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追忆】纪念烽火岁月中的新四军老战士彩炎同志诞辰106周年‖彩鹰

作者:彩 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27 17:16:04 浏览次数: 【字体:

纪念烽火岁月中的新四军

老战士彩炎同志诞辰106周年

彩 鹰

我的父亲彩炎,曾用名彩云祥,化名彩有信、彩维新、彩鲜、彩衡、彩夫、夏炎、蔡彦、蔡良信等,戊午年腊月二十九(农历1919年1月30日)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相国寺西角门县马号街52号一座四合院里。

彩炎其人

1933年3月上学期间开始,父亲直接接受中共开封地下党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并做地下工作。

图片

1934年,开封各校学生抗日联合会全体职员合影(后排右五戴红领巾者系彩炎)

1937年1月21日至1938年3月29日,父亲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到河南省青年干训班(南阳)任政治教官,从事地下武装斗争。其间接到美术老师章凤悟(地下工作者,化名章宏)老师的信推荐他到陕北上抗大。因地下工作需要,他没能去学习。1938年4月至6月,受中共地下党组织指派,在当时河南省白区方城县做党的地下工作。

图片

1938年彩炎在新四军工作时留影

1938年6月14日,经中共地下党组织介绍,父亲到豫东西华县新四军干部训练班学习并任政治班班长,当天接待他的是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同志。当晚,同桌吃饭的有沈东平、王树声两位同志。同年7月初,父亲被从政治班里抽出来参加了西华人民自卫队的东征,8月16日在睢县参加同日本鬼子的战斗,这场战斗包括沈东平同志在内共牺牲17人。8月20日,政治部又被一支鬼子骑兵包围,突围后仅剩7人。这场战斗中父亲的鞋子弄丢了,衬衫和短裤褂又给了一位渡河后一丝不挂的同志,看着自己赤着的双脚想着打游击首先这双脚要经得起考验,为磨练自己的战斗意志,自1938年8月21日至1941年7月15日一直打赤脚,直到因脚受伤经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卫生部部长宫乃泉同志开刀后才开始穿草鞋。这次突围后7人回到河南省太康县四柳树,与肖望东同志率领下的只有88人的新四军东进支队游击先遣队会合。领导决定,政治部的他们7人仍回西华新四军干训班学习。

父亲于1938年9月5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图片

彩炎回忆录手稿“回忆沈东平同志”片段

1938年9月底干训班结束后,父亲被分配到西华逍遥镇任政治指导员,党内是党支部书记。短短2个月时间,他组织领导的几个人发展成为一支抗日队伍。因工作出色,同年11月被调回西华自卫团任政治部宣干、政治教员、大众报战地版发行,自此除本职工作外,开启了他摄影、木刻等抗战宣传之路。

图片

彩炎抗战期间使用的自制木刻刀等

到刘少奇同志身边做机要工作

1939年1月28日,刘少奇同志从延安途经西安、渑池、洛阳、南阳、泌阳等地,抵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在竹沟成立中原局河南省委党校(中原局)。2月初,省委组织部危拱之同志手持一封推荐信对父亲说:“组织上推荐你去上陕北抗大,竹沟省委党校刚刚成立,不如去竹沟党校学习更合适。”

同年2月,父亲就到党校学习,作为刘少奇同志领导刚成立的确山竹沟省委党校第一批学员,听少奇同志讲课。毕业后又到报务班学习。7月26日,从党校出发(中原局省委党校当时对外的名字叫新四军新兵训练队),到达庐江东汤池江北指挥部报训班。10月初,江北指挥部报训班十几位小伙子,跟随郑位三到达安徽定远安子集新四军四支队驻地。不久在驻地附近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欢迎刘少奇同志到淮南来。

图片

1980年,彩炎撰写的跟随刘少奇身边回忆录手稿“抗日战争初期刘少奇同志在淮南”片段。

1939年11月的一天,刘少奇同志约谈秘书刘彬同志,计划成立抗敌新闻,刘彬同志即约我父亲面谈商议,刘彬同志非常健谈,两人谈话很投机,父亲对刘彬同志印象很好,心想强将手下无弱兵,刘彬同志这么出色,少奇同志一定是位非常出色的杰出领导人。父亲出任刘少奇同志成立的抗敌新闻译电室负责人和抗敌新闻电讯编辑部负责人。后来抗敌新闻电讯编辑部改为抗敌报社编辑部,父亲任抗敌报(抗敌新闻扩大为抗敌报社后,分为几部分:抗敌剧团、抗敌报印刷、抗敌报电讯编辑部和译电室)编辑部负责人。

图片

1940年1月,抗敌新闻(抗敌报)电讯编辑部在工作中(右二为编辑部负责人彩炎)

