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回黄岩——难忘军民鱼水深情‖尹玉录

作者:尹玉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26 15:53:16 浏览次数: 【字体:

回黄岩

难忘军民鱼水深情

尹玉录

“是这里吗?曾给我第二次生命的地方。”一位白发老人站在黄岩村头,望着全新的房舍暗自发问。他又一次揉了揉眼睛,环顾四周,肯定地自语:“是的,就是这里。这熟悉的河流,熟悉的山峦,还有这棵熟悉的古槐……”

这位老人名叫梁凯轩(1923.8—2013.1),时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迁西黄岩。就是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他多年来一直难以忘怀,因为这里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他,一口水、一口饭把他救活的淳朴乡亲。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事情追溯到50年前。梁凯轩是滦县人,19岁就带着国恨家仇参加了冀东八路军十二团,化名“二虎”,在冀东一带打鬼子、炸碉堡、端据点。1944年10月的一天,他和几名同志正在执行任务,忽然一支鬼子小分队发现了他们。日本小队长挥舞着战刀,仗着人多势众,向他们追来,他和同志们借着熟悉的地形迅速撤退,敌人越追越近,情况万分紧急。“你们快走,我来掩护。”二虎向其他几名同志喊道。

很快,其他几位同志往另一方向撤退了。二虎边打枪边撤退,吸引敌人。子弹在他的四周“啾啾”地叫着。他一会儿钻进树林,一会儿隐到岩石后,灵活机智地与敌人周旋着。跑着跑着,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腿,血顺裤腿流下来了。望着不远处狂呼乱叫紧紧追赶的敌人,二虎强忍伤痛,滚到了一片茅草丛中躲了起来。也许是经过刚才的追逐,敌人已筋疲力尽,搜索了一会儿就撤退了。二虎见敌人远去,顿觉一阵钻心的疼痛。他晕了过去。

“水……水……”“来啦,快喝点吧!刚烧的热水。”听到这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好像是妈妈的声音,二虎慢慢地睁开了眼。一位满头银发,身着满是补丁衣服,五六十岁年纪的老大娘正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粗瓷大碗,慈祥地望着自己。“唉,可怜的孩子,你可醒了,快喝点水吧。”二虎强撑着身子要坐起来,大娘说:“慢点,慢点。”一边说一边端起了碗,扶着二虎的背,一口一口地让二虎喝了些水。过了一会儿,二虎觉得稍微轻松些,就问道:“大娘,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到这里了?”大娘说:“这里是黄迁西岩,是八路军休养所。今儿个我正在门口纳鞋底,上眼皮老跳,想必一定有什么事,这不战士们把你用担架送到这里来了!这儿偏僻,敌人不常来,你就在我们这儿安心养伤吧!”听了老大娘的一番话,二虎很激动,“大娘,让您受累了。”大娘说:“傻孩子,说这些干什么,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你小小的年纪,为了打鬼子,为了让咱老百姓过上安生的日子,离开了爹娘,他们多心疼啊!在这儿,就跟在家一样,快躺下歇着吧。”

二虎在大娘家住了下来。本想过几天伤好就归队,可是这里闭塞,缺医少药,又患了破伤风,心里更急了,伤势一天天地加重。这可忙坏了大娘,每天都早早地起床,烧水做饭,为二虎擦洗伤口,洗绷带、洗衣服。感动得二虎几次都想喊“妈妈,歇会儿吧”。

那是住在大娘家的第10天。和往常一样,大娘帮二虎穿好衣服,洗完脸,就到院里洗绷带。忽然,邻居家的小孩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三奶,不好了,鬼子从东边进村了!”大娘一听,拿起盆里的绷带说:“小四儿,快把这些藏到院外的柴草堆里,把你爸爸叫来。”说完,大娘赶快地进了屋子,说:“虎子,别着急,会有办法的。”边说边把二虎扶到了炕沿前。一会儿小四的爸来了,着急地说:“大婶,快想想办法吧,把这位同志掩护起来。”大娘略一沉吟,说:“有了,大闺女给我备下的杨木棺材不是在后院吗?先让他藏进去,别盖得太严。”

说完,他们就把二虎扶了起来,来到后院棺材旁。此时,已听见了敌人的喊叫声。大娘说:“委屈你了,孩子,坚持一会儿。”他们把二虎扶进了棺材,盖了盖儿,就赶忙走到前院,敌人正在大门外叫喊着。大娘捋了捋头发,打开大门,敌人蜂拥而入。日本翻译官声嘶力竭地喊道:“老太婆,干什么去了,你家有没有藏八路?”大娘镇定地说:“什么八路九路的,我这个老婆子能干什么呀!”敌人进屋搜了一会儿,见没什么可疑之处就呼叫着走了。大娘望着敌人走远了,赶紧来到棺材前,把二虎从里面扶出来,二虎已经憋得太难受了。大娘说:“没事了,快回屋躺着。”

那年月,兵荒马乱,老百姓非常穷苦。大娘家平时都不宽裕,二虎来后,就更可想而知了。为了让二虎尽快养好伤,大娘把家里唯一的母鸡杀了,给二虎炖鸡汤喝,自家人却吃糠咽菜;邻居们送点小米、鸡蛋,大娘一口也舍不得吃,总说:“孩子,你多吃点,养好伤好去打鬼子去。”

在大娘精心照料下,二虎的伤痊愈了。临走那天,大娘早早地就起来烧水做饭,并把自己的一双布鞋送给了二虎,那是她亲自为二虎做的。又煮了几个鸡蛋留他在路上吃。望着她忙碌的身影,二虎想起了参军那天母亲的身影。这不正是母亲在为孩子做的准备吗?大娘不是自己的生身母亲,却胜似亲娘啊!二虎的泪水再次涌出了眼眶,说:“大娘,这些天多亏了您的照顾,把您都累坏了。”大娘说:“说哪儿的话,你是为咱老百姓受的伤,我们不照顾谁照顾呢?”大娘边收拾东西边说:“孩子,回部队后,要多打鬼子,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回去后,别忘了这个地方。”大娘千叮咛万嘱咐把二虎送出了门去。乡亲们一直把二虎送到村口的大槐树下,众人才洒泪而别。“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50年了。”望着眼前红砖青瓦,行行果树,碧绿麦田,梁凯轩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梦终于圆了。50年来,风风雨雨中梁凯轩一直也没有忘记迁西这块热土,没有忘记黄岩这个山村,没有忘记冒死救护自己的乡亲们。临走,他来到大娘坟前,“大娘,我回来了,看您来了。是您和乡亲们保护了我,我一定让后世子孙永远记住当年的鱼水深情。”

作者简介

尹玉录,中共党员。1955年2月生于河北省迁西县尹庄乡尹庄村。1981考入昌黎师范学校,毕业任迁西一中高三历史教师。1985年后,历任县文教局科员、洒河桥镇党委副书记、东荒峪镇镇长、县党研室主任、迁西一中党支部书记、迁西二中党支部书记等职。主持编写《中共迁西县党史》(第一卷、第二卷)《老区之魂》《迁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鱼水情源》,《迁西红色记忆》《迁西县教育志》等史志书籍。著有专著《学史妙法》。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尹玉录(河北省迁西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