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课本里的春天

作者:记者 方莉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1日 10版) 发布时间:2020-03-01 10:10:57 浏览次数:550 【字体:

作者:本报记者 方莉《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1日 10版)



武汉东湖樱花园里的樱花在春天里竞相绽放(摄于2018年3月) 新华社记者 熊琦摄



林场春回(中国画) 周令钊



春溪泛舟(扇画) 任重



古诗三首(课本内页) 资料照片



春耕图(水彩画) 古元



春夜喜雨(书法) 陈洪武

【课本里的中国】

该怎样形容春天?它是色彩缤纷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绘就美丽的春光,展示出勃勃生机;它是悦耳动听的,春雷、春雨、春水奏响美妙的旋律,滋润着万物生长;它是诗情画意的,人们迎着春风追逐梦想,朝着美好未来奋斗不歇。

这个春天,注定与众不同。因为疫情肆虐,明媚春光暂时蒙上了一层阴霾,“加油武汉”的鼓劲声却让春天的旋律更加昂扬,全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同闯关,书写着别样的春天故事。

当我们翻开课本里的春天诗篇,当我们诵读书卷里的春天辞章,当我们沉思先贤留下的人生智慧,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呼之欲出,一个无限光明的春天就在前方。

仔细端详春天的模样,你会发现它是如此鲜亮生动、娇俏可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是早春二月的田园风光;“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刘湛秋《三月桃花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是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的景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春天江畔赏月观潮的清幽之境;“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是春日泛舟湖上的闲适之情。

春天,是白居易眼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派江南春日胜景;是郑振铎笔下“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郑振铎《燕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燕子轻舞的灵动春光;是艾青诗中“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艾青《绿》,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场“绿”的狂欢。

人们热爱春天,不惜用最美好的词汇来描述它、最浓烈的情感去赞美它,是因为春天从冰冻严寒的冬天走来,却总是带给我们温暖、希望和力量。古往今来,多少古圣先贤将自己对于自然规律、人生智慧、家国理想的思考涂抹进浓墨重彩的春天里,为今天的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春天,是充满智慧的。春天是气候变暖、万物复苏的季节,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宝贵经验。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到“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植树,再过十年、二十年,这里也将是一片青葱翠绿”(刘湛秋《植树的季节》,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无不强调春耕春种的重要性,启迪人们在春天就要谋划全年。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们也在诗词中记录个人观察到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规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描绘候鸟迁徙回归后搭建新居的景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讲述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过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

这些朴素的科学道理正是源于对自然界的精准观察和准确记录,这与当代科学研究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第一朵杏花》,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春天,播撒着科学谋划的种子,为我们科学认识自然、探索万物规律打下重要基础。

春天,是充满力量的。“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是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的来到……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冯德英《春潮》,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正如这气势磅礴的春潮一般,春天具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股力量,源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坚韧,源自“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勇气,源自“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气势,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拼搏向上。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艾青《春》,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天,焕发出愈挫愈勇的生机,凝聚起我们不畏困难、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里,散文大家朱自清描写了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春天,它更是作者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满怀信心“上前去”的内心写照。

春天带来无限希望,这份希望潜藏在润物无声的坚守之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这份希望,蕴藏在栉风沐雨的旷达之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这份希望,深藏在藐视困难的自信之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天,孕育着欣欣向荣的希望,为我们创造美好未来坚定必胜的信念。

这个春天里,面对疫情的中国人民正万众一心、科学防控、共克时艰。我们坚信,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寒冷挡不住春天的温暖,疫情压不倒英雄的中华儿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盛况就在前方。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待到闯关成功之际,我们定要拥抱这美好的时节,拥抱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报记者 方莉)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