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夏至‖梅会林

作者:梅会林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5年6月19日A12版 发布时间:2025-06-21 17:44:05 浏览次数:69 【字体:

夏 至

梅会林

时光的齿轮悄然转动,春去夏深,在阵阵蝉鸣中,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烈的时节——夏至。

古人对夏至有着深刻的认知。《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将其视为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更以生动的物候现象诠释:一候鹿角解,鹿角属阳,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雄鹿便褪去旧角,迎接新生;二候蝉始鸣,雄蝉感知阴气萌动,鼓起薄翼奏响盛夏序曲;三候半夏生,喜阴的半夏药草,在沼泽水田间悄然生长,标志阴阳交替。此刻,窗外闷热依旧,墙角蟋蟀低鸣,让我们明白节气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生命与宇宙的共鸣。

图片

二十四节气图(钟葵 制图,图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凌晨三点,东方已微明。站在窗前,不禁想起白居易“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的诗句。千年前的诗人,是否也在这样的黎明,凝视着同一片天空,感受着夏至特殊的时光流淌?太阳即将升起,这是全年最早的日出。古时人们于此测量日影、推演历法;而如今,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等待闹钟唤醒。

图片

荷花(2022年7月3日蓬州闲士摄于成都新津,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元稹诗云:“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蝉鸣响起,小城浸润在琥珀色的光晕里。夏至的阳光格外绵长,从清晨三点在青瓦上流淌,直至晚上八点才缓缓隐去。烈日下,树荫下成了人们的避暑胜地。几位老者摇着蒲扇,围坐在斑驳的棋桌旁,在楚河汉界间“厮杀”。观棋者比弈棋人更心急,“走炮!走炮!”的呼喊声,惊飞了枝头打盹的麻雀与蝉。

夏至时节,瓜果飘香。西瓜、甜瓜、哈密瓜摆满摊位,空气中弥漫着香甜气息。西瓜摊前,老人耐心教孙子挑瓜:“要拍,听声,闷响的是沙瓤,脆响的是脆瓤。”小男孩有模有样地学,逗得摊主也忍俊不禁。水果店的水蜜桃用井水浸着,恰似儿时父亲吊在井里的西瓜,那透心凉的滋味令人难忘。小超市门口,孩子们围着冰柜挑选花样繁多的冷饮制品。记忆中,五分钱的冰棍要慢慢舔,生怕太快就没了。父亲每天早晨都要煮一锅绿豆汤,虽豆子寥寥,却盛满了整个夏天的清凉。

夏至的炎热,也带来许多童年乐趣。我们用竹竿粘着麦芽糖捕蝉,站在老槐树下,屏息凝神地等待蝉落网;放学后跳进小河游泳,溅起的水花里藏着银铃般的笑声;骑行十多里去看护城河的荷花,粉白的花朵在绿叶间亭亭玉立;还能吃到父亲做的手擀面,父亲说:“一碗夏至面,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碗里总藏着满满的蛋花,热腾腾的香气驱散了所有疲惫。

图片

酸辣汤面(图源:乐食记lsj)

夏至傍晚,骤雨常不期而至。乌云密布,闷雷滚动,雨点瞬间砸下,在发烫的地面腾起白雾。雨水顺着屋檐落下,在石阶上凿出小坑。雨停后暑气未消,路灯亮起来,飞蛾扑打着灯罩。潮湿的空气里,裹挟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混合着夜来香的芬芳,编织成夏至独有的味道。往昔盛夏夜晚,我总爱躺在院子里的草苫上看星星。哥哥说,夏至夜的星星最亮。他指着银河两岸的织女星与牛郎星,讲述着古老的传说。蟋蟀的低鸣与远处的蛙声交织,谱成一曲夏夜乐章。夜深时,流星划过天际,那转瞬即逝的光芒,恰似漫长白昼最后的句点。

在夏至时光里,人们以朴素的方式与天地对话。夏至之后,白昼渐短,但明日的太阳,依然会准时升起。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5年6月19日A12版

作者:梅会林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华西都市报》2025年6月19日A12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