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中共字第0001号!新中国首张烈士证,为何颁给了他?

来源:瞭望智库 发布时间:2021-11-26 21:47:47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前,一艘红船从嘉兴南湖驶出,引领一个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一百年后,红船驶过的地方,红色土地换了人间。

在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中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瞭望智库推出“革命先行者”专题,缅怀革命路上的优秀共产党员。

今天,我们走近段德昌。

1952年8月3日,毛泽东将编号为“中共字第0001号”的新中国首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即“烈士证”,签发给了段德昌。

1955年,彭德怀和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向毛主席汇报授衔筹备情况,当彭德怀谈到段德昌时,毛泽东不禁潸然泪下,汇报不得不中断,改日进行。

革命烈士千千万,为何段德昌是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我军英年早逝的将领灿若星河,毛泽东为何对段德昌念念不忘?彭德怀为何称他为“革命领路人”?

1

革命先锋

1904年8月19日,段德昌出生于湖南省南县九都山九屋厂。他的父亲是一位新式知识分子,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为段德昌德才兼备的品性奠定了基础。

1921年3月,毛泽东以湖南省督学的身份到南县第一高等小学考察,得知了段德昌这么一个人。原来,该校的督学贪污,把伙食搞得一塌糊涂,不久前,段德昌带领学生们造反了。最终,段德昌受了警告处分,原督学被撤职。

毛泽东听了,就提出想见一见段德昌,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这个聪明好学、胸怀远大抱负的青年,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年,毛泽东给段德昌写信,建议他到省城长沙读书,以便更好地投身革命。

后来,段德昌考入长沙中华圣公会雅各中学后,参加了毛泽东、易礼容等人创办的“文化书社”,经常去毛泽东的寓所讨论时事,并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

1924年,段德昌与何长工等人一起创办华容新华学校,并出任校董会副主任兼英文老师。1925年春,段德昌调到南县第一国民小学担任英文老师,期间他大量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进一步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段德昌和其他进步青年一同组织了“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经常到县城沿河码头和交通要道查禁洋货。1925年6月,段德昌加入了共青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表现优异的段德昌被党组织选派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段德昌

段德昌的文化功底好,在黄埔学习期间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当时虽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黄埔军校内左右两派斗争却异常激烈。身为共产党员的段德昌很快成为了左派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经常与右翼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段德昌在指责蒋介石叛变革命、沦为新军阀的公开信上签了名,被关了禁闭。

非常欣赏段德昌才华的蒋介石为拉拢他,亲自出面做他的“感化”工作,结果被段德昌呛得颜面尽失:“我为国民革命来军校学习,向校长提意见是为了国民革命快点成功,何罪之有?要关就关,欲除就除,没有什么罪可认!”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下令开除段德昌的学籍。

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非常欣赏段德昌的才能和气节,推荐他到毛泽东、李富春等人主办的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

段德昌从讲习班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任第8军第5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和第1师政治部秘书长兼《北伐周报》主编等职。

北伐初期,段德昌在士兵和群众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攻克醴陵、进占平江及汀泗桥战斗中,他带领宣传科全体人员深入前线,为部队组织担架,送水送饭,进行战地宣传,被群众誉为“铁科长”。

时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签署对段德昌的表扬通报时,曾对身边的心腹感叹:“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像段德昌这样有才能的人都跟着共产党跑?”

2

为彭引路

1926年北伐军血战武昌时,段德昌带兵攻击南门,十多天不下火线,令时任第8军第1团第1营营长的彭德怀钦佩不已。不嫖不赌、不喝兵血、不抽大烟、善与士兵打成一片且作战异常骁勇,在一众旧军官中显得卓尔不群的彭德怀,也引起了段德昌的注意。

有一次追歼逃敌,段、彭二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一见如故,索性在玉泉山关帝庙里彻夜长谈。彭德怀问:“共产党员打仗为什么那么勇敢?”段德昌答:“勇敢是来自他们的理想。”彭接着问:“什么理想?”段答:“共产主义理想。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为全国工人农民谋福利!共产党,就是要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党。”这样一席话,让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彭德怀豁然开朗,从此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大肆屠杀工农。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段德昌秘密转移到贺龙任军长的第20军,担任第3师教导团政治指导员。不久,段德昌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途中被强敌打散,段德昌化装潜回湖北,后奉湖北省委指示前往鄂西从事农运工作。

当年9月,根据中共湖南、湖北省委制定的“两湖暴动”计划,中共鄂中特委和鄂西特委决定联合发动鄂中公(安)江(陵)地区秋收暴动。段德昌在战斗中受伤后,奉上级指示秘密回到家乡湖南南县养伤。

此时,已升任独立5师1团代理团长的彭德怀正率部驻防南县。他听说段德昌回到了家乡养伤,立即派军医为其医治。

段德昌了解到,彭德怀在大革命失败后始终站在工农群众立场上,拒绝与反动派同流合污,非常佩服。二人见面后进行了推心置腹的长谈。段德昌全面分析了形势,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被反动派的屠杀吓倒,会汲取教训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在军队中培养力量,应认真细致地逐步开展工作,扩大革命基础,不要急于举旗,等条件成熟时,再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迟。

