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中)丨三大战场 悲壮抗击

来源:方志广西 发布时间:2024-11-28 15:58:52 浏览次数:682 【字体:

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中)

三大战场 悲壮抗击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桂林地域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英勇突破国民党部队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确保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大部渡过湘江。在湘江之畔,数万名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向死而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长征铺垫了胜利前进的通途。发生在桂北大地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在党的历史、人民军队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鉴往知来,让我们一同回顾湘江战役的始末,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

图片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油画《浴血湘江》(央视记者 马立飞 摄 )

上篇讲到,当红军终于抵达湘江渡口时,南北两路国民党部队已严阵以待,红军想要渡过湘江,一场血战在所难免。1934年11月27日上午,红二师的第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团部渡过湘江,抢占湘江界首渡口,成为第一支整建制渡过湘江的红军部队。进入界首后,耿飚、杨成武一边勘察敌情,一边发动群众,群众很快消除了畏惧感,纷纷帮助红军架设浮桥。紧接着红一军团的第二、第六团也渡过湘江,抢占和控制了界首以北至全州段湘江的所有渡口。蒋介石得知湘江无兵防守的情况后,大为震怒。11月28日,蒋介石发电严令桂、湘两军按原计划,夹击已过河红军,堵击未过河红军。在蒋介石的催令下,三面四方之敌,再次联手锁牢并收紧湘江血网,欲把湘江变成红军的覆没之地。

图片

耿飚

图片

杨成武

在敌人压缩包围圈时,一方面,红一、红三军团的前卫师已经占领界首到屏山的所有渡口,军委纵队也已经入关,离湘江只有55公里;但另一方面,红军队伍拉得过长,前锋已经过湘江,而红八、红九军团落在其后,前后相距达100公里。11月28日下午,军委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军委纵队和所有战斗部队,到11月30日全部渡过湘江。中央红军当时如能轻装疾行,仍然可以利用最后的有利时间,以较小的损失渡过湘江。但是,辎重压身的红军平均每天行程不到28公里,军委纵队28日已经到达文市,30日拂晓才到达界首渡口。这导致后面急速入关的红八、红九军团和后卫红五军团无法及时过江,担任两翼掩护的红一、红三和后卫阻击的红五军团,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新圩、光华铺、脚山铺是红军两翼为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全力阻击敌人的三个主战场,展开了最残酷的合围与突围的较量。

新圩阻击战

图片

《湘江战役》三联组画——灌阳 (图源:广西美术家协会)

桂林市灌阳县新圩距离湘江渡口七八十里,是通往全州和湘江的必经之路,守住了新圩,就等于掌握了进出湘江的第一道生命线。担任此地阻击任务的先后有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六师第十八团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他们主要负责阻击由灌阳北进的桂军主力两个师。

1934年11月26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团:红五师主力赶到新圩,进占新圩以南至马渡桥。当日下午,红五师就接到军团紧急电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三天至四天。红五师只有2个团和临时调来的军委直属炮兵营,总兵力3000余人,桂军则是7个团,兵力超过10000人,还有飞机、大炮等装备。红五师由于连续作战,极度疲劳,加上兵力悬殊,师长李天佑认为坚持两三天有把握,四天就难了。11月27日下午,部队修建了简易工事。11月28日上午,两军对接,在排埠江第一轮交手,一直打到晚上,进攻的桂军都没有攻下一个山头。

图片

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图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

图片

“血战新圩”雕像

1934年11月29日,桂军增加兵力,发动大规模立体进攻,飞机、大炮轮番轰炸,红五师伤亡惨重。面对巨大的牺牲,红五师多么希望军委纵队快点行动,每走快一步,就会减少很多伤亡。但是,军团的电令,仍然要红五师坚守、坚守、继续坚守。期间,指战员们浴血奋战,红五师参谋长胡震与几名战士被50多个敌人包围,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第五师第十四团团长黄冕昌腿部中弹,仍然指挥战斗直到牺牲;第十五团团长白志文和政委罗元发负伤,3名营长中两名牺牲;第五师两个团的营连干部伤亡惨重。直至30日下午,红三军团命令红五师把防务工作交给红六师第十八团后,第五师撤出新圩阵地。红十八团不熟悉地况,匆忙参战,终被敌军重兵包围,在楠木村背靠的楠木山山谷里,阻击了3个师的敌人,最后弹尽粮绝几乎全部阵亡,团长姓名至今未查清。在此参加阻击战的还有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后断肠自尽,壮烈牺牲。这场战役,最终牺牲了师参谋长、2个团长和营、连、排大部分指挥员,以伤亡过半的代价,赢得了新圩阻击战的胜利。

