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父亲节特辑】陈龙狮 ‖ 三位父亲对我的爱

作者:陈龙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21 16:22:38 浏览次数:22980 【字体:

三位父亲对我的爱

陈龙狮

今早,我女儿陈彦宏对我说:“爸爸,马上就是6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了,而且29日是您63岁生日,也就要到了,我给您什么礼物啊?”

啊……,“父亲节”“我的63岁生日”?!这让我回想起了三个父亲对我的爱。

一般来讲,每一个男人都有生父、岳父,可我还有一位“养父”。

首先,讲讲我的父亲陈昌同志。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副秘书长黎济明为父亲创作的纪念邮票

我的生父叫陈昌,他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位红军战士。1907年腊月初八,父亲陈昌出生在四川仪陇立山场一个没落世家。1926年,年仅19岁的陈昌参加革命,任叶挺独立团(铁军)排长。1927年任贺龙军长的上尉侍从副官,在八一南昌起义时担任“贺龙手枪队”队长,带领队员们保卫起义将领们的安全。于同年12月3日,在武昌中山大学由尹仁杰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1929年,他和汤昭武一起组织、策划、发动了“石宝寨起义”,创建了川东第一支红军队伍;1931年,他奉命调到上海参加“中央特科”,在党旗下宣誓做“无名英雄”,从此在王世英、李克农、董必武等中央首长单线领导下,开始了“18+3”(18年在解放前、3年在解放初期)的红色特工生涯……1960年含冤去世。今年,也是父亲去世的60周年。

叶挺独立团团歌(图片来源:中国陆军)

父亲于1960年1月25日深夜含冤去世时,当时我才2岁多, “父爱”对我来讲是完全陌生的概念。所以,我叫“爸爸”会口吃,叫不出“爸爸”这两个字。一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对岳父刘振亚、养父娄甚四,当面叫过一声“爸爸”。这是我这个儿子对岳父刘振亚和养父娄甚四最大的不孝。

如果说父亲对我的爱是什么?那就是母亲何妨(何妨于1923年出生,越南归侨,1937年参加革命,1942年参加“陈昌特工组”,1945年与父亲结婚,2009年6月25日去世。2009年7月1日,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乐山市人民公墓)对我说的那一段往事:

何妨(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父亲弥留之际,我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仨(陈世英、陈伟光、何龙狮)来到父亲病床边。那时,父亲已经从劳改工地移送到医院抢救,危在旦夕。父亲断断续续地对母亲和孩子们说:

“我的问题一定会解决,你们不要埋怨党,一定要有信心,我一定会回到党的怀抱。你,年轻、漂亮,可以改嫁,但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为革命事业接班人。”

从此,我的父亲就悄然离开了我们。

我们三姐弟在母亲的悉心呵护培养下成长。为了给父亲平反昭雪,全家人整整坚持了21年的申述。由于母亲一度也被关入牛棚批斗,哥哥陈伟光无人看管而死在大渡河中,死时还不到12岁。我和姐姐有幸上了大学,一直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着。姐姐陈世英现年74岁,教授级主任医师,秉持医者仁心,现在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陈世英(图片来源:乐山市人民医院网)

父亲在18年特工生涯中曾三度以记者身份来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我马上就满63岁了,依然背着军用挎包,坚持奋战在红色报道和红色宣传的第一线,为党和国家发声,成为京城的“军跨记者”。

总之,我们姐弟俩终于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

再来说说,我的养父娄甚四同志吧。

那是上世纪拨乱反正年代的往事。

我父母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后,母亲告诉我:“你还有一位名叫娄甚四的叔叔,受冤枉至今还关在监狱里。如今,我们都平反了,你也长大成人了,应该想办法把他接出来,安度晚年!”

娄甚四的父亲是上海有名的老中医,他家开了一家很有名气的中法药房。上世纪30年代,我父亲在上海闹革命时,娄甚四就以娄家大公子的身份为地下党秘密筹钱、备粮等。他先是我父亲的“线人”,后来成为单线情报员,直属父亲领导。在临近解放时,娄家的产业全部从上海迁移到台湾,他的弟弟娄忆琛时任国民党要人张群的机要秘书,专门派人留好机票让娄甚四去台湾和家人团聚。但娄甚四毅然放弃去台湾而留在了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张群过百岁生日时接受亲朋好友的道贺(图片来源:厦门卫视)

1954年,我父亲从公安局无罪释放,在老首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帮助下,终于被安排到重庆狮子滩水电站工作。我之所以叫“龙狮”,就是以地名“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而取的纪念名字。

这段日子是我父亲最好的日子,睡觉时不用睁只眼闭只眼了。我父亲就想创作自传体小说来教育后代。听从父亲的召唤,娄甚四从新疆辞职来到四川长寿狮子滩水电站,专门帮助父亲撰写他们在党的隐蔽战线上的往事,取名为《地下烈火》的长篇自传体小说。

