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在杯子坪过年‖庞雨

作者:庞 雨(四川省宣汉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31 18:28:48 浏览次数:366 【字体:

在杯子坪过年

庞 雨

腊月三十,杯子坪突然安静下来。大梁端庄地矗立在杯子坪后面,不再流淌一丁点风下来。风止树静,房舍俨然,天光明亮,杯子坪若在画里。老鹰窝的老鹰,也不起飞盘旋。静静呆在窝里,它们要干什么,难道在准备团年饭?

老院子里平时喜欢呼朋聚友的大娃细崽,兴奋不已却又异常安静地呆在家里。女孩,挽起袖子,跟在母亲身边,帮着理菜递物,打下手。男孩,围在柴灶边、菜板旁,看母亲煮饭、切菜,看姐姐帮厨。

炊烟溢出房瓦,屋顶包裹着一层朦胧的纱,迷离的雾。天才蒙蒙亮,母亲就升起柴火。半边猪脑壳、一只大猪蹄、三四肋肢猪排骨、几截香肠,从房梁上取下来,柴火烧过,木桶里泡过,菜刀刮过,丝瓜瓤搓过,干干净净的,皮色金黄,厚膘玉白,瘦肉深红,透出浓浓的腊香、咸香,一派富贵吉祥,看着都喜欢。

肯定要杀鸡。杀鸡是父亲的活。家里最大的公鸡,昨晚就被抓住,绑起来了。大瓷碗里半碗水,放了盐。我抓住鸡脚,父亲将鸡脖子拉仰起来,揪掉鸡颈项的绒毛,锋快的菜刀轻轻一划,血注入瓷碗。鸡挣扎几下,不再动。人的口舌爽快,多由动物的死亡换来,这是大自然的天道,也是人世间的律法。鸡,逃不了,也不会逃。妹妹刚才还闭着眼,躲避杀鸡的血腥场面,现在却跑过来,扯鸡翅膀下好看的鸡毛。过年后,母亲会给她做一只毽子。妹妹经常在院坝里踢毽子,毽子翻飞,鸡毛飘摇,仿佛一只复活了的鸡,正跳跃着,灵动着。

宰猪蹄,也是父亲的活。木砧高高圆圆的,厚有尺许。父亲举起锋利的木工斧头,一斧,长长的猪蹄断为两截,一斧,圆圆的猪蹄被剖为两半,一斧接着一斧,坚硬的猪蹄被砍成小块,跳下木砧。哥哥端着瓷盆,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我和弟弟跟在哥哥的屁股后面,跑来跑去,捡掉在地上的猪蹄。骨外是肉,肉外是皮。厚厚的皮,淡黄里有一抹浅金,艳艳的,耀眼,煮后肯定糯糯的,好吃。

中午愈近,炊烟愈浓。肉香特别是腊猪油煮的鸡肉香,菜香特别是油炸食品的菜香,白米饭香,还有红苕酒或包谷酒香,从门窗、墙缝、瓦隙溢出来,弥漫四野。耳山梁那一大片茂密的松林,好奇地偏着树梢,朝老院子嗅。大梁被诱惑得再也无法端庄,向杯子坪倾过身来,耸动鼻翼,贪婪吸气。一碗炖鸡肉,一碗海带或干豇豆或洋玉果炖猪蹄,一盘面辣子或榨菜或干洋芋片炒腊肉,一盘炊豆蒸圆尾肉,一碟香肠拼猪耳,一碟尾巴根拼排骨,是必备菜。还有豌豆尖煮米豆腐或煮豆腐或煮酥肉,凉拌油菜苔或凉拌折耳根或凉拌辣辣菜,油酥花生米,油炸虾片,怪味胡豆,现炒的小白菜,米汤酸菜,腌制的大头菜、霉豆腐、水豆,酸咸菜等等,把八仙桌堆码得满满的。

是的,杯子坪不吃年夜饭。

是的,杯子坪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年饭。

奶奶坐上首。旁边摆着一副碗筷,碗里有一只鸡腿,两片蒸圆尾肉,一勺水豆,几颗酸咸菜。奶奶说:这是你们爷爷最喜欢吃的。一家团圆,三代同堂,岂能少了爷爷?父亲、母亲坐在上首左右,陪奶奶。我们四兄弟姊妹,坐在其余的位置,毫不客气地大吃,吃到肚皮滚圆滚圆,饭菜已经撑到了喉咙,还舍不得放下筷子。

腊月三十这顿丰盛的午饭,表面上,是时光对劳作一年的人的奖赏。没有时光照拂下的风调雨顺,桌面不可能丰盛如斯。骨子里,其实是积累了一年的人对自己的慰藉。慰藉辛勤的劳作,慰藉平时的节俭,慰藉孩子的企盼,慰藉早逝的祖先。丰盛的,不仅是桌面上的菜品,更有一家人享受岁月、享受生活的快乐。

