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陌上桑》一曰《艳歌罗敷行》”释疑

来源:光明网-国学 发布时间:2024-10-14 11:00:02 浏览次数:498 【字体:

  作者:孙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乐府诗集》将《日出东南隅》篇列为相和曲《陌上桑》古辞,郭茂倩云“一曰《艳歌罗敷行》”,郑樵《通志·乐略》题解《陌上桑》云“亦曰《艳歌罗敷行》”;《宋书·乐志》却将该篇列为大曲《艳歌罗敷行》古辞,名曰《罗敷》。《日出东南隅》篇是否为相和曲《陌上桑》古辞,其“一曰《艳歌罗敷行》”到底是怎么回事?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据刘宋《元嘉技录》《大明三年宴乐技录》,《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乐府诗集》相和曲题解引《古今乐录》曰:“张永《元嘉技录》:相和有十五曲。一曰《气出唱》,二曰《精列》……十五曰《陌上桑》……其辞《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这里首次提及相和曲《陌上桑》借辞瑟调《艳歌罗敷行》,可见《日出东南隅》篇为《艳歌罗敷行》古辞。由《乐府诗集》瑟调曲题解引《古今乐录》可知:西晋《荀录》载十五曲,所传九曲之一乃古辞《罗敷艳歌行》;王僧虔《技录》(即《大明三年宴乐技录》)有瑟调三十八曲,但无《艳歌罗敷行》。由郭茂倩瑟调《艳歌行》题解引《古今乐录》可知,王僧虔《技录》“《罗敷》一篇,相和中歌之,今不歌”(学界一般认为“今不传”“今不歌”等均为智匠之语)。张、王乐录将《日出东南隅》篇列入相和曲而非瑟调曲,代表了刘宋宴乐实际,该篇因借辞列入《陌上桑》曲,“一曰《艳歌罗敷行》”成为必然。

  而《宋书·乐志》将《日出东南隅》篇从相和曲《陌上桑》归至大曲《艳歌罗敷行》,沿袭《荀录》瑟调之属(大曲为瑟调)。沈约历经宋、齐、梁三朝,对宋代《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应该熟悉,其将该辞入大曲《艳歌罗敷行》乃回归《荀录》古曲辞配乐传统。齐梁时期《日出东南隅》篇入瑟调还是相和曲演奏,现存史料无记载,据沈约归类或可推测一二。由“相和中歌之,今不歌”可知,智匠时代相和曲《陌上桑》“日出东南隅”已不歌;就《乐府诗集》瑟调曲题解引《古今乐录》来看,《荀录》传瑟调《艳歌罗敷行》,智匠时代未在“今不传”之列。南朝前后期乐录记载,体现了《陌上桑》与《艳歌罗敷行》二曲演奏《日出东南隅》篇的借辞与本辞情况。

  二、与南朝不尽相同,魏晋时期《日出东南隅》篇被相和曲《陌上桑》与瑟调《艳歌罗敷行》同时演奏。由《乐府诗集》之《陌上桑》题解可知,西晋崔豹《古今注》记载其本事,云罗敷采桑赵王欲夺之;郭茂倩引《乐府解题》,认为赵王与《日出东南隅》篇使君内容不符。就文学与现实不必完全对等的关系来看,崔豹所言应该就是《日出东南隅》篇本事,否则不至于有《陌上桑》与《艳歌罗敷行》两首古辞吟咏同一件事,郑樵《通志·乐略》也认为二者所指为一事。

  也就是说,崔豹时代,《陌上桑》已经借辞《艳歌罗敷行》,但《陌上桑》源起古辞是什么不得而知,就古人摘句而为诗题的特点,或可推测其以“陌上桑”起句。《宋书·乐志》《古今乐录》等可见《荀录》将《日出东南隅》篇归类瑟调曲,透露西晋《艳歌罗敷行》古辞演奏的另一情况,加上郭茂倩云《陌上桑》“日出东南隅”乃“魏、晋乐所奏”,可知彼时其为二曲演唱,“《陌上桑》一曰《艳歌罗敷行》”当追溯至魏晋。

  郭茂倩同时收录“晋乐所奏”《陌上桑》之《楚辞钞》、曹操“驾虹霓”、曹丕“弃故乡”,三七言游仙内容与“桑”无涉。尽管这是最早拟写《陌上桑》曲题的诗辞,依然无法推测其借辞之前的源起古辞。就曹氏父子拟写《秋胡行》游仙而非秋胡的内容来看,他们“旧瓶装新酒”的创作与古辞有异不无可能,但这至少说明魏晋时期《陌上桑》古曲的流行。至于汉代,《陌上桑》古辞也是无从得知。应璩《百一诗》云“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乐府诗集》吴声歌曲题解引《古今乐录》“《凤将雏》以上三曲,古有歌,自汉至梁不改,今不传”,难怪沈约《宋书·乐志》云“《凤将雏》其来久矣,将由讹变以至于此乎”,对《陌上桑》《凤将雏》混淆不能理解。这或可说明时人对《陌上桑》古曲不够熟悉。

