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课本里的抗战

作者:陈元秋 耿建扩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1日 10版 发布时间:2019-09-01 19:40:09 浏览次数:731 【字体: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1日 10版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参观者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留影 新华社发


    小英雄雨来(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詹建俊


    黄河大合唱(油画·局部) 詹建俊 叶南


【课本里的中国】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抗战,是一部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从白山黑水到中原腹地、从华北平原到江淮大地,英雄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不断上演,抗战的烽火燃烧在每一寸国土之上。

“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坚定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把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说完,她举起枪就向敌人猛射。在她的掩护下,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她腿部受了重伤,不幸被捕。”(《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鬼子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抗日英雄杨靖宇》,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八女投江》,语文版六年级下册)以杨靖宇、赵一曼、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在白山黑水间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为抗战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41年9月,26岁的《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沈重深入晋察冀边区前线,采写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漫天烽火中,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以身殉国,个体微小的生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汇聚成一道道洪流。作家们也根据自己目睹或耳闻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鼓舞人心的抗战英雄人物形象。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小兵张嘎》,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着?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鸡毛信》,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在众多作家之中,以孙犁等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根植于白洋淀这一方园地,生动描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华北农村的深入开展,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中国农民形象。“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芦花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本里的抗战,更饱含着涌流不断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投入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他们给了抗战理论的滋养、文化的动员、精神的鼓与呼,更在守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在世界历史中寻找中华文明的坐标和方向。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黄河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土地的誓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纸笔无声,但它写下的历史,却能发出轰鸣。从鲁迅到光未然、从端木蕻良到戴望舒,知识分子们怀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将手中的笔化作“三千毛瑟枪”,源源不断地为民族精神赋形。他们对民族脊梁和民族精神的赞誉和颂扬,都在当时拓展成为追求民族解放的共同理想。

课本里的抗战既如涓涓细流,又如澎湃波涛,将一座座抗战精神的丰碑熔铸在我们心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怀着对这片古老大地深深的热爱与眷恋,源源不断地从抗战精神里汲取着初心和力量,阔步走在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征途之上。

(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来源: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1日 10版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