团年饭,也是团圆饭。一家大小,坐在八仙桌上,享用丰盛的午餐。父亲、母亲端起酒杯,带领我们给奶奶敬酒。我们齐声祝福:祝奶奶健康,祝奶奶长寿,然后喝一口杯里的红糖开水。奶奶浅浅地抿一口酒,开心地笑,咧开的嘴里,牙齿差不多全掉了。笑着,笑着,奶奶混浊的眼里亮晶晶地闪起光来。奶奶润湿眼眶的泪影里,仿佛有一个清晰的身影,那是我们从未见过的爷爷。我们并不悲伤,我们反而很高兴,因为,在腊月三十的团年饭上,我们看到了一袭长衫,儒雅清癯,微笑着看着我们的爷爷。爷爷来和我们一起团年了。

过年,不只是一个独立的兴奋的点,而是一个连续的温馨的过程。

过年,不只是吃团年饭,还有洗肐膝包,还有拜年。

腊月三十晚,柴火烧得旺旺的,屋里暖暖的。柴火边,一只大木脚盆里,热水冒着热气,我们几兄弟姊妹,一起在盆里洗肐膝包。奶奶说:肐膝包洗干净,来年有好运。我们问:什么好运?奶奶笑而不答。母亲补充道:去亲戚家,能吃上肉。我们脱掉棉裤,高高地挽起裤脚,拼命地搓黢黑的膝盖头。一盆清亮的水,渐渐混浊,渐渐昏黑;我们的膝盖头,渐渐变红,渐渐变白。父亲检查完,命令我和哥哥抬起大脚盆,去倒洗脚水,边命令边戏谑:倒到操场边去,你们这盆洗脚水,可以肥一丘田。夜风拂过,院坝边的冬水田在月光下漾起微波,仿佛无声的笑,正笑着要接纳肥力“可以肥一丘田”的肥水。

膝盖,在家乡方言里叫肐膝包,读作:kéxībāo。腊月三十洗干净肐膝包、来年就能交好运的说法,或许是借肐膝包肐膝的谐音,取其客气的吉意。只是,在杯子坪,每年腊月三十,我们把肐膝包差点就搓破皮,洗得再干净不过,但来年去亲威家,依然难吃到肉。因为,这些亲戚与我们家一样,平时哪有荤腥招待客人?穷窘的岁月,虽常常使企愿落为一纸空文,却并不影响在来年的腊月三十,我们又一洗再洗,把肐膝包洗得干干净净。

最兴奋的是新年初一。初一早晨,我们还在睡梦里,父亲已经将水缸挑满。抢得满缸“银水”后,父亲又重新钻进被窝。正月初一,家里的顶梁必须要睡懒觉,称“挖窖”。挖窖,是为了收储抢来的“银水”,新年初一必吃的“元宝”。奶奶和母亲早起来了,在柴灶边做汤圆,白白的汤圆圆圆的,整齐有序地排在筲箕里,等待我们。汤圆,在家乡俗称元宝。新年早晨吃元宝,不止是要饱口福,更有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七八点,我们从被窝里钻出去,穿好母亲想方设法做成的新衣,跑到父亲床头,行礼,拜年。父亲微笑着,简单几句,点评我们一年的表现,给我们每人一张崭新的五角钞票。我们又去给奶奶、母亲行礼、拜年,母亲微笑着,给我们每人一张崭新的二角钞票,奶奶微笑着,给我们每人一张崭新的一角钞票。我们小心翼翼将钱折好,揣在最隐密的荷包里,用手拍拍,端起煮好的汤圆,海吃起来。儿时的我,似乎已经世故,尊卑长幼的传统顺序,被钞票的面额大小颠覆,最为尊长的奶奶,在拜年时,竟然被记忆排在了最后。

在杯子坪过年,记忆最深的是吃。平时吃不到的,可以吃到;平时浅尝即完的,可以敞开肚皮吃;平时隔月岔季才吃的,可以一顿接一顿连续吃。吃,虽不是过年的唯一,却是印象最深的主题。

在杯子坪过年,年过得很有仪式感:腊月三十中午的团年饭,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腊月三十晚上洗肐膝包,要以干净的身体进入新年;大年初一小孩给大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大人小孩一起吃汤圆,有对新生活的无限期许。

在杯子坪过年,可以感知年的诸多细节,可以体味深刻的年味。

在杯子坪过年,年于无形中给予我的许多,许多,可口的吃食,恣意的玩耍,年里的风俗,人情,岁月,世道,等等,等等。

(注:杯子坪曾属宣汉县月溪公社七大队,后属月溪乡鹰嘴村,现属宣汉县华景镇鹰嘴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庞 雨(四川省宣汉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