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进‖饶跃明

作者:饶跃明(阿坝大九寨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寨沟旅游分公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16 21:55:49 浏览次数: 【字体:

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进

饶跃明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向着胜利勇敢前进……”。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伴随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时至今日仍然嘹亮地激励我前行。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的父辈们都是共产党员:舅爷是新中国成立后被派往苏联学习的第一批海军教官之一,是一名老党员。舅爷说过:他生长在旧社会,为了活命给地主放牛,受尽苦难。共产党来了,他参加党的军队,受到党的培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一名中高级军官;我的舅舅是1949年的航空兵,也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党员;父亲是工程兵,也是党员。我的镗床师傅(我高中毕业跟他学机械加工)是抗美援朝老兵,也是一名党员……

我是听着父辈们的革命故事长大的:荡气回肠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史诗、鸭绿江畔保家卫国划定“三八线”、“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还有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孔繁森……中国共产党从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党员,许许多多的英雄事迹、一首首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赞歌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父辈的光荣历程使我从小就对伟大的党有着最原始、最朴素的阶级感情,红色种子早已不知不觉深深植根于心。

我了解最多的还是我的父亲——中国千万党员中的普通一员。就像许多前辈一样,父亲说平凡又不平凡。他是一名“老班长”。父亲是舅爷把他送到部队参军的,是一名工程兵。那时的工程兵特别苦,但父亲一干就是十几年,荣立过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还有许多次嘉奖。由于没有文化只能当班长,他的这个班长一直干到在地方单位退休。所以我一直叫父亲“老班长”。

“老班长”身上有很多母亲眼里的“缺点”——工作像黄牛,生活像黄连,为人像木头。而母亲说的这块木头,却一直是我无法逾越的高山。

也许是部队养成的性格、也许是没有文化,总之,“老班长”总是老实巴交,不善言谈交际,只知埋头苦干。单位上很多优惠福利政策总是与“老班长”和我们家擦肩而过。母亲时常抱怨,可“老班长”从不说什么。

老班长所在单位739半导体材料研究厂所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老班长”的默默付出,单位、组织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班长”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军转民的国营大厂,每年的评优推先都是由群众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所以,在我记忆中,“老班长”每年不是厂里面的先进,就是车间生产标兵。家里那口有“八一”字样的老箱子里,除了几枚军功章外,全是他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品。每每看到这些,母亲就说“老班长”:“一大堆这些东西有啥用?”可“老班长”总是说:“你懂啥,这些都是组织给的荣誉!”

从小至今,我都特别钦佩“老班长”把组织荣誉看得比命还重!记得有一段时期,“老班长”单位为了成功打入东南亚国际市场实行全厂大练兵、岗位大比武。“老班长”带领班组一连加班20多天,为单位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全厂庆功会后,看着瘦了一圈的“老班长”,母亲心疼地说他“不要命啦?”“老班长”嘿嘿一声:“就跟回到了部队一样嘞!”

在生活中,“老班长”一身正气,从不庸俗。他时常说的话:不管啥时候,人都要有骨气,凡事靠自己!母亲虽然不满“老班长”的老实巴交,但也只是唠叨而已。不过有一次,母亲和“老班长”争吵得很厉害,母亲还哭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家门口来了3辆印着“公安”字样的小车,从小车上下来几个衣着光鲜的人进到家里,和“老班长”谈了几个小时的话。母亲红润着双眼送走那几个人后就和“老班长”吵了起来:“你一辈子就知道卖老实,从不考虑娃儿的将来。今天是人家主动找你,又不是叫你去求人家。人家都上门了,你都不晓得开口。开口一句话,你的老战友咋个也要帮两个娃儿的户口解决了,解决了户口以后就有工作,这些你又不是不晓得。”

“解决、解决,你只晓得解决!你说那么容易,他没得人管?想帮哪个解决就解决!他还无组织无纪律了!”