1940年3月,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后两个星期,父亲跟随胡服同志(即刘少奇同志)自淮南路西安子集,越过津浦路,到达淮南路东半塔集。4月转移到大田营。直到9月,日本鬼子向我淮南路东解放区扫荡前的每周六下午,他作为江北指挥部不多的几位直属领导之一,参加少奇同志的专题报告会,认真记录、传达讲话精神。他领导的译电室和译电股在工作中数次获奖,他亲自解译了许多重要电讯,例如:解译了皖南事变第一封电报等。因父亲工作特别出色,受到刘少奇、陈毅等首长信任和多次表扬。刘彬同志常常到抗敌报社编辑部来,战友们纷纷向刘彬同志夸赞:“彩炎同志满脑子码子,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图片

半塔保卫战胜利后合影

终于成为光荣的抗大学员

父亲分别在1937年、1939年、1942年,曾有三次机会被推荐去抗大学习:第一次因地下工作需要没去成,第二次又被组织安排到竹沟党校学习,第三次被刘少奇同志推荐到了抗大八分校二大队(政治队)学习,刘少奇同志送他一支笔做留念。

抗战期间,父亲先后在新四军二师政治部宣传部工作(特别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木刻版画作品),任新四军淮南路东军分区东南支队宣干,到新四军淮南路东军分区整风学习,先后任新四军淮南路东军分区独四团宣干;新四军二师司令部参谋处参谋;《淮南日报》社(新华社中分社第三支社)特派记者;新四军淮南军区政治部《建军画报》社随军记者。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在淮阴)编通科学习。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河南省永城县)《雪枫报》报社(新华社华中第八支社)特派记者;豫皖苏军区第一军分区(睢杞太)《前卫报》报社编辑;豫皖苏军区第五军分区《先锋报》报社社长。在这些报刊写诗作文、创作发表了很多新闻、诗歌、摄影、木刻作品和抗战歌曲。

图片

抗战时期彩炎任《抗敌报》编辑部负责人、《先锋报》社社长

图片

抗战歌曲《我们的歌声》 彩炎词、胡士平曲;抗战歌曲《劳军小唱》彩炎词、晓河曲

图片

抗战期间彩炎曾在新四军二师政治部宣传部工作,这期间创作了许多木刻版画,曾任《建军》画报社随军记者

1944年,彩炎创作诗歌《夜袭瓜埠》:

星光满天照着我们的路

我们夜半进军奔袭瓜埠

敌人正在甜睡未醒

我们凶猛像生龙活虎

我们仅费两颗子弹

敌人束手就缚

我们仅费两颗子弹

敌人束手就缚

注:瓜埠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城东10公里。1944年2月8日夜,中共浦合工委与新四军淮南路东联防军里应外合,在东南支队一个连的配合下,夜袭瓜埠镇,一举俘敌200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00多支。

1944年,彩炎创作诗歌《桂子山前》:

桂子山前摆下战场

四处布下天罗地网

鬼子进军打从山下过

伏兵骥马动刀枪

动刀枪 溅血光

两不相让夺山岗

往返数次迫敌下河塘

残生敌人亡命逃

遗下尸骨染风霜

桂子山前一场战

祗杀的皇军胆战

又惊慌!

注:桂子山位于江苏六合县(今南京市六和区)城东北部。1943年8月17日,日伪军800多人,向800桥、四合墩一带推进,新四军二师5旅13团饶守坤团长率领2营、3营,在桂子山阻击,经过一整天的搏杀,日伪军损伤300多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图片

图片

抗战时期彩炎创作的诗歌

抗战时期,父亲还创作了不少歌词,如《歌唱人民解放军》:

歌唱人民的解放军

运动战出奇兵

钢铁的军队经磨练

作起战来真英勇

胜利驱逐日本鬼

反击蒋军立大功

我们要把它整团整旅整师整军

消灭它个净

图片

抗战时期彩炎创作的《歌唱人民解放军》歌词(这首歌抄写者是作者母亲王砚玲)

我的母亲王砚玲女士,1930年出生于开封市,1948年开封女师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南京军区二野战车团文工队文宣,后转地方到郑州铁路系统教学、工作。1999年3月9日因病去世。

图片

1952年彩炎和夫人王砚玲结婚照

彩炎作词与作曲家贺绿汀、胡士平、洛辛、胡一非、晓河等作曲家合作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其中一首《我们的歌声》是收复南京六合(今南京市六和区)时成立的第一支青年合唱团的团歌。他的摄影、木刻等艺术成就是在炮火声中用血汗凝成的,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魅力。

