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开始长征③:渡大渡河前后‖蔡长风

作者:蔡长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5 11:13:36 浏览次数:648 【字体:

开始长征之三

渡大渡河前后

蔡长风

渡过了金沙江,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明领导,在我生平记忆中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红军渡过金沙江,翻过“火焰山”(异常炎热,一块银元买一杯凉水,凉水贵如油),经会理、德昌、西昌、向越嶲、冕宁前进。我团随大部队沿安宁河北上。一天,部队刚进入宿营地,徐林、肖元礼同志对我说:“前面很快要到彝族区了,那里交通闭塞,语言不通。这些彝民长期受汉族军阀、官僚欺压剥削,民族成见很深,经常发生械斗、烧房子、抢牲口,甚至伤害人命。”上级要我们在进入彝民区前抓紧筹足粮款和给养。进入彝民区后,要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不准筹粮筹款。

《巧渡金沙江》,套色木刻,袁吉中 作 1961年(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按照上级指示,当晚我们召集全团筹粮、筹款人员开会,进行分工、布置,分头行动,保证在部队进入彝民区前,为部队筹足粮款和给养。安宁河是两侧高山间的一条小谷,河两岸树木繁茂,田畴阡陌,村庄不少,一派殷富景象,有“西昌坝子”之称,这就为我们筹粮筹款带来了方便。几天时间,我们为部队筹措了七天的口粮,还为每人准备了一斤炒米,三双草鞋,为通过彝民区做好了准备。

在进入彝民区前,途经冕宁。这是一座多民族杂居的小城。进入县城后,见满街悬挂着红旗,到处贴着红、绿标语,写着“红军万岁”“拥护共产党”等口号。街两旁挤满了老百姓,有的向我们拱手作揖,有的点头欢迎说“长官先生辛苦了。”有的说:“倮倮区红军先生垄了。”(意思是红军已进入倮倮区)有的指着战士肩上的机关枪说:“这是炮、大炮。”有的说:“红军先生远在贵州,近在泸沽,公买公卖,打富济贫,保护干人(穷人),我们不怕。”还有的高喊:“欢迎红军先生!”回忆我们大约有半年时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了。群众对红军虽然不甚了解,却都亲热无比,大家心里觉得豁亮多了。

冕宁县红军广场红军将领塑像(潘认若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部队离开面冕宁城,前进二十余里,已接近大凉山区。大凉山是彝民集居的地方,当地人称为“倮倮区”。为顺利通过彝民区,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汉民,想请他当向导。这个汉民一听说要他带路,吓得跪在地上磕头求饶,无论如何也不肯。正在这时,我看到前面部队放回的几个向导,大都是赤身裸体,只有一人下身围着一块破布,边走边祷告:“九死一生,谢天谢地。”我这才明白汉人不愿当向导的原因。据说,四川军阀曾派兵进剿大凉山彝民区,结果是进山容易出山难,凡进山的全被彝民消灭了。

当年刘伯承、小叶丹等人彝海结盟处(邓涵予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进了大凉山,山高林密,野草丛生,道岖路狭,铺满积腐落叶。天阴沉沉地下着牛毛细雨,路滑难行。不见耕地,也没有人影,好像进了原始森林,阴森可怕。部队继续前进,发现成群结队的彝民在山间树林中出没呐喊,扛着土枪土炮,有的手持长矛大刀,骑着光背马,挥舞着砍刀,横穿道路,左右往来。一会儿窜行部队前头,一会儿跳到队伍后头,阻拦骚扰。为防止冲突,团部命令部队不要乱说话,不准纠缠,缩短距离快速前进。黄昏前,部队提前到达宿营地。这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彝民村,村里人躲到山里去了。天下着雨,全团近千人挤坐在十几间破房子里过夜。夜里,一匹战马受惊,踢坏了彝民的锅灶。我们当即赔了钱,连做饭烧的柴都付了款。次日,团部传来消息说,总部首长刘伯承同志做通了彝族首领的工作,部队可顺利通过彝民区了。我们听了非常高兴,提着的心开始放下了。

过了彝民区,在蒙蒙细雨、天黑路滑的黎明前,出了大凉山,来到大渡河安顺场,配合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然后经天全、宝兴、大跷碛,做翻越夹金山的准备。

位于石棉县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内的雕塑,形象地再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场景(黄刚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在冕宁就听说倮倮区古迹故事多:唐三藏的晒经关,诸葛亮的孔明寨,孟获的京城、哑泉,石达开失败后哭泣的地方等等。此外,还听到有关大渡河的传说:大渡河礁石多、流速大,河水湍急,漩涡一个吞没一个,浪花一个淹没一个,渡河难!现亲眼看见,乌江、金沙江都不及这里惊险壮观。团领导动员:先头部队英勇的十七勇士是从这里驾着小船抢渡过河的,他们迎着急浪、波涛、漩涡、礁石前进,还迎着对岸守敌的炮火、枪弹,表现出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我们团也要在此渡河,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由于河水流速大,水急浪高,河床礁石多,不能直线横渡,必须把渡船逆水拉上一里左右,再由有经验的船工看准水势,放开渡船,顺水推船漂流到彼岸。全团人员安全渡河后,辎重大减,牲口也丢失了。

石棉县红军强渡大渡河渡口(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部队渡河后,以营为单位沿河岸前进。我们团是右翼前卫,策应第二师四团夺取泸定铁索桥任务。四团主力作为左翼前卫不渡河。两个团一在东岸、一在西岸夹河而上,风雨无阻,昼夜急行军。沿途不做饭、不烧水、吃炒米充饥,喝凉水止渴,一心要夺泸定桥。自安顺场至泸定桥全程三百里,道路蜿蜒曲折,山岖崖陡,多处险关隘口,不破隘斩关,别无路可走。前卫部队在猛虎岗消灭守敌两个排,顺河疾进。这里常是雨天、雾天,半山腰、山间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寒气袭人,与金沙江两岸的山势、气候截然不同。大渡河水不疲倦的咆哮、翻腾、倾泻。是夜,伸手不见五指,闪电雷鸣后,下起倾盆大雨。我们每人持一根木棍摸索走路。夜深沉,雷声、雨声、河水咆哮声、寒风呼啸声、唏哗走路声和“跟上”的口令声交织在一起,战士们低着头,淋着雨,手拉手前进。沿着大渡河两岸疾进的部队,有我军、有敌人。四团后面有湘军,敌人前面有红军;敌人是去增援守卫泸定桥,红军是要迅速夺取泸定桥。敌我双方各自有紧急任务,都沿河岸冒雨前进,打着火把行军。

《红军飞夺泸定桥》油画 (新华社发,图片来源:新华网)

愚笨的敌人向我们吹号发问:“河对岸是啥子部队啊?”敌人万万想不到在他的前面和两岸,大摇大摆和他们同行的是英勇的红军。敌人糊里糊涂同红军走了几十里,我们不仅同敌人抢泸定桥,也在同敌人抢时间。

红四团先于我团三十里占领了泸定桥。这是个大胜利。这不仅是夺桥的胜利,尤其为红军执行党中央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在川、陕、甘地区活动与进入华北直接对日作战,创造了条件。

《十三根铁链 扛起一个共和国》 雕塑 (蓬州闲士 摄于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本文由海军少将蔡长风生前撰写,蔡长风女儿蔡玲供“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发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长风

供稿:蔡 玲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