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文学中兴的多维透视——评《南宋中兴诗坛研究》

作者:曹辛华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4日 12版) 发布时间:2019-12-14 11:29:58 浏览次数:546 【字体:

作者:曹辛华《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4日 12版)

《南宋中兴诗坛研究》 曾维刚 著 人民出版社

清末民初的陈衍曾提出“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闻一多论“自古诗只两种:唐、宋”,均深入揭示和推尊唐、宋两种古代诗歌的范型。在唐宋诗歌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中,12世纪早期的宋室南渡是一个重大转变。宋室南渡后,无论社会文化还是诗歌艺术,在继承北宋的同时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宋孝宗至宁宗前期约半个世纪,诗歌创作出现中兴,成为继唐代开元、元和及北宋元祐之后的又一诗学高峰,史称南宋中兴诗坛。此期诗歌不仅极富艺术成就,也极具阐释空间与研究价值,成为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曾维刚著《南宋中兴诗坛研究》从群体论、演进论、个体论等多个层面,对南宋中兴诗坛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新的角度对宋代文学的中兴进行多维透视。

《南宋中兴诗坛研究》将文献发掘与理论批评相结合,在学术史的脉络中深入开拓,进行诗史建构。著者揭示20世纪以来的宋代文学研究中,盖因王国维、胡适等学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影响,宋词长期被视为宋代文学的正宗,占据了宋代文学研究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宋诗研究虽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总体状况却寂寥得多,无论是文献整理还是理论批评方面的成绩均落后于宋词研究。就宋诗研究内部看,又存在重北宋而轻南宋、重大作家而轻中小作家的倾向。该著选择以南宋中兴诗坛为研究对象,正是着意于对学界研究薄弱而又十分重要的学术地带进行开拓。

在具体路径上,著者注意文史结合,不仅深度研读南宋历史典籍,更以南宋为主,通读八十余家宋人别集,在此基础上揭示,南宋中兴时期,顺应宋室南渡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学术文化与文学本身的发展,出现如林光朝、林亦之、韩元吉、薛季宣、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陈傅良等许多道学诗人,他们继承前贤之绪,并予以开拓创新,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道学诗人群体;又有章甫、陈造、姜夔、刘过、刘植、刘翰、刘仙伦、李泳、张良臣、葛天民等许多江湖诗人活跃于诗坛;还有许多在政治上趋向于激进抑或保守的官宦诗人,如王十朋、胡铨、范成大、陆游、尤袤、周必大、洪适、洪迈、辛弃疾等,他们共同创造了南宋中兴诗坛异彩纷呈的局面。这样立足于文献发掘的宏阔诗史眼光,纷繁复杂的文学事实及相关历史文化事实的发掘清理,是该著富有原创和开拓意义的基础。该著附录还收录多篇辨伪、补正、辑佚、笺证之什,也是考证与批评结合的产物,鲜明体现了该著特色。

《南宋中兴诗坛研究》秉持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理念,重视“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突破学界主要对少数著名中兴诗人进行个案研究的格局,注重从宏观角度考察南宋中兴诗坛的群体动态,探讨诗人群体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与历史语境。在研究南宋中兴诗坛的演进代变时,不仅较长时段地考察自南渡到中兴诗坛的代际变化,也深入讨论催生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历史文化动因。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艺术分析时,注重对文学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进行探讨,并对社会文化与文学作品的中介——士人心态进行分析,在多维立体的考察中揭示特定时代、群体或个体的精神状态、艺术心态与文学形态,从而深化、细化对南宋中兴时期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该著还专设下编“个体论”,从个案研究的角度,对韩元吉、朱熹、张栻、王十朋、陆游、范成大等进行研究,指出南宋诗歌的中兴,并非尤、杨、范、陆等少数著名作家活动的结果,而是许多优秀诗人共同创造的局面,南宋中兴时期的许多重要诗人,不仅有其群体性特征,也极具个性,他们共同建构了南宋中兴诗坛异彩纷呈的局面。这样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结合的研究,让该著的讨论宏阔而具体,深入而细腻,从个体、群体与整体等不同层面推进了南宋中兴诗坛的研究。

文学史的研究,不能只是简单排列一个个作家,而要注意史的发展线索,注意文学群体的有机活动系列,包括作家之间的关系、作家群体的形成与消散、文学思潮的兴起与衰落。《南宋中兴诗坛研究》在此方面深具匠心。著者指出其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注重对构成系统的同时存在的各项要素的比较与分析,有利于从横向角度观察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事物的形态、关系及其共性与差异;而历时性研究注重对不构成系统的连续发展的某项要素的前后比较与考察,有利于从纵向角度观察不同时空条件下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构与性质变化。

总之,《南宋中兴诗坛研究》的文献发掘与诗史建构、宏观研究与微观探索、注重关系与突出过程,形成该著的突出特色,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南宋中兴诗坛展开了系统深入的讨论,从广度与深度上拓展了宋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和空间。

(作者:曹辛华,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