段德昌还将《通俗资本论》和《无产阶级哲学说》送给彭德怀,叮嘱他要好好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并强调“共产党永远是要革命的,但如果把每个共产党员都理想化,那也是不合实际的。就算看到个别坏现象,也不要失望”。

彭德怀对这次长谈永生难忘。他在晚年回忆道:“我当时听了他那番话,印象是多么深刻!”“觉得身上增加了不少力量,改变了‘马日事变’后的孤立感;觉得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就是同人民群众取得了联系,也就有了依靠似的。”

在段德昌与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的介绍下,彭德怀于1928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此一生,彭德怀都把段德昌当作是自己的革命引路人。每次填写干部履历表时,彭德怀都要在入党介绍人一栏中端端正正地写上段德昌的名字。

3

创建苏区

1927年11月,段德昌伤愈后赴湖北公安任县委书记。1928年春节前夕,段德昌组织队伍奇袭团防局,乘势占领公安县城,处决了劣迹昭彰的土豪劣绅40余人,释放了在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还将没收的粮食、钱财分给贫苦农民,史称“公安暴动”。

段德昌用夺取来的枪支弹药组建起了公安县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点燃了荆江地区的革命烽火。不久,敌人发起反扑,段德昌率领游击大队撤出公安县城,转战到洪湖地区,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洪湖游击队。身为队长的段德昌对游击队员们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并着手创建根据地。

1929年2月,段德昌被增补为鄂西特委委员,出任扩编后的洪湖游击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他指挥部队奇袭毛家口、歼灭团防局、巧打保安团、夜袭峰口镇、飞兵夺仙桃,打出了赫赫威名,令敌人闻风丧胆。

1929年7月,鄂西特委将各路游击大队合编为鄂西游击总队,段德昌担任参谋长。不久,周逸群主动让贤,由段德昌接任游击总队长。蒋桂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谭道源、岳维峻部再度前来“围剿”。段德昌指挥所部避敌锐气,声东击西,在赤卫队和群众配合下日夜骚扰敌人。当年10月,段德昌抓住战机,在洪湖聂家岭一举击溃国民党正规军1个团,后又连续取得了三官殿、杨树峰和谢仁口战斗的胜利,逐步恢复并扩大了洪湖根据地。当年年底,根据地已扩大到江陵、石首、监利、沔阳的大部分地区。

在与强敌的作战中,段德昌总结实战经验,提出了“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的战术原则,这与同一时期毛主席总结提炼出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有异曲同工之妙。

1929年l2月,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1师,段德昌任师长。1930年2月5日,独立第1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段德昌任该军第1纵队纵队长。红6军成立后经过3个月作战,先后攻克龙湾、熊口、老新口、张金河、新沟嘴、渔阳镇、潜江、郝穴、观音寺、藕池、石首、调弦口等城镇,将江陵、石首、监利、沔阳、潜江等县的根据地基本连成了一片,打得鄂西地区的国民党军和团防武装闻风丧胆。

1930年4月,石首调弦口召开了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洪湖苏区宣告诞生。

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上,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并称为三大苏区。其中,湘鄂西苏区由湘鄂边、洪湖、襄枣宜、巴兴归四块苏区组成。洪湖苏区是湘鄂西苏区中面积最大、最巩固的一块,段德昌贡献巨大。

4

砥砺前行

1930年4月,段德昌率部东征,连克沔阳城、仙桃镇、系马口、汉川城,直逼武汉附近的蔡甸,回师途中又连夺峰口、郝穴等地。武汉的一家报纸哀叹:“江汉平原匪患日甚,匪首段德昌再起,彼用兵如神,我军不力,一再败北,自此无宁日矣。”

红6军回到鄂西后,段德昌即奉命潜往上海,代表红6军参加了5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大会。会上,他对李立三提出的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左”倾盲动主义主张很不以为然,挥笔写下了《鄂西游击的经过及其现状》。在文中,段德昌对洪湖地区游击战争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委婉地表达自己对“立三路线”的不同意见。

1930年6月,返回洪湖苏区的段德昌率部南渡长江,于7月4日和贺龙领导的红4军会师。此后,两军合编为红2军团,段德昌任红17师师长,不久又升任红6军军长。他率部在监、沔一带消灭了反动武装“白极会”,巩固和扩大了洪湖根据地。

【注:“白极会”又称“北极会”,是土地革命时期豪绅地主利用封建迷信蛊惑百姓而形成的一个反动会道门武装组织,盘踞在以洪湖、仙桃为中心的湖北鄂中地区长达数年之久。该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地方政府相互勾结,欺压百姓,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对湘鄂西苏区的红色革命进行了疯狂的破坏】

1930年9月,“立三路线”的执行者强令红2军团南下攻打长沙,结果部队损失惨重,洪湖苏区也几乎丧失殆尽。坚决主张回师洪湖、恢复苏区的段德昌被降职为湘鄂西联县政府赤卫队总队长。

