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中秋特辑】追溯中秋节‖申福建

作者:申福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9-16 14:12:32 浏览次数:404 【字体:

追溯中秋节

申福建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本该热热闹闹,但大街小巷、村头院落,与平时差不多,缺乏应有的节日氛围。有人直言:“月饼、糍粑,不稀罕!”有人叹息:“信息时代了,过中秋节还有什么意义?”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那是人们对中秋节缺乏足够的了解,仅仅把月饼、糍粑作为寻常食物,甚至有人说:“中秋节就是粑粑节”。

那么,中秋节有什么内涵?月饼、糍粑代表着什么?我们该怎样过中秋节呢?

中秋

源于对未知的敬畏,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那就是“天”,“雷霆雨露均是天恩,风霜雨雪皆可明志”,是他们对天与人关系的认识。祖先们祭天、向天祈福,推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月有阴晴圆缺,祖先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制定出农历,幻化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渐渐形成祭月的礼仪。同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辛劳一年,需要一个仪式来庆贺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二者珠联璧合,中秋节应运而生。

中秋,最早出现于《周礼》。《礼记·月令》载:“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农历把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农历八月是仲秋,八月十五是仲秋之中,故称为“中秋”。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秋分”没有固定的日子,而且“秋分”之夜不一定有圆月。但祭月的主角是月亮,没有圆月怎能表达那份敬意?通过长期观察,我们的祖先知道,中秋之夜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就把“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唐代,文人士大夫中流行赏月,吟诗作赋,更唱迭和,并逐步渗透到民间,以赏月为中心习俗的中秋节日开始出现。

宋代中秋节,上至王孙公子,下至普通商户、贫穷百姓,都会赏月、喝酒、拜月。拜月所祈心愿,主要有三:读书人“愿早步蟾宫”,科考高中;女孩子“愿貌似嫦娥”;已婚夫妇愿多生贵子。

元代中秋节,人们喜爱品尝各种时令瓜果。元顺帝时熊梦祥编纂的《析津志》记载,中秋节时大都(北京)上市的果品有瓜果、香水梨、银丝枣、大小枣、栗、御黄子、频婆(苹果)、柰子、红果子、松子、榛子等。

到明清,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和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一般民众中秋节的主要形态。中秋节上升为民俗大节,拜月祈福、亲人团聚成为中秋节的重要内容。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载:“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意思是,中秋节前回娘家的已婚妇女,中秋节这天必须返回公婆家,因为这是团圆节。

过中秋节的习俗绵延不绝。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女儿女婿回娘家看望父母,亲戚朋友热热闹闹聚会,外出旅游,祭月、赏月,吃月饼、糍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秋节。

月饼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表示一种点心。后来,人们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家人团圆、寄托思念的寓意。

相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做出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敌寇入侵,李靖率兵出征,大获全胜,于中秋节凯旋,通宵欢庆。正好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分给众位大臣。这可能是中秋节吃月饼的开始。

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想要另起一名字。杨贵妃仰望明月,思绪万千,随口而出“月饼”,唐玄宗拍手称好,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用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来赞美月饼,可以看出那时的月饼馅中已有酥油和麦芽糖了。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表明中秋节赠月饼、吃月饼已成为民间习俗。

《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以圆圆的月饼祭圆圆的月亮,那是人们对幸福圆满的期许。

在生活困难时期,月饼是一种奢侈品,许多人连月饼的味道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今,人们追求个性化的健康生活,作为食品本身,月饼不再稀奇。

糍 粑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功臣。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炊,饥寒交迫。

此时,人们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拆开城墙,大家惊奇地发现,墙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

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为感恩伍子胥的救命之恩,人们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祭奠他。

我认为,这是出于对伍子胥的敬佩而编的传奇故事。其实,秋收之后,做点糍粑,香甜黏糯,便于存放,那是对自己“汗滴禾下土”的慰藉。

我小时候看到的打糍粑就是这种办法。把糯米饭趁热倒入对窝中,两个壮劳力手持对窝棒,喊着“嘿着嘿着”的号子,协调一致,打出软糯的糍粑。只是,现在有了机器,节省了劳力。

打糍粑,是丰收的象征,喻示着来年风调雨顺;糍粑捶捣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做成圆形,喻示着吉祥团圆;糍粑香甜可口,喻示着生活甜甜蜜蜜。

糍粑(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诗 意

中秋佳节,文人骚客托物言志,感物伤怀,留下千古名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是唐代名相张九龄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的感慨,写出了共对皓月之境,蕴含天涯咫尺之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朝诗人王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诗仙李白在中秋之夜,对统治者体恤民生、顺从民意、早日结束战争,让人民过上团圆幸福生活的呐喊。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描写了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湓浦、远离故乡、物是人非、孤苦伶仃的冷清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通观全篇,皆是佳句,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美好祝福。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是八百年前的辛弃疾对宇宙的探寻。

这些关于中秋的古诗词,意蕴雅致,情真意切,回味悠长,是中秋节个人情感的回响,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美了千年时光,醉了你我他。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秦天柱 作(图源:蓉城文艺微信)

追 溯

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实施,嫦娥奔月的梦想已变为现实,嫦娥五号一次性携带2千克月壤回归,标志着我们正在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既然如此,那中秋节还有没有意义?答案是肯定的。

认为中秋节没有意义,那是因为我们仅仅把月饼、糍粑作为食物和中秋节联系在一起,曲解了古人设立中秋节的本意。

因此,我们应追溯中秋节的本源,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有科学家指出,我们认知的物质,其实只是宇宙的5%,剩下的95%还是未知。我们要大胆探索,更要有敬畏感,敬畏宇宙、敬畏大自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业生产不易。我们要强化勤俭节约思想,珍惜每一粒粮食;人生最美不过亲情、友情、爱情,团圆是每个人的渴望。我们要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爱和付出给人以温暖。

传承与弘扬并重,就能过上一个仪式感满满、难以忘怀的中秋节。举行祭月仪式,感知宇宙的浩瀚无垠和人类的渺小,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找一空旷处,举家赏月,感受那一轮清辉的奇妙;品月饼、糍粑、水果,体验时光的味道和生活的美好;观看中秋晚会,背一背中秋诗词,唱一唱中秋歌曲,让自己融入中秋文化;亲朋之间互道问候,互赠月饼,举杯相邀,共话情谊。

难道这样的中秋节没有意义?难道这样的月饼、糍粑还仅仅是月饼、糍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供稿: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