光华铺阻击战

图片

《湘江战役》三联组画——兴安(图源:广西美术家协会 )

桂林市兴安县光华铺位于界首南5公里处,向东离湘江2公里,是界首渡口的安全屏障,如果光华铺失守,从界首往北的所有湘江渡口又将被桂军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光华铺阻击战主要是阻止桂军北上,以保证相距仅仅5公里的界首镇三官堂渡口安全。光华铺主要由红三军团第四师负责,任务是阻击由兴安北进之敌。

图片

光华铺阻击战旧址(图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 )

红三军团第四师前卫第十团过江后,团长沈述清率先头第三营到光华铺南面勘察地形,两个连在正面向兴安县城方向构筑工事。不久,敌军迂回至第三营身后直插渠口渡,与第十团主力交火。营长张震急忙带着队伍往回打,与桂军展开夜战直至1934年11月30日拂晓。天微明时分,军委第一纵队接近渡口,为保护军委纵队安全渡江,又展开激烈战斗,团长沈述清牺牲,年仅26岁。得知红十团伤亡400多人,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一职,继续坚守光华铺,两军展开拉锯战,主要山头数次易手。情况危急,渡口近在咫尺,不能失守,否则没有退路。几小时后,继任团长杜中美也被子弹击中牺牲,时年35岁。

两任团长先后在数小时内捐躯,敌人乘势反扑,不断轰炸。1934年11月30日下午,光华铺第一道防线失守。第二道防线,由红四团驻守,11月30日晚上和12月1日,桂军故伎重演,偷袭第二道防线。12月1日拂晓,从新圩阻击战撤下来的红五师十四、十五团赶来,与30日晚赶到的十三团会合,一直坚持到12月1日下午才撤离。

光华铺阻击战,红三军团挡住了桂军4个团的进攻,仅红四师就牺牲了1000多人,其中红十团的第三营伤亡过半。最终完成了保护界首渡口安全、阻击桂军北上会合湘军封锁湘江的艰巨任务。

脚山铺阻击战

图片

《湘江战役》三联组画——全州(图源:广西美术家协会 )

桂林市全州县脚山铺北距全州16公里,东距屏山渡2公里,南距大坪渡口14公里,西南距界首渡口25公里,是中央红军能否渡过湘江的生命线,若敌人过了脚山铺,就可能直驱湘江,彻底锁死血网。脚山铺阻击战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中央红军牺牲最大的一战。敌军投入湘军4个师约六七万人,而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人数不足一万。

为保证军委纵队和各军团渡过湘江,红一军团第二师及第一师的一个团在脚山铺构筑工事,阻击南下封锁湘江的湘军。11月29日,湘军两个师在数十门大炮和9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强攻。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第二师在尖峰岭一次次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并抓住时机反冲锋。后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尖峰岭失守,第二师退守黄帝岭。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率部在阵地上坚强阻击,打得敌人尸横遍野。

1934年11月30日清晨,红军第一师两个团从湖南潇水急行100多公里赶到脚山铺投入战斗。12月1日上午,红一军团第十五师等8个师还在江东。此时战斗已到最后时刻,坚守脚山铺一线的红一军团将士死守全州凤凰嘴、麻市渡口,为了确保江东部队赢得抢渡时间,他们在10多公里长的战场上逐个山头与敌争夺。战斗最危险的时候,一股湘军竟摸到了距离红一军团指挥所仅有40米的地方,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等都拔出了手枪,指挥身边的警卫员、炊事员也投入了战斗,最后才杀出重围。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脚山铺伤亡约2000人,双方在此鏖战了三天三夜,红军将士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

图片

脚山铺(觉山)阻击战旧址

(未完待续)

来源:方志广西

来源: 方志广西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