忍辱负重的段德昌回到洪湖后,将在战斗中失散的近千名战士整编为红军独立团,誓为夺回洪湖、再创根据地而战斗。

在1931年春的两次反“围剿”斗争中,段德昌领导独立团和赤卫队,采取“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不胜不打”的游击战术,伺机将敌人各个击破,先后四克朱河,两占峰口,又在余埠、沙岗、普济观等地连战告捷,使敌军疲于奔命。不仅恢复了洪湖苏区,而且部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湘鄂西地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支红色劲旅。

1931年3月,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夏曦来到湘鄂西,出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和湘鄂军委分会主席。上任伊始,他将红2军团缩编为红3军,下辖7、8、9三个师,其中第9师由段德昌领导的独立团升编而来。在无人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夏曦不得不同意让段德昌出任第9师师长。

1931年1月,段德昌指挥红9师用“围点打援”战法,在龙王集全歼敌第12混成旅,生俘旅长张联华以下4000余人,缴获步枪3000余支、迫击炮2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军装1万套。红军还用缴获的战马新建了1个骑兵团。

1932年3月,面对敌军兵分三路分进合击,段德昌集中优势兵力,用火牛阵大破敌144旅李家场防线,将该旅全歼,俘敌旅长以下2000多人,缴获枪支3000余支,同时还击溃敌142旅,使敌人切断新、老苏区联系的图谋彻底破产,史称“文家墩大捷”。

此战后,根据地群众尊称段德昌为“火龙将军”,“有贺不倒,无段不胜”成了湘鄂西的新民谚。

【注:“有贺不倒,无段不胜”中的“贺”指贺龙,时任红2军团总指挥】

从1932年4月开始,夏曦在苏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肃反”运动,许多久经斗争考验、为革命出生入死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红军指战员被打成“改组派”,一批批被抓、被杀。

一时间,苏区和红军元气大伤,人心惶惶,在强敌进攻下连遭败绩,最终丧失了洪湖苏区,迫转移到湘鄂边区的红军主力由2万多人锐减至3000余人。生性刚直的段德昌对夏曦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多次在会上拍案而起,遭到夏曦忌恨。

5

蒙冤牺牲

1933年3月2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巴东县的金果坪召开会议,检讨洪湖苏区和湘鄂西根据地斗争失败的原因,研究今后的行动方向。赴会前,段德昌对爱人刘淑云说:“夏要继续杀人,我反对,他杀的全是我们党的精华。”

果然,夏曦在会议发言中非但不检讨自己在丢失洪湖苏区问题上应负的责任,反而认为湘鄂西苏区斗争的失败是由于杀“改组派”不彻底,还要更深入、更彻底地开展“肃反”,并提出解散湘鄂西共产党,取消红军中的全部党组织等错误主张。

段德昌在会上作了与之针锋相对的发言,坚决反对夏曦继续搞“肃反”,坚决反对取消湘鄂西共产党和红军的各级党组织,坚决反对开展所谓对苏维埃政权“罪恶”的控诉运动,并明确提出洪湖根据地的丧失,主要是由夏曦搞的“肃反”和他坚持的错误军事路线所造成的。他愤怒地质问夏曦:“你谁都不相信了,连党你也不相信了。你把红军搞完了,苏区搞光了,你是革命的功臣还是革命的罪人?”

1933年5月1日下午,夏曦在巴东县金果坪附近的江家村召开所谓的“公审大会”,宣布段德昌犯有阴谋分裂红军、企图搞反革命暴动、迫害群众等3条莫须有的“罪状”,并当场对段德昌执行死刑。

段德昌面无惧色,对在场的干部群众慷慨陈辞:“共产党人砍脑壳也要讲真话,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要打回洪湖去,不要忘记了洪湖人民。红军要赶快恢复党的组织,没有党的领导,红军寸步难行。肃反肃到德昌止,再也不要自相残杀了!在全国胜利的那一天,希望红军能回到我的家乡,转告我的亲属:我段德昌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没有给洪湖人民丢脸,历史将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临刑前,段德昌提出的最后要求是:“如今红3军子弹极缺。杀我时,不要用子弹,子弹留给敌人。对我,刀砍、火烧都可以!”段德昌牺牲后,群众含泪掩埋了他的遗体,并在坟前栽下了代表他年龄的29棵青松。洪湖苏区许多乡亲在祠堂或庙宇中供上“火龙”牌位,以纪念这位洪湖苏区的创建功臣。

正如段德昌所预言的那样,历史是公正的。1945年4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会上,任弼时详细介绍了段德昌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事迹。毛泽东郑重提议为段德昌平反。

6月17日,段德昌等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及大会全体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出席。毛泽东担任主祭并敬献挽词:“死难烈士万岁”。

1953年1月,段德昌的遗骸被迁葬于鹤峰下坪,1962年再迁至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1983年5月,在段德昌蒙难50周年之际,湖南南县人民在县城郊区修建了段德昌烈士纪念碑。何长工同志题词:“段德昌烈士永垂不朽”。

1989年,段德昌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3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段德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文 | 殷杰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与王正兴合作文章,部分图片由作者提供。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欢迎关注!

来源:瞭望智库

来源: 瞭望智库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