  三、文人拟作《陌上桑》与《艳歌罗敷行》二曲题受诗乐分合背景影响,二者分题而立抑或合一因时代而异。曹操、曹丕拟作《陌上桑》及《太平御览》记载曹植同题残句,乃配乐演唱的同系列游仙诗,曹植同时有杂曲歌辞齐瑟行《美女篇》拟写《日出东南隅》。西晋有傅玄《艳歌行》、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拟写《艳歌罗敷行》古辞,陆作《文选》云“或曰《罗敷艳歌》”而《玉台新咏》作《艳歌行》。傅玄另有瑟调《艳歌行有女篇》,和曹植杂曲歌辞《美女篇》相类。魏晋时期《艳歌行》曲题拟作多有罗敷采桑之事,而《陌上桑》如三曹所写仅见三七言句式游仙主题,此乃文人对《陌上桑》与《艳歌罗敷行》的分题接受。前言“《陌上桑》一曰《艳歌罗敷行》”追溯至魏晋,可见当时帝王宴饮二曲同时演奏《日出东南隅》篇,而文人拟写二曲题分立,各自配乐的可能性较大。

  东晋至刘宋,相和曲拟作有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鲍照《采桑》,刘义恭瑟调曲《艳歌行》采桑女意象不显,但可见从曹植齐瑟行《美女篇》、傅玄《艳歌行有女篇》而来,上述拟作都与瑟调《艳歌罗敷行》内容有关。前言本时期张永《元嘉技录》、王僧虔《技录》将《日出东南隅》篇列入相和曲而非瑟调曲,这说明当时帝王入乐演唱的一般是相和曲《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篇。文人拟作则沿袭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而诗乐分离,这就淡化了《陌上桑》与《艳歌罗敷行》二曲题的区别。《日出东南隅》篇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多样的诗题称引,梁陈至隋唐拟作如《陌上桑》《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等皆是。

  似乎可以推测,东晋战乱之后,刘宋重新整理乐曲,《陌上桑》借辞《艳歌罗敷行》演唱又开始流行,带动南朝文人拟写与《艳歌罗敷行》有关的大量诗题。而曹魏至南朝,《陌上桑》曲题继三曹拟写之后,梁朝吴均、王台卿、王筠才有《陌上桑》诗题拟写,但内容却是对《艳歌罗敷行》的继承,二曲题在文人看来已无区别,但《艳歌罗敷行》曲题的影响大于《陌上桑》。这也是当时艳歌流行所致,同时表现了诗乐分离背景下曲题的淡化,因为不入乐,曲题影响不大,“因题写意”即可。这也许是后来《日出东南隅》篇“今不歌”的一个原因。而诗乐分离、文人自拟诗题增多,也让《乐府诗集》分类不一,如《艳歌罗敷行》古辞及傅玄、张正见拟作《艳歌行》等均归于相和曲《陌上桑》系列,而傅玄《艳歌行有女篇》、刘义恭与梁简文帝等《艳歌行》却归瑟调曲,曹植《美女篇》归杂曲歌辞,等等。

  相和曲、相和引、瑟调曲等借辞而唱是乐府传播过程中的惯例。除相和曲《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宋书·乐志》记载曹丕《陌上桑》也在瑟调《东西门行》,曹植瑟调《野田黄雀行》“置酒”也在相和六引之《箜篌引》和瑟调《门有车马客行》,从而有“一辞三唱”之谓。《元嘉技录》记载相和十五曲,《东门》无辞,或云歌瑟调古辞《东门行》“入门怅欲悲”。相和曲、相和六引及平调、清调、瑟调、楚调诸曲,通用乐器是“笙、笛、琴、瑟、筝、琵琶”六种,其不同在于筑、篪、节等细微区别,因而借辞演唱成为必然。黄节《鲍参军诗注》云《置酒》被三曲演奏,盖取其知命何忧之意为《野田黄雀行》,取其亲交从游之意为《门有车马客行》,取其晦迹远害之意为《箜篌引》,从中或可推测《陌上桑》借辞《日出东南隅》篇的某些关联。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1日 13版)

[ 责编:邢彬 ]
来源: 光明网-国学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