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游仙百年教堂惊艳时光

发布时间:2019-01-30 14:49:55 浏览次数:912 【字体:

 在绵阳市游仙区柏林镇的洛水村王家湾,一座百年教堂静静矗立在田野之中。作为川西北农村最大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如今不仅是传教场所,也成为旅游人沐浴宁静与洗涤心灵的地方,惊艳了时光。

教堂外观

为什么一个偏远山村有这样一座天主教堂?这主要和清末民国初年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有关。1840年后,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大量西方传教士从沿海进入中国内陆传教,洛水天主教堂便是当时修建。

百年教堂,又名王家旺圣堂,1897年开始修建。据《涪江遗韵:绵阳不可移动文物》一书记载,法国传教士白立山(也叫柏立山)来到洛水村后,主持修建教堂。整个教堂加上生活、学习场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教堂坐东向西,由圣母堂、小经堂、教会男子学校,教会女子学校、养马圈、骨灰塔等五部分组成。建筑风格不仅保存了天主教堂典型的哥特式风格,还结合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整个建筑区域呈凹字形布置,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教堂堂内则由两排共18根支柱支撑,长32.96米,宽12.56米,通高14.25米,形成高大空间。修建至今,这座天主教堂也成为目前川西北农村最大的天主教堂。

教堂内景

教堂虽然外在建筑是西方风格,但修建的所有材料都来源于本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建筑。如木材主要是从隔壁太平乡拉来,石灰则是从绵阳城郊附近运来等。院中有株紫薇树,和两株巨大金桂、银桂,这些树都是修教堂时所栽,也有百年的历史。每到秋天桂花开花的时候,整个教堂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堂曾一度被毁,原来的教会女子学院被拆掉。后因场地宽阔,村民可用于存放粮食,教堂因此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教堂重新修复,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除了教堂,还有两处是神父生活休息之处以及教会男子学校。教堂现有神父13位,其中外籍神父3位,其余皆为中国人。以前外国传教士常年在此传教授课,后来曾一度中断活动,直到1980年恢复开放。

多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保护下,这座百年教堂整体保存较为完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教堂顶部有部分瓦片掉落,后经修缮,教堂更加美观和结实。因为百年教堂的完整保存,以及它在西洋古典建筑风格中融入众多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成了绵阳近代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2012年,百年教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外“博爱广场”

置身百年教堂,观鼓楼经堂,听心灵之音,悟博爱之道。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和演变,洛水天主教堂不仅是一个传教场所,而且变成了洛水村乃至柏林镇一个重要文化旅游活动中心。目前,为打造洛水村的旅游文化项目,当地以教堂为中心,汇聚柏林历史文化,融合古今中外的“博爱”精神,在教堂外打造了“博爱广场”。村民们平时在此读经诵诗,逢年过节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一派热闹场景。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