著名作曲家晓河曾在回忆录提到“雕刻家彩炎木刻有自画像,已送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时父亲留下了十二页的摄影工作笔记手稿。

图片

抗战歌曲《冶山谣》 彩炎词 洛辛曲

图片

图片

目前新四军里唯一发现的抗战期间新四军摄影工作笔记

受党组织指派,1944年,父亲化名彩维新同戴季英秘密潜入开封重建中共地下河南省委,出色地完成了组织安排的任务。

图片

1944年,维新中学运动会合影(中间者为彩炎,当时化名彩维新,二排右三戴季英)

传承铁军文化,赓续红色家风

父亲生前数次捐赠自己的革命文物。开封特别市军管会(临时省政府)成立后,父亲是开封特别市军管会委员,他的军管会袖标被保留了下来,于1964年捐到开封市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他的手枪、军大衣、军毯、军帽、胸章、臂章等文物已分别捐给开封市武装部、开封市博物馆、开封市文物商店等珍藏;抗战时期自制木刻刀、照相机和三脚架、个人画作、回忆手稿等部分文物已由家人捐赠安徽庐江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杜岗会师纪念馆等纪念馆珍藏。

图片

1949年7月出版的革命故事木刻连环画《木刻习作纪利子》

1948年开封解放后,父亲任开封特别市文教局党支部书记兼社教科科长、市直总支委员时,于1949年出版了《木刻习作纪利子》。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早期木刻连环画中的精品,稿费全部捐献创办了开封市文化馆。此书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台北艺术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等一些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籍。

回顾新四军老干部彩炎同志的一生,他在1933年走上革命道路后,抗战期间除本职工作外又学习了摄影和木刻技艺,在抗战时期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摄影作品和木刻作品是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很好地宣传了抗日救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成为一名抗战摄影家、木刻家。

父亲多才多艺,还是一位养蜂专家:1938年在方城蜂场养蜂实际是做党的地下工作,1954年在《中国养蜂杂志》核心期刊发表诱蜂论文,被收录进中国知网,独创的养蜂技术至今获得广大养蜂爱好者称赞。父亲养蜂技艺传承于我祖父,我的祖父彩荣修参与开封辛亥革命时曾被捕入狱一年。

图片

1954年《中国养蜂杂志》发表诱蜂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彩炎先后任开封特别市军管会委员、开封特别市文教局党支部书记兼社教科科长、市直总支委员,河南大学队主任,到河南省委党校学习,在省农林厅、省文委、河南人民出版社、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工作。十年游击战中,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参加抗日战争中睢县马路口伏击战、半塔保卫战、周家岗战役、百里突围、两次解放开封战役等数次大小战斗,腹部和腿部负有枪伤,脚部也负伤,两次是在无麻药的情况下做的手术,因腹部手术落下后遗症,在省委工作时经常晕倒,1965年因病退休,后改为离休。

离休后,父亲任市、区人大代表,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坚持读书、看报、养蜂、作画、写革命回忆录。他通过摄影、木刻、写诗作文赞扬工人、农民和邮递员等劳动人民。

图片

1974、1977年彩炎同志盆景画作

1981年,父亲带着我到市委老干部局把新分配给他的干休所一套住房退了,并对市委老干部局洪处长说:“等人民群众都住上好房子了我再住。”父亲经常骑车到开封市郊县区乡间考察土质土壤,寻访菊农,到农民百姓中调查研究菊花,还亲自试种菊花。

1982年,父亲作为开封市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他写议案,建议菊花为开封市市花,会后作为两位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菊花会议。会后不久的1982年11月2日,父亲因连日骑车下乡调查菊花养殖,寻访菊花花农,过度奔波劳累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1983年5月27日,开封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菊花为开封市的“市花”,同年开封举办了第一届菊花花卉展。

图片

1980年彩炎留影

1978年,父亲参加河南省优秀家长座谈会并作报告,谈到他经过了三年打赤脚、七年穿草鞋、十年没盖过被子的艰苦游击战,他说:“艰苦朴素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父亲去世前写有回忆录:革命经历、回忆刘少奇同志、回忆沈东平同志、诗歌歌词手稿、书信、字画及重要的工作笔记和摄影工作笔记手稿等,可惜未全部完成回忆录写作就去世了。父亲一生虽经历坎坷,但始终乐观豁达、多才多艺;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那个时代特有的方式去记录岁月历程,这让他成为抗战中留下时代印记的观察者、践行者。他的抗战时期摄影、木刻、歌词等作品,为抗战文化史留下了宝贵的一章,同千万铁军一样是铁军传人学习的榜样!

图片

本文作者 彩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 :彩 鹰(新四军老战士彩炎女儿,铁路系统工作,已退休。现任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办公室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