长寿狮子滩水电站(图片来源:长寿湖山在线)

他俩一边工作,一边回忆历史,一边创作小说。眼看就要出版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战斗书籍时,一场“反右”斗争使两位父亲惨遭厄运。父亲被强制劳改致死,《地下烈火》不幸遗失。养父失去工作和生活来源,不得不以家传医术给人看病来度日,但因“无证从医”被捕,被判五年劳教。遗憾的是,养父在劳教期满后,因无直系亲人担保,后来就一直在四川石棉矿的劳改工厂里从事医务工作。

在父亲老战友陈养山伯伯(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帮助下,最后,我以娄甚四“养子”的身份,好不容易才把他从劳改工厂里接了出来。但因我父亲早已去世,缺少证明材料,始终没有办法落实娄甚四的政策问题。

陈养山(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当把养父从四川石棉矿接出来时,我正好和四川亚西机器厂的职工子女小刘谈恋爱。我非常认真地对她说:“我有一位叔叔,也是我的养父,娄甚四。‘甚四’就是我爸爸为了他办事要‘慎思’而帮他取的名字。他一直用到现在,所以我们都叫他四叔。他是我父亲30年代的老战友,但他的退休金只有二十几元,连药费都不够用!我可能要养他到死。您有意见吗?”

我将养父在解放前如何用自己的家产闹革命、如何放弃去台湾留在大陆、如何辞职到狮子滩水电站帮父亲创作革命历史书籍、如何被捕、如何冤枉被判劳教而一直关在监狱达三十年之久等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小刘。

没想到的是,小刘很坦然地说:“既然有这样的历史交情,我们必须要父债子还!而且,我们将来也没有负担,我和你一起要替您爸爸还债!”小刘就是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刘若琴。就这样,我们俩一直都以“四叔”敬称娄甚四养父。

养父从四川石棉矿出来时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一辈子没有结婚。我常陪养父聊天,他常常给我讲当年的故事。我记得最精彩的是当时“中央特科”枪杀叛徒白鑫的故事。那时,是我父亲找到了白鑫藏身的地方,中央特科“红队”队员们假扮送餐员,将手枪放在餐盘下,一举把白鑫枪毙了,为党组织铲除了可耻的大叛徒。养父总是对我说:“您的父亲武功和枪法了得,几个年轻人都拿他没有办法。他为了革命,任何难事在他眼里都不是问题。例如我们组织缺钱时,他就能找钱;我们组织要搞通某某关系拿到情报,立即就能搞定。而且记忆超群,从来不做笔记,他能记住自己想记住的人和事,而且还可以忘记自己想忘记的人和事。这是一位特工人员的基本素养之一。陈昌就像一位万能人物,了不起啊!”

四川石棉矿(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经过我母亲的胞妹赖雪清李正福伉俪(姨爹李正福是台南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帮养父把他去台湾的家人联系上了,他的弟弟娄忆琛已经是台湾的“交通部次长”。于是,我和小刘两次陪同四叔到了香港,让四叔与自己的胞弟相见。最后由娄忆琛叔叔出钱,我们在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亚西厂所在地)帮四叔购买了二室一厅的新房子,娄忆琛叔叔也经常不时邮寄些养老金来,大大减少了我们的负担,而使四叔平平安安的养老、善终。

1989年,我和小刘陪同四叔到香港,让他与胞弟娄忆琛先生团聚(陈龙狮 供图)

在最后的几年里,养父主要是回忆《地下烈火》(在“反右”运动中遗失)的内容和父亲革命的主要时间节点,希望实现父亲出版发行《地下烈火》的遗愿。一旦四叔写好什么资料,我便把这些历史资料收存在我的亚西厂办公桌里。遗憾呀,我当时非常忙,对红色史料也不感兴趣。收到这些资料后,也没认真阅读就收存了。最遗憾的是,我停薪留职到沿海工作后,竟然忘记回到亚西厂的办公室里收拾这些珍贵资料,导致这些宝贵的史料流失!这成为我一生中不可挽回的一桩憾事,是我对不起养父和生父!

再给大家讲讲,我与岳父刘振亚的往事。

2009年,在母亲谢世时,我们小家与岳父岳母的全家福,2010年岳母就走了(陈龙狮 供图)

大学毕业后,我同四川亚西机器厂的子弟刘若琴自由恋爱了。后来才知道,他的父亲刘振亚是我厂的厂级干部(副厂长、厂纪委书记等),还与我父亲的老首长王世英伯伯有些渊源。从1982年开始,直到岳父2017年去世,我们父子俩整整相处了35年,犹如亲生父子俩!