“老班长”前所未有地怒瞪着母亲吼道。那时农转非就是居民户口,跳出“农门”不用肩挑背磨,以后端“铁饭碗”。

“老班长”的战友当时是我们市里面的公安局长,在部队时是“老班长”的兵,“老班长”其中一次二等功就是在一次深井作业时救过他和其他几个战友的命荣获的。“老班长”的战友很重革命友谊,经常组织战友聚会,甚至几次到家接“老班长”,可无论母亲怎么劝,“老班长”一次也没去过。

有一次,“老班长”的战友一个人到家里来,正好“老班长”也不上班。“老班长”亲自做了几个小菜,就着一盘花生下酒。母亲一旁看着他们战友喝酒,虽没有象样的下酒菜,可母亲还是一个劲地劝“老班长”的战友多吃菜。几杯酒以后,战友就问:“老班长,侄儿现在户口还在老家?嫂子还是没安排工作?你一个人的工资养一大家子,不恼火啊?你各方面条件是国家政策允许的,你咋不找一下组织嘛?再不行我也可以帮忙反映的。”

“反映啥子?像我这种情况不晓得有好多,都向组织反映,还像话吗?单位组织整天就专门管这些麻烦事,正事不干啦?我一个山里的泥巴娃儿,不是党组织的话,有我的今天,有他们?娃儿们的事靠他们自己争气!我的那些荣誉都是过去组织给的,我一个烧锅炉的,才做了好多事情,动不动就向组织伸手?我张得开口哇?”

“老班长”对战友说着,可明显是说给母亲听的。母亲听着“老班长”的话,双眼黯淡下来,无声地坐在一旁。这件事过后,母亲再也没提过户口之类的事了。

后来,我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老师和父母苦劝无果,我没有复读。那时我已省事:“老班长”太辛苦了,我应该帮他挑一点家庭担子了。1995年冬季征兵开始,我沿着父辈的足迹应征入伍,参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部。接兵干部家访时说:你参军后,你们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二炮四军种全齐了,这是少见的事,也是光荣的事。你到部队要好好锻炼,掌握军事专业技能,尽快向党组织靠拢,给这个有光荣传统的革命家庭再增荣光!后来我才知道,我们一批参军的同乡,只有我有幸分到了二炮部队,是地方武装部向接兵部队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是部队成全了我们家的“四军兵种”。

笔者在二炮部队当兵时留影

在部队,每当感觉苦、感觉累时,父辈们的身影就在脑海浮现。“老班长”那一大箱荣誉证书和各种军功章,就像红彤彤的烙铁一样刺激着我的神经。通过努力,我在新兵连就获得两个嘉奖,通过学习还顺利地获得了大专文凭;下老兵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更系统的党的教育,对党有了更深认识。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近代中国,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经历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淬炼,经历了和平年代各个时期人民的检验和大考。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救国大业,彻底结束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为中国人民开辟了新天地;到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昂首阔步,不断推进富国大业,让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全党上下初心如磐,勇担历史使命,锲而不舍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铿锵前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完成惊天动地的千秋伟业,逐步实现强国梦!

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尽责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舍小我成大我、勇于争先、接续奋斗的历史;是不断求索、不断修正、自我革命的历史。这部历史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历史,是一如“老班长”那样许许多多共产党人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壮丽的乐章!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父辈的足迹孕育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从长征精神到脱贫攻坚,父辈的足迹踏出了实践智慧;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父辈的足迹启迪了创新意识;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创新、从解放牌汽车到航天工业的科技创新,父辈的足迹更是印出了一部英雄史诗,那就是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

回首党的百年风雨历程,从南湖红船的壮丽起航,到南昌起义的一生枪响;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可歌可泣的万里长征,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无数人间奇迹的同时,孕育了伟大的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怀揣崇高的革命理想,以昂扬的革命斗志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笔者在阿坝州黑水县重走长征路

今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赓续传承,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事业走向新胜利!

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像父辈那样:在实践中锤炼钢铁一般的精神意志——以“黄牛”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埋头前行;以实践映照初心,用行动实现对党的庄严承诺!

今天,我接过“老班长”的班,心中一个信念越加坚定:像父辈那样,永远跟党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钉在革命的岗位上;做一朵大海中的浪花,在阳光的普照下闪耀光芒!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鲜血和力量、汗水和智慧铸就的百年荣光中,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进、前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饶跃明(阿坝大九寨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寨沟旅游分公司)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