最核心的祭祀方式。传说,每年七月,地府的鬼门关大开,阴间亡魂皆可重回阳间、探望子孙,俗称“鬼节”,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和我们惦记逝去的亲人一样,他们也同样惦记我们。而活着的人,更牵挂至亲在那边过得可好、用度是否足够,难得一年回一次家,自然要多送纸钱。

烧纸钱,从科学维度看,不过是纸燃成灰的化学反应。但在心理上,却无限宽慰活着的人:

那些逝去的亲人,依旧在另一个世界好好活着,而且还需要用钱呢!

姨父所拍照片

2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

老祖宗关于节令的智慧,深不可测。譬如这个绵延千载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正逢白露节气、暑退之时。白天有“秋老虎”发威,晚上却又清辉几许,夜凉如水。

在这寒来暑往、阴阳交替的季节,阴间到阳间,也便可以一年一度放关通行,宛如同在七月的“鹊桥”。这样的铺排,绝非只是巧合,正如范仲淹所言:“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地府太冷,故要盛夏回阳;思念太深,故要一年一会。我们相信,逝去的亲人,不但以另一种形式活着,而且每年中元,还会重返阳间,和我们团聚。

正如一位朋友所言,当父母先后离世,清明和中元,就成了我想念他们最好的节日。

而中元夜,和中秋恰隔一月,同为天地间月色最明净的季节。中元夜,是阴阳的团圆;中秋夜,是人间的团圆。

记得小时,每逢中元,爷爷会带着我们,在日落月升、清风轻拂的黄昏,用竹筐装满冥包(纸钱),背上一捆干柴和一把扫帚,在村后山坪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

先用扫帚扫出一方净地,以防引发山火。接着,将干柴铺搭平整,内留一定空间,以便空气流入。冥包,错落有致散铺其上,这是为了保证烧透。

一切准备妥当。这时,爷爷神情肃穆,从衣兜里掏出火柴,“嗤”一声响,点燃了柴火和炮竹。劈啪啪啪之中,火光瞬间腾起,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也召唤来每一位沉睡的先人。

青烟阵阵,思念切切,祈福声声。

而这时,整个大屋场,此起彼伏同样的场景。爷爷一边望着扑腾的火色,一边念叼着招魂求佑的话。暮色苍茫,烟火腾空,一不小心钻进双眼,惹人落泪。

晚风徐来,火苗更加闪烁灵动,忽而蹿起老高,有一些火星,刹那便冲向天际。爷爷说,这是先人们在取钱呢!他似乎从火光中看到了先祖的面容。

就在这敬生重死的礼度中,阴间和阳间,逝去的人和活着的人,那一边的不舍和这一边的牵挂,借着暮色火光,浑然一体,隔着阴阳再度重逢。

一夜风起。次日清晨,再到烧纸钱的地方一看,只剩一点烧烬痕迹。这,就是逝去的至亲取走钱款的“回执”。

因这一“烧”一“取”,让我们相信,逝去的亲人在那边便有了钱,会更加富足,过得更好!

3

一晃,爷爷已去世快二十载了。

当初爷爷去世,我悲恸欲绝,完全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但正是在一边擦眼泪、一边烧纸钱的仪式中,我心绪渐复。原来爷爷并没有死,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凝视着通红的火苗,我喃喃自语:爷爷,这些纸钱您都收好,到了那边,千万不要舍不得花啊!

这样烧着、想着、念叨着,爷爷的死,渐渐变得似可接受。心里想,爷爷仍和我们在一起,还可继续接受我们的孝心呢。

的确,某种意义上,纸钱虽是烧给逝去的人,更多的却是慰藉活着的人。

那些曾抚育我们长大、教会我们生活的长辈,那些曾和我们朝夕相伴、血脉相连的亲人,因为衰老、疾病或者意外,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活着的我们,怀揣着漫无边际的思念和悲伤,无处安放。在经日累月的积蓄中,相思成灾。而中元节烧纸钱,给了我们一个宣泄口,那烧过的灰烬,缓解了我们对逝去至亲的相思之苦,承续着我们未竟的孝道,让思亲之痛也觅得了安稳的归属。

这不是简单的迷信,而是生命的基本信仰。在那烧纸钱的扑腾火苗中,在那飘散的袅袅青烟里,天地俱寂。世间一切,终归化作尘埃,却又得到永生。

这样的节令和仪式,教会我们,世间所有的离别,终会以另一种方式重逢。死亡,那不过是一趟远行,一年还要回一次。冥冥之中,所有的爱,都会指向团聚的方向。

而燃烧的纸钱,正是那久别重逢的信物。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因为中元节,便能阴阳相会、心心相印。

4

如今,常年客居异乡的我,烧纸钱也只是偶尔为之——响应文明祭祀的倡议,毕竟在乡下容易引发山火,在城里又污染空气。

但不知为何,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当年祭奠先人的场景,越来越清晰地烙印在我心头。每逢中元时节,脑海中常浮现那黄昏时的暮色火光,我仿佛听到了血脉里的召唤,骨子里的倾诉和灵魂的涌动。

那些逝去的至亲,留给我们的温暖犹存,音容笑貌梦中依旧。我常祈愿,那些生冷的纸钱,能借燃烧的热力,温暖远方的至亲。他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活在每年纸钱飞去的那个世界。

在那烧纸钱的青烟里,藏着血脉中的无尽眷念,藏着千丝万缕的牵挂,更藏着中元的节魂——敬祖重孝、慎终追远、知恩惜福。

每年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忍不住问:那些列祖列宗啊,那些逝去的至亲啊,你们在那边可还安好?

而百年之后,万水千山。我们又是谁,谁又会烧着纸钱,牵挂我们的衣食是否丰足?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中元节?

因为这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既告慰先人,又安放自己,更感召后人!

我们因此坚信,逝去的亲人并未消失。而我们,终究也将和他们永远在一起。生而为人,既要敬生重死,又要淡看生死,更要懂得珍惜和相守。

因为,在人间,一刻也等不起。

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尽孝的人要晓得趁早,每一次团聚要万千珍惜!

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jing6qiao)

作者:景 桥(工作之余写温暖人间,写家国天下。多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之声转载。著有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

来源: 你的景和我的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