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如何吟一首好的咏雪诗

来源:光明网-国学 发布时间:2022-02-25 11:00:20 浏览次数:500 【字体:

  作者:朱美禄(贵州财经大学教授)

  下雪了,催生出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琢的世界。诗人应物斯感,情动于中,难免要诗兴大发。但是如何成就一首好的咏雪诗,却大有讲究。

如何吟一首好的咏雪诗

雪夜访戴 陈达/绘

  韩愈《咏雪赠张籍》一诗有句道:“定非燖鹄鹭,真是屑琼瑰。”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琼,赤玉也,从玉敻声。”雪是白色的,韩愈以琼瑰之屑来喻雪,南宋胡仔批评他“用之不审”。诗中还有“缟带”“银杯”等字眼,清代王士禛讥其“亦成笑柄”,并指出世人怵于韩愈盛名,对这首诗“不敢议耳。”

  郑谷《雪中偶题》一诗道:“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这首诗画面很生动,但仅止于刻画生动而已,并没有什么寄托。苏轼谓其“村学中语”;王士禛斥为“俗下欲呕”;翁方纲视为气格卑弱。足见其不被后人看好。

  皇祐二年时知颍州的欧阳修在聚星堂会客时作《雪》诗,其序曰:“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鹤、鹅、银等事,皆请勿用。”大概是出于惟陈言务去的考虑吧,欧阳修要求在诗中禁止使用那些常见的比拟雪花颜色和动态的词语。元祐六年苏轼知颍州,写下了《聚星堂雪》诗。作为门生,苏轼秉承了欧阳修的传统,“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所谓“前令”,指的是欧阳修当年作《雪》诗的规定。由于欧阳修诗中有“沙墀朝贺迷象笏,桑野行歌没芒[~符号~]”之句;苏轼诗中有“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之句,因此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指出,“欧公咏雪,禁体物语,而用‘象笏’字,苏用‘落屑’字,得非亦‘银’‘玉’之类乎?”翁方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表达了对欧阳修和苏轼咏雪诗的不满。

  可见咏雪诗要写得好,确实很不容易。即使是文学大家,也难免受到指责。

  那么写得好的咏雪诗,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如何吟一首好的咏雪诗

独钓寒江雪 萧平/绘

  《诗经·采薇》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对此评论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在王夫之看来,“雨雪霏霏”对于欢乐的凸显更有力。北宋人盛次仲《雪》诗句云:“看来天地不知夜,飞入园林总是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指出,“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播传于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看来好诗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这两句咏雪诗不仅空间阔大,时间上也具有延展性;既写了现实情形,也暗示了心理期盼;下雪虽然很冷,而这两句诗读起来却不乏暖意。“晓风飘磬远,暮雪入廊深”,是释惠崇的诗句。《西清诗话》评价说:“华实相副,顾非佳句邪?”诗句清新拔俗,充满禅意,绝无蔬笋气,所以受到重视。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纵论古今雪诗,被推为“最佳”的,有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韦应物“门对寒流雪满山”这些诗句。

  受王士禛推崇的,还有唐人祖咏《终南望余雪》一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和摘句批评受肯定的诗句比较起来,这首诗无疑更胜一筹,因为是神完气足的佳构。有道是“落雪不冷融雪冷”,终南阴岭望去尚有余雪,落日的余晖染红林表,难怪长安城中倍感寒冷。诗歌下字严谨,举重若轻,首尾条贯,一气呵成。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应进士试时所作,完成了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这种忠实于内心感受,不为功名画蛇添足的做派,千载之下仍让人钦佩。

  王士禛认为“不免俗”,苏轼推为“信有格”且“不可及”的,是柳宗元《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文境秘府论》中说:“意是格”,“意高则格高”,可见“格”是属于思想内容方面的范畴。柳宗元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不畏严寒,孤高傲岸的渔翁形象,实则是作者性格的外化和折射。诗歌寄托深远,确实堪称咏雪佳作。

  虽然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但是好的咏雪诗并不排斥用典。李商隐《喜雪》诗多处用典,却流转自如,毫无滞涩之感,体现出了极高的才华。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以是知凡作者须饱满材料”,明显持一种肯定的态度。其实这种牢笼百态,无所顾忌的主体精神,更值得肯定。

  雪广为诗人所喜爱,所以中国古代咏雪诗浩如烟海。清人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曾感叹:“咏雪诗最难出色。”其中有失败的个案,也有成功的典范。细细品读古人咏雪诗文本,遭到批评或者受到赞誉都不为无因。成功的经验予人以启示,失败的教训也让人警醒,所以我们对古人的探索都应该报以由衷的敬意。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5日 13版)

[ 责编:孙满桃 ]
来源: 光明网-国学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