岳父刘振亚,1934年7月4日出生,山西洪洞人。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过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团长,帮助乡亲们站岗、放哨、抓特务、送情报。因为他读书好成为乡里的小秀才,在土地改革时担任乡里的小会计,帮助村民土改分地。成年后,儿童时代的小伙伴们都参军入伍,后来都成为共和国的离休老干部。但他报考了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毕业时他带领20位同学,随南下部队来到了大西南的成都,成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厅的骨干人员,后来都成为了四川省的高级技术人才。但后来只有他和张天喜叔叔两位同学留在了四川,其余同学都先后回到山西工作、定居、养老。

抗日儿童团(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记得我第一次和“准岳父”见面时,他才知道,我父亲的老首长是王世英。当年,担任山西省省长的王世英曾到他的学校视察工作,他有幸和王省长合影。巧的是,岳父的父亲刘美德(时任地下党员)在解放前,曾当过王省长的情报交通员。那时还是小朋友的岳父身上还藏过情报呢。岳父告诉我说:“龙狮,咱们父子俩有缘分。你是老革命后代,一定要接好革命班。现在小刘还小(我比小刘大7岁多),而你刚刚毕业,也要继续读书。也请你帮助小刘好好学习,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王世英(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于是,我和小刘就开始了“读书比赛”。我在电大毕业后,先后报考了四个函授大学:从“工厂管理”(中国工程师进修大学)到“党建党史”(刊授党校);从“科技进步”(北京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到“涉外英语”(香港中亚函授学院)四个专业进修,以跟上时代的进步。小刘也报考一个函授大学(北京语言进修大学),后来她还在眉山师范学校(幼师专业)、中央民族学院(美声专业)学习。

为了学习深造,我俩一次次推迟了结婚时间,深造完毕后才结婚。由于结婚晚,我俩的孩子陈彦宏比我们同龄人的孩子晚出生十年左右时间。但也为我们后来停薪留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全都是岳父耐心教育、培养的结果!

1985年8月15日,我和小刘成婚。婚后关于我怎么改口的问题提到了日程。因为我2岁就失去了父亲,从来就没有叫过“父亲”和“爸爸”这两个字。而且我已经叫“刘叔叔”叫习惯了!邪门的是一旦我对什么人开口说爸爸,就严重口吃。所以,我对岳父也无法叫出“爸爸”这两个字!我爱人小刘非常生气,吵着要用“离婚”方式来逼我改口。这时,岳父帮我解围说:“没有关系,叫什么都一样。刘叔叔,挺好!等你们有孩子,再改口,随孩子叫姥爷,多好呀!”就这样,我用“刘叔叔”敬称岳父大人,一直到1994年女儿出生后,才改称岳父为“姥爷”大人!

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岳父80岁时到北京和我们小家庭团聚。那段时光,每天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我陪他到北京周边的名胜古迹游玩,看望他在京众多的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他学会了专业油画的绘制方法,每天画画;他还应我的要求,专门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回顾他从孩提时代到白发老人的点点滴滴,我帮他整理、录入、校对。《刘振亚同志自传》成为他留给我们全家人的难忘记忆。

2017年8月初,岳父病重,他“希望龙狮回来看看他”。我赶回乐山。这段时间是我父子俩最后的时光了:我每天陪他聊天、散步(乘坐手推车)、按摩、吃饭、睡觉。我已经感到他的时光不多了。

但8月13日,因工作原因,我不得不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青年部前往辽宁丹东采访、报道。8月14日傍晚8点半,我爱人小刘电话告诉我:“刚刚,爸爸走了!16日火化,并与母亲合葬,请你一定赶回来!”

我立即赶到网吧,完成了14日“中华魂网”公众号的8条新闻发布,同时把14日丹东新闻也报道发布了,然后向郝部长请假:“我岳父突然走了,我不能参加日后的宣传、报道了,必须马上回去。”

随后,我立即在众多官网上发布了《中共优秀纪检干部、原抗日儿童团团长刘振亚同志讣告》等多条新闻。此时,已经是15日的凌晨时分了。15日一大早,我从鸭绿江边急奔乐山市。全程3000多公里的路上,我一路回忆岳父对我的父爱,35年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让我感动不已!

原抗日儿童团团长刘振亚(山西洪洞人,1934.7-2017.8)遗像(图片来源:中红网)

6月15日傍晚时分,我才赶到乐山,一个人来到殡仪馆,在岳父的遗体前失声痛哭,从心里骂自己是不孝之子,并悄悄地对岳父说:“爸爸,我回来晚了。没能为您送终,对不起!爸爸,您听到了吗?这是孩儿对您说的最后一声爸爸!感谢您30多年来对我的父爱,这是我一生中从未体验的父爱,尤其珍贵!”

作者简介

在狮子滩发电公司文化长廊上,陈龙狮向父亲的宣传展板致军礼!

陈龙狮,中共党员,男,63岁,高级经济师,中国资深企业管理专家,党的十九大记者、全国两会记者,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八年来活跃在“中国报道”的各个宣传战线之“军挎记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龙狮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